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交通运输
摘 要:
关键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均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这种发展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密切相关,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资源、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二氧化碳排放所引发的温室效应,致使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形势来看,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低碳出行已是大势所趋。
2012年6月10至16日,被确定为201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就是“节能低碳,绿色发展”。我国已经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的目标,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石油制品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三大主要行业之一,其能源消费量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8%,三分之一以上的汽柴油等石油制品消耗在交通运输领域。所以,在当前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在交通运输领域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出行,值得探讨。
当前,交通运输领域在节能减排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在于:
一是交通运输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首先是管理机制不统一。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涉及政府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除交通运输部门之外,还涉及到公安、质量技术监督、环保等部门。其次是内河航运等廉价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尚未充分显现。最后是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质量仍不够高,吸引力不够强。
二是交通运输企业、业户节能减排意识不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交通运输企业和业户有意无意地疏忽了节能减排,再加上交通运输企业、业户对能源危机尚未切身体会,致使节能减排意识不强。除了政府宣教教育力度不够外,整体上社会还缺乏能源危机感、缺乏节能减排的良好环境。
三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不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一直侧重于发展经济,而没有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研究投入足够多的力量,致使我国节能减排技术整体上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率低,产品推广应用进展也较为缓慢,具体到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虽然有了一定进展,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虽然有少部分客运车辆使用了压缩天然气(CNG)清洁能源为燃料动力,但是还有大部分客货运输车辆、船舶仍在使用汽柴油等石化制品。
四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监管体制尚未健全。全国各交通运输系统不同形式地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机构,但是专职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依然缺乏,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发展经济的压力,推行节能减排任重而道远。
五是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基础较弱。交通运输领域汽柴油等石化制品消耗数据由于缺乏专业的数据监测统计机构、队伍而难以建立长效统计监测机制。加上营运性车辆、船舶数量大且分散,非营运车辆数量庞大且牵涉部门多等原因,因而对车辆汽柴油等石化制品消耗数据更是难以详细统计。
在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的背景下,节能减排将会是一项事关长远的事业。在交通运输领域,要把推动节能减排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要立足于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核心,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要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采取专家讲座、集体讨论、引导从业者积极参与等方式方法,通过广播电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多渠道、多种形式地大力宣传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政策、经验和相关知识,为做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重点在机动车驾驶员、运输从业者中间,深入开展节能驾驶操作规范的宣传培训活动,逐步推广和普及机动车绿色驾驶技术。
二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制定的节能减排规划,并根据地方节能减排规划,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建设综合低碳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减少节能减排在结构上的矛盾,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和廉价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做到低碳出行,绿色交通。
三是加大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力度。由省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力雄厚的交通运输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紧紧围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目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研发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中具有紧迫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的技术。同时,通过谈判、引资、购买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
四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战略。远观西欧发达国家近看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都比较发达,发达的城市公共交通无形之中会削弱私家车泛滥的势头,对倡导低碳出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战略工程来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快速公交系统和公交场站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公交网络,确保公共交通用地优先、投资优先、道路通行和信号优先。要大力推行压缩天然气(CNG)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在城市公交、客运、出租车中的应用,并逐步提升公交网线密度和压缩天然气(CNG)清洁能源与新能源车辆比例。
五是建立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体系。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逐步建立专业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机构、队伍,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能源利用统计监测研究,推进能源利用在线统计监测。继续完善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报表制度,不断提高统计监测数据质量。要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考核体系方案,采取多种措施,加大节能减排统计监测的考核力度。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jtysjj/105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