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务审计
摘 要:
关键词:
随着国家对高校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校却普遍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低、资金使用效益低等现象。为了加强和改进教育资源、教育经费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教育投资效益,高校应积极开展效益审计。长期以来,高校如何开展效益审计一直停留在研讨或试行阶段。笔者认为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要顺利、有效开展效益审计,就要根据高校效益审计的特点,在效益审计项目的选择、效益审计方法运用、评价标准的选取等几个关键环节做好工作。
一、高校效益审计的特点
高校是运用财政投入和自身筹集的经费来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达到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专门人才的目的,即高校以师资力量、校内设施、教学经费等进行投入,从而培养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生,产出一定的科研成果。由于高校各项活动性质的不同,决定了高校效益审计有它的特殊性。
1、复杂性。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高校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变化,高校经费来源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预算内拨款和预算外收入在高校资金中占了几乎相同的比例。高校的经济活动形式也呈多样化,利用学校资源开办的各种培训班、成人教育、咨询服务等日益增加,校办企业发展壮大,横向联合的经济实体普遍出现,后勤服务社会化,开办部分对外服务的招待所、宾馆等,这些使高校的财务核算日益繁杂。资金来源多元化及经济活动多样性决定了高校效益审计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
2、社会性。高等院校所提供的劳动成果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即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及研究的科学技术文化成果,能为社会增加的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及使教育者提高的劳动生产率。高校效益审计比其他效益审计更注重社会效益。高校社会效益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例如高校的教学产出效益,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全日制、非全日制毕业生,其效益表现为毕业生日后行为、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可能会呈几何级式增长,这是高校效益最独特、最珍贵效益;高校效益另一个独特之处是科研效益,高校通过科研成果和成果技术转化直接渗入社会,为社会发展带来难以衡量的效益。
3、长远性。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培养专门人才的目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活动,它在促进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方面的成效往往以潜在的、转换的形式并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并且持续时间很长久,所以高校活动的效益具有长远性。
4、模糊性。高校的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其社会效益难以量化。如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的同时,对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所做的贡献,对社会政治、法制、民主的完善所做的贡献;科学技术成果,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成果的社会价值;向社会输送毕业生的质量、行为和表现以及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等。因此,对高校从事的非物质生产活动的效益评价只能根据客观情况从主观上推断出一个大致的评价,得出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
二、重点把握的关键环节
(一)重视效益审计项目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项目是效益审计取得成功的关键。审计部门在选择审计项目时,要经过反复筛选论证,不能仅凭经验和习惯安排审计项目。在项目筛选过程中,应结合学校实情,注意把握以下几项具体原则:
1、重要性原则:即选择的审计项目属于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焦点,对本校教学、科研发展有很大影响、资金规模较大的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等。
2、实效性原则:即选择的审计项目要紧扣学校发展规划大局,紧密联系当前高校环境,紧密结合学校当前的中心工作综合考虑。
3、可行性原则:即选择的审计项目要考虑对该项目审计的复杂程度、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审计资源、审计人员能力结构能否满足要求等,以保证能够顺利审计,公正评价。如果审计项目的信息和数据不易获得、责任可能被推诿或混淆、没有统一明确的评价指标或评价标准的项目或者审计资源有限及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无法满足要求等,则无法实现效益审计目的,该项目就不能被选择做效益审计项目。
4、效果性原则:即选择审计项目要考虑预期的审计效果:是否促进被审计项目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益;是否促进了被审计项目更有效地计划、控制和管理。因此要重点选择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管理风险大、审计增值空间大的项目。
(二)选择适当的效益审计方法
效益审计方法就是收集能够证明效益评价结论和效益改善建议的证据的方法。高校开展效益审计所使用的审计方法除与传统常规审计使用相同的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外,更主要地运用了调查研究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指标计算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就目前来说,审计人员开展效益审计,由于审计目标和切入点不同,在方式方法上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并没有固定通用的模式。因此,审计人员在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时,应把握以下几点:(1)一般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效益审计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可以涉及各个方面,而且目的各异,不能用一套固定的审计方法来完成不同的效益审计项目,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和目的设计不同的取证和分析方法。(2)与其他学科方法相融合。高校审计无法独立发展自己的审计方法体系。其效益审计方法的选择越来越外向化,越来越不局限于传统的账务检查、询问等方法。其他单位使用的调查方法、合理化研究方法等都可以用作审计方法,因此,只要能搞清楚问题的方法都可以说是审计方法。(3)各种审计方法不独立、往往结合运用。
