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务审计
摘 要:本文阐述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应从资产的完整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利润效益情况等方面入手,维护国家财经纪律,评价企业管理水平,保证资产保值增值,还要对被审计人员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
关键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过程;审计内容
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起步与发展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步分离、受托经济责任不断深化的进程而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全国性审计制度,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原“国营企业”经营权逐步下放,实施经营承包责任制,两权有了初步分离,经营者有了较低层次的受托经济责任。所有者(当时为国家和集体)为客观地评价经营者的经营成果和经营承包责任,在各地相继开展了厂长(经理)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为规范审计行为,1986年底,审计署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对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的范围、内容、程序和要求作了原则规定。
(二)发展阶段
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这一时期,国有企业进行以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改革,两权进一步分离,经济责任审计有了长足的发展。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1999年5月,中办、国办还颁发了《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对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做了全面、具体的规定。
(三)完善阶段
从21世纪初至今,主要特征是规范发展。这一时期,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一系列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规范和完善。2004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经过两年的实践,2006年1月,制定了近两万字的《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程序、内容、报告、纪律、方法、环节和企业绩效评价、经济责任评价、审计质量控制等都进行了全面的规范,标志着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迈入了规范化、程序化的完善、提高阶段。2006年6月,开始实施的新《审计法》第一次明确了审计机关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对经济责任审计新增了专门的规定。201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是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更深、范围更广、业务量更大,不仅要审计资产的完整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以及利润情况,维护国家财经纪律,评价企业管理水平,保证资产保值增值,还要对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
(一)审查资产的完整性,保证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1.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按照规定,法定资本金是不能随意抽调的,其款额应当稳定。但是如果企业发生亏损时,企业不存在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就会使亏损的数额冲抵资本金而不能保值;如果企业严重亏损、资不抵债,资本金全部变现还不能偿还债务时,只能宣告破产。因此,作为经营者,首要责任是防止亏损,保证投资者投入资本保值,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实现盈利和积累,具体体现为拥有法定数额的盈余公积金,充裕的未分配利润,或以公积金转增资本金,使资本得到增值。审计机关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可对财政部颁布的主要财务指标,例如资本积累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不良资产比率等进行分析评价,以考核企业资产是否保值增值。
2.资产质量管理状况。一个良好的资产质量管理状况首先应有健全的资产保养措施,防止资产发生毁损、变质、被盗、盘亏或其他损失;其次要拥有适当的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防止发生财务风险;再次要使固定资产不断更新并扩大其生产能力。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证企业在资本金保值、增值的同时,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否则,资本虽得到保值,但设备陈旧,生产技术落后,企业难以发展。在经济责任审计时要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对资产质量进行测评。
(二)审查经营活动的合法性,维护国家财经纪律
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检查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遵守法规制度,有无违法事项和损害国家利益行为。企业经营者,无论其所在企业规模大小、经营性质如何,均应在国家规定的法令、规章、制度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有违反国家法规的行为。审计时,要对企业的章程、决议、制度、合同等进行审核,以确认其经营决策和经营行为是否与有关法规、制度相背离。
(三)审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保证财务信息完整可靠
企业向国家或社会有关单位提供的经济信息,包括会计信息、统计信息或主要业务信息,都应真实、正确。因为这些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管理、有关各方制定决策以及财税机关征课税收与执行监控的依据,如有虚假、隐瞒,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社会经济的监控、决策和管理将发生混乱。这些信息也是向投资者和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的业务经营、财务状况、财务成果报告,如果虚假不实,企业制定的经营决策、计划、目标都将发生错误,经营管理也无可靠依据。新会计法已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应把保证经济信息真实、合法和正确作为明确经济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审查盈利完成情况,全面评价经营业绩
在现代企业中,获得利润是最重要的经营目标之一。企业经营要想保证稳步、快速的获取最大利润,一要不断发展技术和开发产品,生产性能优、质量好、市场需要的产品;二要培育卓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三要快速积累资金。在这三者中积累资金是前两项成果的体现,也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任务。经济效益是个综合性指标,不仅要对盈利情况进行评价,还涉及经营方针或经营决策是否正确,因此审计时还需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各项经营指标进行全面审核评价。
(五)测试企业内控制度,评价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经营者在其任期内应不断改进管理方式,提高
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机关对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时,要对其进行健全性、符合性和功能性三方面的测试,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程序,确定其是否处于良好、薄弱或是失控的状态,评价企业管理成效是否达到了先进的管理水平。
此外,经济责任审计具体操作过程中,为了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在确定审计内容时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财务收支审计的衔接。就审计内容而言,经济责任审计是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的扩展,是财务收支审计的人格化。因此财务收支审计的结果完全可以为经济责任审计所利用,审计人员在安排财务收支审计时,要考虑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有意识地为经济责任审计打基础,特别要关注与经济责任相关的事项,对超出财务收支审计范围的问题,要留下已经查实的情况和需要在经济责任审计时进一步核实的情况的审计工作底稿。以后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只要对需进一步核实情况的进行补充就可以了。
第二,经济责任审计要体现特殊时期特殊的审计内涵。实际上经济责任审计有它产生的历史根源,我国西周时就开始出现审计,那时没有对单位审计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官吏个人的审计,这种审计,更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监察。因此,受托经济关系产生审计的同时,经济责任审计也就存在,只不过经济责任审计没有作为单独的审计类别被提出来。经济责任审计内容除了具有共同点外,不同时期还赋予了它不同的审计内涵。
第三,经济责任审计不是经济问题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对经营者经济责任的监督制度,这不同于纪检监察工作具有针对性,而是一项经常性的监督制度,它更侧重于进一步完善责任人的约束机制。一是反映问题全面;二是关注潜在问题,而不是单一查出多少违纪问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kjsj/248679.html
上一篇: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体会
下一篇:如何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