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务审计
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会计理论与实务主动应对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所实施的转变。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理论的转变表现在:会计服务对象的转变;会计处理前提的转变;会计划分期间的转变;会计计量标准的转变。会计实务的转变主要有:会计及会计人员职能的转变;会计信息系统的转变;会计实务运作方式的转变;内部控制方式的转变。
21世纪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引起了革命,同样引起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审计实务的重要转变。面对波涛汹涌的信息化浪潮,会计理论和实务不应只是被动地适应,而应主动地实施转变。现有的关于会计信息化的论著往往只是从会计实务被动地受到信息化冲击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研究的内容也较为分散,不够系统。本文拟换一个角度,即从会计理论与实务主动应对信息化挑战的角度,系统性地考察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发生的转变。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同会计电算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等都依靠电子计算机来进行的方式。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主动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所实施的转变的总称。
会计信息化着眼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配置会计信息资源,推动会计事务网络化、自动化,构建起主动、迅捷、共享、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不仅表现为会计实务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且表现为会计模式的重构和创新,表现为会计模式的转变对构建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有力的推动。因此,会计信息化概念强调了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模式的主动转变和对信息化系统建立的有力的反作用。
二、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理论的转变
理论是实践的反映,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工作面临的环境和面对的问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理论必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运用带来的新变化,做出相应的转变,形成体现信息化时代的新的会计思想,才能构建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理论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会计服务对象的转变
会计理论首先要确定会计服务对象是谁的问题。传统会计的服务对象,一是指独立控制生产资源,承担义务,进行运营的经济单位;二是指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公司、企业或机构。在过去的工业生产条件下,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可以明确的,这就是相对稳定的、独立核算的生产者。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内在结构、运营机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在网络交易的基础上,出现了所谓网络企业,其没有稳定的结构,没有实在的物质设备,没有实体组织结构,它们多为临时性的联结,暂时性的同盟,不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今天可以存在,明天就可能消失,或者以虚拟的形式存在,实际空间又不可把握,在这样的企业状态下,会计服务对象该如何确定?如何克服虚拟企业的一次性和不可靠性,避免因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适应于信息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新形式企业的发展,会计理论必须对服务对象做出新的界定。为此,会计的服务对象不应再拘泥于单个独立的、稳定的实体企业,而应扩展为以实际进行的经营行为和实际经济联系为着眼点的、相对的服务对象。会计服务对象的扩展,可以使会计处理和会计报告的适应性范围扩大到网络公司或虚拟公司。
2.会计处理前提的转变
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要以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为前提。企业如果预期会被清算或破产,会计分析和处理将难以进行。在实体经济企业中,往往拥有实物资产,这些实物资产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也会被出售或转换,并且在实物资产使用和配置的过程中,逐步清偿其所承担的债务。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才能解决企业的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而在信息化条件下,网络公司没有大量实物资产,其联盟有时扩张,有时缩小,甚至可能解散。网络环境下必须对持续经营前提假设做相应的转变,使之适合于虚拟企业。虚拟企业的可持续存在,不在于其所用实物资产,而在于其组成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过程具有内在同一性,在于其占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保持一定的业务联系,并持续发展着。只有确立网络公司可持续经营的新的前提,才能通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实现企业自身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3.会计划分期间的转变
会计处理过程的进行,无论是结算账目、编制报表,还是计算收入、费用和损益,以及提供财务状况、会计信息,都需要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不同的时期。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得企业经营费用和经营成果的核算、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各类信息的生成和提供,都可以实时地在网上完成。网络公司的不稳定性,造成了会计传统分期规定的不适应性和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仍然有必要坚持会计分期假设,因为执行统一的会计期间核算可以使企业会计处理有共同的时间维度,提供的财务信息具有可比性和可用性;另一方面,适应于网络企业经营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基于网络在线、实时反馈的功能,会计分期假设也应有所调整,会计期间可以进一步细分,加大一定时期(如一年)的会计分期数量,比如一个月、一周,但也不能无限细分。因为,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及发展前景,瞬时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一定时间的会计信息,才能反映企业经济业务连续性和周期性的全貌。
4.会计计量标准的转变
传统的会计理论认为,最好的会计计量单位是货币,货币计量标准包括货币计量、币种唯一、币值稳定等内容。在货币计量假设下,各个公司的会计核算、财务运转的计量单位是货币,公司经营绩效和经营状况的考察,也要以货币为计量标准。信息经济的发展,使得知识和人力资本提高企业经营效果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影响企业运营效果的信息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非货币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大,货币信息在企业决策中的价值和地位有所下降。