(三)正确把握效益审计评价原则
高校效益审计涉及诸多方面,不仅表现为经济效益,还表现为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在实践中给效益评价增加了难度。因此,在对审计项目进行效益评价时,应结合学校实情,正确把握以下几项具体原则:一是客观公正原则,即所采用的资料、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在进行评价时,常须凭借超然独立的立场,或精湛胜任的能力加以判断。二是谨慎原则。对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证据不足、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事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不作评价。三是沟通原则。效益评价最好能由效益审计项目责任人依规定的标准及方法,先行自我评价,然后再与相关责任人进行沟通。这样,可使审计机构不会忽略或抹煞责任人的贡献,并从
中得知未能注意到的地方。而责任人亦可因此获悉什么事情该做,该如何做,并据以改进。这种充分的双向沟通方式,有利于效益审计作用的发挥。四是责任原则。评价时应首先确定责任的归属。确定责任时则须辩明是否在责任人权责范围之内,是否为当事人可控制事项。应当剔除责任人无法改变的外在影响。五是简便合理原则。根据审计项目的特点选择操作性、适应性强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的标准要简洁明显,易于判断。
(四)合理选取、恰当运用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高校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适用各种情况的效益审计标准,因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相对性。但不是没有标准可依,审计人员利用的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有三个层次上的内容:第一,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宏观层次标准,这是审计人员在进行评价时使用最多也是风险最小的标准;第二,行业、地区或系统内的参数、指标、数据等中观性依据,如经费自给率、自筹经费增长率、师生比等;第三,被审计活动的规划、目标、预算、计划等微观性依据,如可行性报告、被审计对象自行制定的标准,包括预算、计划、定额、报告、经营目标等,第三层次的评价标准更为具体、更为有用。审计评价标准的确立至少要满足一致性、客观性、相关性原则,即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运用明确的和相对稳定的一系列标准,且在判断中运用的标准必须是客观的及与审计目标紧密相关。
效益评价标准的选取、运用是效益审计的关键。在效益评价标准选取、运用的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的方面:
(1)效益审计评价指标的确定,最好经过审计与被审计双方的认可。如果被审计组织对于审计的评价指标存在异议,不仅被审计组织不能接受审计得出的结论,而且提出的审计建议更是得不到落实,效益审计就失去意义。
(2)效益评价标准应立足于长远。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其人力、财力、物力消耗的合理和有效使用,能否培养出数量多、高质量的人才,能为社会增加多少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往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表现出来或体现出来,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审计评价标准应立足于长远。
(3)审计评价标准应将宏观性和间接性相结合。高校办学是为学校是为社会服务的,其产生的效益将在很大范围内发生作用,则相当一部分效益将以潜在的转换的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所以只有将宏观性与间接性相结合的标准,才能对高校效益做出全面的评价。
(4)审计标准的运用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由于高校经济活动的特点和效益审计的内容更多地超出了经济范畴而体现在社会精神和社会责任方面,如学生质量、教学质量等是无法用定量指标予以评估的,只能通过主观上的评议得出一个结果,因此,评议中避免过分依赖定量指标,必须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五)提高效益审计报告质量
审计工作的成败最终体现在审计报告的质量上,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可以通过简洁明快、引人注目且通俗易懂的方式来传播丰富的信息。如果审计报告质量不高,不能推动高校管理部门消除缺陷,那么审计工作就不会达到其全部目的。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归纳提炼,力求反映具有普遍性、前瞻性的问题,准确分析造成高校资源使用和管理不规范、损失浪费、低效运转的主要因素,提出具有宏观性、权威性、可操作的对策建议,能够在更高层次上促进高校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益的提高。为了保证审计结论的顺利落实,效益审计报告要多方面、多层次征求意见,力求取得共识。
(六)做好后续跟踪检查工作
效益审计不同于合法性审计,其最终目的在于帮助被审计对象提高工作效率、效果,节约经济资源。后续跟踪检查是审计人员在效益审计结束后对审计项目的效果和质量进行的跟踪检查。后续跟踪检查对于发挥效益审计的作用,实现效益审计的价值,以及促进审计部门加强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等都十分重要。后续跟踪检查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审计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即检查被审计部门落实审计结论和建议,促进被审计部门改进管理,增强责任感,提高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对审计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即对审计项目的质量进行事后的检查和评价,以便总结审计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水平。
总之,高校在开展效益审计时,只要根据高校效益审计的特点,把握好效益审计项目的选择、选择适当的效益审计方法、合理选取、恰当运用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审计报告质量等关键环节,并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就可以做出成效,为促进高校发展作出贡献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kjsj/251414.html
上一篇:工程造价审计应做到的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