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务审计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很多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因而,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也应不断发展和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本文对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以及资源消耗法这三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特点以及存在的优缺点,并比对了它们在应用中的不同特点,为企业选择成本核算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成本核算;应用;比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之间竞争关系紧张,而成本核算作为企业运行成败的关键,在市场竞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成本核算的合理化以及科学管理,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使之完善企业规划、决策和控制,实现企业决策的最优化以及效益的最大化。我国的企业核算成本的选择已经成为目前争论的热点,因为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及优劣势,适用于不同的企业环境。因此,应该在对其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选择。
一、制造成本法
制造成本法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法,该方法将企业费用分为产品生产以及与生产无关这两个阶段的费用,最终的生产成成本的核算只与生产过程费用有关。它有以下特点:
1.核算内容。制造成本法将企业的制造成本划分为三个基本制造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当然,在企业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成本项目,例如,废品产生较多的企业,可以增加“废品损失”成本项目;燃料消耗较多的企业,可以增加“燃料”成本项目等等。制造成本法在核算时,主要是将企业的生产费用划分为料、工、费三个基本的成本项目,然后进行核算,继而计算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2.核算方法。制造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包含三种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这三种基本成本计算方法在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以及期末生产费用的分配上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的企业,其生产特点不同,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的差别导致了企业在采用制造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时,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
3.核算过程。成本核算过程,也称成本核算流程,即从费用的发生到产品成本的得出这一过程的核算。一般说来,制造成本法下,无论是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核算过程都应该是类似的。生产费用可以分为为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和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两种。在成本项目中,如果可以辨清某项费用的发生是专属于某一个成本计算对象,那么这项费用即属于直接计入该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费用;反之,则是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需要采用相应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中。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之和便是该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2]
作业成本法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变革,能满足高度自动化企业对于成本核算以及会计决策等的要求。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内容包括所有对最终的产出有利的费用;核算方法是将各个作业作为核算的对象,对其所消耗的资源和成本进行计算,最终得每种终产品的单位成本以及总成本;核算流程是以“成本动因”作为理论依据,建立起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以作业作为具体的核算对象,根据成本动因理论将资源费用与具体作业匹配,然后由作业追踪到最终产品,得出其成本。
(一)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特点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1.核算内容。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不是制造成本,而是完全成本,对于某一个制造中心而言,所有的费用只要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的费用,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强调费用支出的因果,而不论其是否与生产过程直接有关。
2.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作业活动组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对象是各个作业,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核算流程。作业成本法是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本依据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关键是要确认产生作业的成本动因,并使产出物和投入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因此,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计算的流程基本为: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动因追踪到产品,最终得出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拓宽了成本计算的范围,并且在费用分配时,将单一标准的分配基础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排除了人为设定的分配标准的不合理性对成本计算的影响,提高了成本计算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因此,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采用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但是随着作业成本法的深入应用,其弊端也一一显现。
(二)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的弊端