电子货币的出现,弱化了记账本位币的币种唯一性,加大了货币风险,冲击了币值的稳定。面对这种形势,货币计量假设必须做出相应转变。会计计量手段不应仅仅局限于货币,而应实现多元化。对于网络交易,会计计量尺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使用电子货币,电子货币计量的数据和结果,再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由此制成会计报表。通过不同货币计量单位的计量和换算,既可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又可以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
三、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实务的转变
为了应对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提出的种种挑战,会计实务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以适应企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的需求。
1.对会计人员要求的转变
会计核算是传统会计的主要业务。会计人员只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反映管理人员经营责任的会计信息,处于一种被动的、事后监督的状态。会计信息化使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会计人员的职能也从日常会计处理走向财务管理的前沿。由于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从数据记录、计算,到财务报告完成,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都可以由计算机网络完成,会计人员不在束缚于单调繁杂的日常事务中,将精力转向财务管理的前沿。会计人员要学会研究和分析会计信息,找到其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揭示隐藏着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做好企业管理的参谋。会计人员要能分析和构建相关信息处理模型,并通过模型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运用,来提供用户需求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在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有新的转变。不仅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掌握有关信息网络技术和经济的知识和技能,要有运用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企业经营现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计信息系统的转变
信息经济发展使会计运作和企业经营之间发生了实时的、不间断的、全方位的和多方面的联系和联结,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可实现集成和同步。企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直接将生产和经营信息输入会计信息网络,自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形成可以高度共享的网络数据结构系统。会计管理层次减少,一种新的组织结构代替原有的垂直的组织结构,整个会计组织呈现扁平化的趋势。
在业务过程高度集中的网络组织中,电子计算机的数据库内汇集了各方面、各种类的会计账目数据,企业各层级人员可随时调取和处理数据,企业管理机构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发布信息数据和调节指令,管理企业生产和资金的运动。新的信息化会计系统由此形成。新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数据、信息生成和处理、企业管理决策和调节政策依凭等多重功能,在企业人财物的流动和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中,实现了供产销、数据核算和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企业决策系统的有效实施和运行,日益依赖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时效性和有用性。
3.会计实务运作方式的转变
过去财务核算要用人工记录数据,造册做账,制定财务报表等一系列运作方式得以完成。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人工操作流程可以大大简化,在基本的凭证数据输入系统之后,过去的许多报表、注册的项目不需保留,因为这些项目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程序运行得到结果,账簿可以自动生成并显示任意一项会计数据。甚至报表也可以动态自动地生成。由于计算机不仅能够大量存储信息,而且能够及时准确地自动进行数据处理,会计信息的输入和传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系统相互联结、沟通,输入的信息数据可以实时共享、共同构建,传统的企业垂直型的学习传递系统,逐步被水平型的信息管理模式所取代。
手工核算时,按照复式记账原则,分别登记总项目账与明细项目账户,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核对总项目的记录数据同明细项目记录数据的一致性。在计算机处理系统中,除账证核对以外,原来的账账核对、帐表核对,成为不必要的事务,人工操作完全可以省去,有计算机按照一定程序,即可给出账账、账表之间计算的结果。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账簿格式的标准化程度大为提高,账表信息数据的内容也更为复杂、更为适用。会计实务运作方式的转变,使会计的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4.内部控制方式的转变
在手工条件下,通过岗位责任制、各种内部牵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只能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会计信息数据,如果因某种原因,计算机程序出了问题,有问题的应用程序会导致计算机给出错误的会计数据信息。数据信息的完整与真实难以保证,出现了会计信息造假或被篡改的可能。数据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会计信息保密性被破坏。还存在着网络系统遭到破坏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部控制的形式、内容、重点等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原手工条件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如通过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检查方式,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应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对会计数据信息要进行备份,必要时可进行多级备份。必须建立审计制度,并建立新型的会计组织体系。内部控制的内容也应增加计算机编程、维护及操作人员的内部牵制,计算机系统功能的审查,等等。内部控制的重点将放在会计信息体系的各个端口,如人机接触端口、数据进入端口、数据输出端口等关键之处
总之,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必须适应信息经济的发展,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会计人员要重新审视有关会计理论,主动进行会计实务改变和创新,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会计工作,实现对会计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管理。
作者:赵锦霞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6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kjsj/248317.html上一篇:会计信息质量
下一篇:视同销售税法与会计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