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务审计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在当今新技术教育领域下能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高级专门人才,包括教育技术学科课程教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者、管理工作者、制作人员等。在对硕士研究生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计算机类课程开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要求,结合目前大部分教育技术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实际,提出了意见和建议。_
教言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对我国的教育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教育技术的发展并不完善,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于在校的学生,不少人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就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在教育技术的教育方面可以友教育学的人员来替代,在其技术方面可以由计算机方面的人来替代,这样教育技术就失去了自己的专业特色[1]。事实上,教育技术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它正是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只有这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得到全面而长远的发展。
1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共有200余所高校开设了本科教育技术学专业[2],且开设的计算机类相关课程也有所不同。全国共有50所高校拥有教育技术学硕士点。早期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处在探索中缓慢前行的,计算机类课程中关于必修课、选修课以及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相对不太合理,还有课程内容陈旧、相对单一的一系列问题,对于课程课时安排上也不够完善,这造成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甚至造成学习起来吃力,困难,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形成。
1.1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建设方面
由于硕士研究生来自不同省份的不同本科院校,所学课程存在很大差异,对于计算机类相关课程的掌握水平不一,这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计算机类相关课程体系的构建造成了很大难题[3]。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计算机类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多媒体技术与课件制作、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概念、Internet技术基础等,从这些主要课程可以看出,虽然开设的课程满足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要求,但理论相对较多,实践相对较少。学习是为了学以致用,理论教学若脱离了实践的联系,停留在空洞的说教式教学上,造成学生不知道如何应用学到的知识,以至于没有学习积极性。
1.1.2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信息化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促进教育信息化,最优化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层出不穷,各类教育软件也被开发出来,教育与信息技术联系越来越密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定位越来越重要,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相对中小学来说是比较开放的,高校可以自己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以体现专业特色和培养出学校理想的专业人才。但一直以来,大部分高校也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并没有得到理想化的培养效果。
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和社会发生联系的纽带,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培养目标的制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培养目标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学专业属文理兼招的综合性专业,实践性很强。但在教学中理论讲授课程总是比实践课程少,学生们都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探讨中,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只有理论知识的堆积,而没有经验总结,只能总结别人的经验,不能讲计算机类课程所学内容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开发出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的优秀平台或软件。
重结论轻创造。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有人认为它搞计算机不如计算机专业,搞教育不如师范类专业,一些教师也是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人才,或者是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型人才,对教育技术学的培养目标也存在模糊认识。高校培养模式的本质就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重结论的课程设置模式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固定目标,没有与时俱进。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但教师对大学这座象牙塔以外的社会了解不多,接轨很少。教师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自我修养来设计课程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一直以来都有些落后于社会的现实目标,因此学生和教师都很迷茫,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差距过大。
1.2课程建设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1.2.1教学观念滞后
在现实教学中,老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是被动方。这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设立目的是相背离的。知识是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以是关于理论的,也可以是关于实践的。被动的接受学习是无法获得实践知识的,只有真正确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大学生变消极的知识接受者为获得知识的主动方。
1.2.2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我们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都只有硕士学位,达到国家的高校教师基本都具有博士学位。而且我们的任课教师相当一部分是从计算机专业、物理学专业、数学专业等转行过来的,真正从教育技术学科班出身的很少。
1.2.3脱离现实社会需求
人才的培养应当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定,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培养目标不能是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应当是从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虽然教育不可能完全围绕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开展,但基本思路和要求不能与社会脱节,牢牢抓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利用各种技术与资源培养出可在教育部门、教育产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从事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管理、培训、学科教学以及信息化环境建设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课程建设改善措施
2.1明确相关计算机类课程在教育技术学科中的重要性
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术参与教育过程,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离不开计算机基础的支撑。现代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为主,由此影响到教育中信息
的传播和教育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因此,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应当以教育技术理论、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三大脉络构建,形成完善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其中,计算机技术课程应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2.2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使用人才
教育技术专业主要以培养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为目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满足千变万化的社会需求。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环节的课程建设,尽量多设置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建立能力与实践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在社会上,多于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实习,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2.3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常规,敢于提出新的思路,以培养出信息技术反面专门人才,以培养出教育领域教学专门人才,以培养精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精湛的人才为基础的教育目标。树立研究性教育观念,尊重主题的个性化参与、体验和理解,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师资力量直接决定这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针对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学历层次低,科班出身比例小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改善:
(1)与学生交流,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对教学过程进行改善。
(2)通过自身内部人员进修、继续教育的形式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学历和职称;
(3)引进业界优秀人才进行研讨会,交流学习,引进学科带头人,带动整个专业的发展。
3结束语
教育技术学科是一个理论是实践并重的学科,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是非常重要的,这将直接影响到专业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和毕业生就业方向。只有构建良好的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结构,重视计算机类相关知识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能力,才能促进学科建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上一篇:对公允价值审计相关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