1.操作性差。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的重大缺陷是操作性差。表现为:首先工作量太大。最初推出作业成本法时,它主要用于单部门和区域的成本核算、分析,这种简单环境下,作业成本法的效果特别显著,但是如果要大范围地推行这种方法,工作量就会很大。其次,获取作业成本法核算所需的成本资料有困难。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下按照部门来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而作业成本法应用时则根据作业耗费资源的情况、跨越了传统的部门来确定成本。因此,企业要采用此方法,势必要进行会计系统的再造,其成本较高。
2.核算中作业划分的难题。首先,传统作业成本法下,对作业的划分是按成本驱动因素为标准来划分的,而成本驱动因素的确定则以因果关系为主,对于一些存在但没有表现出明确的因果关系的因素会被忽略,这必然导致一些作业的划分不能够准确反映真实情况。其次,在传统作业成本法下,作业的划分无既定标准依据,只能依据经验进行,对于未来的作业,如果遇到新情况可能会考虑不周全。在当前订单式生产成为趋势的形势下,若是仍按传统作业成本法进行作业划分,就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作业划分准确,不但会增加许多工作量,其效果也无法保证。
3.核算过程中的问题。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来分配费用的,所消耗资源的费用首先是
被归集到作业中,然后再分配到产品成本中。但是,作业成本法下成本中心可能只存在一个成本动因,也可能有两个或多个成本动因,因此会产生多个产出计量单位。在将成本中心的费用分配到作业中时,就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多个产出计量单位的存在,作业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具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将成本归集到作业时难以准确计量资源消耗的数量,仅限静态的货币指标,所以难于清晰地反映资源消耗情况,不能动态地强化成本管理,会影响最终产品成本计算和分配的正确性。
鉴于作业成本法以上所述的在成本核算中的局限性,需要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资源消耗会计就是对作业成本法的延伸与改进。
三、资源消耗会计
资源消耗会计是美国最先推出的一种新的企业成本核算法。它是一种具有能动性的综合成本会计体系,是作业成本法和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有机结合的产物。该核算方法以资源作为核算对象。
(一)资源消耗会计的核算特点
1.核算对象。资源消耗会计的主要核算对象是资源。资源消耗会计认为企业存在服务于其他资源的资源,因此,核算对象不仅包括为作业提供服务的资源,还包括资源自身消耗的资源,即资源交互消耗产生的成本。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资源消耗过程,从而准确地计算资源成本。
2.核算方法与核算过程。采用资源消耗会计法在核算成本时,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划分资源结集点。资源动因由“资源→作业”和“资源→资源”的因果关系共同确定,其中包括“资源→作业”的直接分配资源动因以及“资源→资源”的交互分配资源动因。根据资源动因划分后的资源结集点相当于美国成本会计中称为“成本中心”的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所有发生的成本(资源消耗)均在此结集,结集后的产出数量称为资源产出量。因为细分以后每个结集点都只有一个“动因”、一个成本对象,因此一个资源结集点只有一个产出的计量单位。然后将结集点的资源消耗分配计入所划分的作业中。最后再计入产品成本中。因此,资源消耗会计的核算过程为:资源结集点—作业—产品。其中,资源结集点的划分依据为资源动因,作业的划分依据为成本动因。在资源结集点的资源向作业分配的过程中,采用的是非货币的量化指标,在由作业向产品分配计算成本时才同时使用了货币指标和量化指标。即产出的量化计量过程与货币计算过程相分离,这一分离充分地体现了资源消耗与成本核算之间的关系:资源消耗是成本核算的前提,成本核算是资源消耗的货币表现。
(二)资源消耗会计核算成本的优势简述
上述对资源消耗会计在成本核算中的特点可以看到,该种方法是将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GPK)与美国作业成本法(ABC)相结合,取长补短,较好地解决了作业成本法中的种种弊端、问题。因而成为成本核算的发展趋势。
四、三种成本核算方法应用的评价分析
制造成本法中,产品品种是首要的成本计算对象,费用分配也只采用生产工时这一单一的标准。作业成本法中,首先依据成本动因进行作业划分,然后将资源消耗分配到各项作业当中,最后实现作业向产品的分配转化。在该方法中,资源消耗的计量只以货币形式进行。
资源消耗会计与作业成本法的主要区别是在对成本的应用上,在资源消耗会计中,每个资源的结集点只有一个产出计量单位,通过细分,每个结集点只能有一个成本动因。这样有利于以结集点作为规划、考核与分析的基本单位,但作业成本法知识强调成本在各产品中的合理分配,没有强调对全套成本的管理。资源消耗成本把成本分为固定及变动两个部分,有利于成本的计划和分析。
三种不同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差异。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较单一,科学性不强,不利于产品成本的准确计算;作业成本法则以作业作为核心,由于作业可能有多种成本动因,因此也会有多个产出单位。在确定作业点分配费用中,实行统一分配方法,不能获取非货币的计量信息,也降低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资源消耗会计法则是依靠因果关系,将资源作为焦点,进行成本的分配。也就是按照资源消耗向成本的具体对象进行成本分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性较高的货币与非货币计量信息,利用资源结集点作为中心进行成本规划、控制、反馈和预算,实现成本的全面管理。
对于一些生产制造技术较为落后的中小型的企业,由于它们的生产模式仍采用传统模式,生产设备较落后,生产工艺也很简单,产品的种类少且科技含量不高。总成本中的间接成本低于直接成本,在这种生产状况下,制造成本法能较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信息,采用制造成本法对成本进行核算也具有操作简单等优点,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高,因此,中小企业在新时期仍可以考虑采用制造成本法作为成本核算主要方法。
对于一些高新企业,由于生产工艺、设备等各方面的改进,需要有新的核算方法来适应这种改变。在作业成本法中,产品的成本包括产品制造和产品运输等所有生产流程中的成本,它以作业作为基本的计算对象,使管理者的在成本的管理过程中将重心转移到成本动因上来,降低了对成本结果的关注程度,有利于对成本进行有效计算和控制,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陷。因此,高新企业可以考虑采用该方法作为成本核算法,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
而资源消耗会计法由于其在我国应用的范围还不广,技术尚未十分成熟,因此高新企业也可借鉴其他国家对该核算方法的应用,将其作为自身企业成本核算的一种尝试,并不断推广,使其成为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
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因此,不同企业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同特点及应用特点,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沈俊伟.三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与比较.成本管理.2009,(7).
[2]褚先玲. 成本核算方法的优劣分析.经济分析,2008,(1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kjsj/251532.html
上一篇:建筑项目设计预算审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