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务审计
在当前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形势下,对高职院校的电会类毕业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为适应新型创业型企业的岗位需要,提出了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面对新形势下电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建议,以达到现在的创业型新型企业的需求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要。
一、大众创业趋势对高职院校电会专业人才需求的新特点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大从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未来将形成千千万万的创业型企业,扩大就业需求。这些创新创业型企业由于处于初创期,由于资金、实力较弱不能吸纳一些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就业者,这就需要招聘一批要求不高的员工,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起点正好符合创新创业型企业的需要,适合这些小型、初创的企业。就如当年许多的互联网企业,初创时员工的起点并不高,其中也有很多高职毕业生,随着这些企业的成长,这些高职毕业生也成了现在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而同期毕业的一些名牌大学生进入外企、国企,现在这些原外企、国企的骨干如想跳槽到这些大型互联网企业却只能应聘这些大型互联网企业的中层干部。高职毕业生成长更快是由于其处于创业型企业中,受到的挑战和机会更多,锻炼的机会和成长性更强,当然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毕竟脱颖而出的企业是少数。
在目前的就来形势下,只要是好一点的国企、上市公司,就有大把名校毕业的学生竞争,基本是名校本科以上,相对于高职毕业生是没有竞争力的,因此相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起点,实际上更适合这些创新创业型企业。
在大众创业的趋势下,以电会专业为例,这些创新创业型企业需要的高职电会毕业生存在以下特点:一是除会一些基本的电会专业基本知识外,还要兼具电子商务、行政办公、金融知识等;二是要学习能力强,掌握互联网经济,做事扎实,不好高骛远。
二、传统高职院校电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新形势下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在大众创业趋势下,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发生了改变,而许多高职院校还是固守原来的培养目标,未对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培养人才的方向性。要做到学生有竞争力,必需适应市场需求,培养有能力、有特长的学生,这样才能在就业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目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只强调了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只重视实践能力的训练;二是照搬了普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过分强调基础理论教学。而这两种错误倾向都会造成会计审计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的培养和形成受到阻碍,不能满足创业型新型企业的就业岗位的实际操作需要,用人单位招聘了这种学生还需进行再培训、培养,才能使其适应岗位需要。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未重视综合素质培养。根据新形势下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特点,课程体系除设置专业课程外,还要补充一些相关的综合性课程,如电子商务、行政办公、银行金融等,同时大力减少一些偏理论的课程。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电会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注重理论而轻技能。其实,对于高职毕业生,过多的理论学习意义不大。有一些高职院校意识到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也相应地调整了教学计划,但终究因为条件或师资力量缺乏等而无法充分付诸实践。二是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不重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未考虑到在实际工作的综合素质。
3.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当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教育仍然以教师在课堂上课传授为主,辅助开设实践课程,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不足还表现在:首先,现行的教学模式主要强调课堂教学,未重视也比较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校更多是完成教学大纲的课程安排。其次,对于开设的实践操作课程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或许只是应付考核需要,未真正地当作培养新型实践操作型学生的需要。第三,虽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但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企业往往要从保护自己的财务机密与数据安全性着想,不太愿意真正地让实习学生参与到实际财务工作中去。
4.缺少真正地“双师型”教师队伍。真正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至关重要,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缺少真正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实际上“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本身的培养也需要时间与精力,这需要学校从招聘环节就要予以把握与控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从高校招聘一些硕士以上的应届毕业生,这些教师在从事数年工作后,通过考取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但究竟是没有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过会计实务,这对从事会计实践教学是影响很大的。
一个真正从事过会计实务的教师会很熟悉企事业单位实际的业务处理,而高校过来的教师还是从书本到书本,并没有真正搞懂会计处理流程,从而给学生也讲不清。这就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操作技术不符合企事业的实际,从而与社会真正的需要有差距。
三、高职院校电会专业人培养模式的改革
1.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由于会计从业人员变换岗位频率的加快和互联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开发必须进行科学的职业分析,以寻求职业群共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因而需要对诸多基础学科进行综合,整合出相关岗位技能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综合课程。我们将《会计基础》、《财务管理》、《财务软件应用》及《税法实务》四门课程进行分解及整合,构成由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软件技能、税法知识、综合实训等几个教学单元组成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所以综合化后的理论单元经常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而基本技能单元则采用了模块化的项目教学法,给予学生更多自己做的机会,采用案例让学生实际从事会计管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适应学生发展设置拓展课程模块。考虑到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设置“拓展课程模块”来深化与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第一,在专业深度上进行拓展。选择与实际岗位相关的难度较大的模块组成综合性项目,如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第二,利用电子商务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最新的互联网商务的动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因为其融合了商务、计算机、互联网等学科的高科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拓展项目。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电子商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淘宝、京东、众筹等各类电子商务形态,培养学生网络营销的策划和运作、电子商务助理等技能,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模块成绩学分制。作为弹性化教育的学分制,不仅提供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也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化。高职院校对学分的取得可设置3~5年,学生可灵活选择,也可以允许学生先工作实践后再回学校修完学分。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观念,教师也要树立教育“服务”意识,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先进的技术、知识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推出新课、好课。我们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取得一定学分才可毕业,因此要为各专业模块设置相应的学分,一般18课时设定为一个学分,使学生在完成各模块的学习后取得相应的学分。
为提升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校还提倡“多证制”,即每张技能证书都设置一定的学分,鼓励学生考取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电子商务师证书等,学生可用职业资格证书来替代某些课程或技能的学分。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多规格、多样化的人才,学校其他专业部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也能为电会专业的学生提供各种考证培训,取得一定学分。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施需要实验实训设备、课程改革、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提供保障。
在万众创业大潮下,高职院校也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调整改革电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创业型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使最终培养的毕业生既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实践动手能力,也具有相关课程学习经历和对互联网经济等有较强学习的能力,符合创业型企业一岗多能的需求,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作者:张春艳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0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kjsj/248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