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务审计
一、导论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为了更有效地对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有效性、执行性进行全面审查。针对被审计企业特点和重点,以全程跟踪、重点管控为原则,按照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整改、督导抽查等主要阶段实施。通过采取查询文件、收集和查阅被审计单位的各项运营制度、经济活动等有关资料,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合理;运用审阅、核对、复核、穿行测试、实地查看、实物盘点、账户分析等方法检查业务活动是否合规,会计记录是否正确、真实可靠,同时观察业务活动和内控机制运行情况。
就电力企业来说,中国是世界电力大国之一,自1999 年来,在电力供需不平衡的前提下,电力系统展开了大规模的电力工程投资和建设,在国家发改委的牵头下展开史上最大规模的农网改造和城网改造、三峡工程建设、“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特高压工程建设等。在体制方面,自2001 年以来电力系统不断深化改革、打破垄断,电监会、五大发电公司和两大电网公司体制构架的确定,标志着电力行业的真正市场化拉开序幕。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主辅分离”政策的逐步实施,电力企业面临电力资产投资、资产评估、公司重组、资产剥离等一系列涉及工程、管理和资产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保证投资资金安全高效、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是每个电力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对电力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则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拟通过浅析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现状与问题,进一步阐述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提出完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建议,为电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二、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
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已是各方共识。建国以来,我国电力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长足发展,而电力企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在国有企业处于领先地位,并一直在内部控制审计方面开展着富有成效的工作。
1.基建审计
由于审计是控制造价的最后、最关键的一环,所以,审计人员在进行电力企业基建审计中对工程项目都要采用实地勘查、现场测量、审阅工程结算及决算资料、复算等必需程序,对项目的立项及立项审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物资采购的招投标及合同订立、执行、工程成本、竣工验收、竣工资料归档等建设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
2.经济责任审计
对电力企业负责人或领导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包括:任职期间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任职期间财务收支管理、会计核算是否规范;任职期间各项重大经济决策是否合法、民主、科学,重大投资额度、重大合同是否合法、合规,论证是否充分,重大经济决策执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有无违反财经法纪的情况,有无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任职期间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任职期间营销管理、配网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情况等。
3.效能监察审计
通过开展效能监察审计,评价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揭示管理缺陷和薄弱环节,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发展战略,以促进企业变革经营方式和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使企业获得良性持续发展。
4.其他
除上述几类审计外,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范围还拓展到固定资产及物资管理审计、物资采购及合同定价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等。此外,许多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实际上已由事后变为事中甚至事前审计,监督范围得到拓宽。
三、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风险意识薄弱
电力企业启动改革的初期,电力行业竞争意识不强,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随着近年来历经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成本的飞涨,导致火力发电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导致企业的日常营运资金压力形成,使之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另外,很多脱胎于老国企的电力公司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负担,人员结构的老化,劳动效率的低下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后劲不足的风险。诸如此类的种种外部和内部风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一一暴露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面前,人们感受到了它们的存在,但风险管理在很多企业依然是空白的课题,没有量化的指标,没有相应的预警机制,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对策。这些为内部控制审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制度不健全,执行乏力
一部分电力企业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一部分企业虽然已经按照相关规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也只是停留在概括性的理论层面,没有更多可操作的细则,导致书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纸空文,相互制衡的岗位制度无法真正起到作用,财产物资的内部控制管理松弛,特别是对一部分可以重复继续利用的旧物资由于没有相应的报废程序制约而被草率处置,造成资产的极大浪费。
3.管理松散,企业文化不深入人心
相当一部分电力企业用人唯才的制度没有完全建立,部分岗位被缺乏必要技能的人员占据,业绩评估不科学,晋升通道不明朗,破坏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同时,企业内部权力和责任的分配还不够准确,容易在个人与小组之间形成冲突。很多企业内部重视诚信、道德观和声誉的企业文化氛围没有形成,或者并没有深入人心,常常导致个人的行为与企业整体利益背道而驰。
4.信息共享机制缺乏
虽然大多数电力企业都广泛运用了计算机技术进行公务流转、财务结算和物资管理,但整体协调性较差,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集团公司整体工作效率的作用还未明显体现。同时,信息共享环境没有建立,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也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
5.内部监察效果不明显
一部分电力企业已经形成了包括内部监督(内部审计、监察、纪委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审计、税务、物价等部门的监督)在内的双重监督体系,但由于各种监督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同时,内部监察部门地位不独立,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四、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策略探讨
1.结合电
力企业特点,拓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范围
要更好地为电力企业服务,就应当结合电力生产经营流程和行业管理特性,将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范围扩展到电费回收、线损管理、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结构测试和评估等各个领域,充分体现内部控制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重要作用,使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充满活力。
2.充分运用好对重要风险岗位的审计以及离岗审计
为增强公司系统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考核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应将重要风险岗位的审计列入审计年、月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并加强对重要风险岗位的离岗审计,以达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适应电力企业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3.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审计关口前移
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应通过抓好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及立项审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以及施工、监理、物资采购的招投标、合同订立与执行等建设过程各个环节的工作,再加上目前已经开展得比较成熟的工程结算审核及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必将最大限度地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关口前移已经成为今后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现阶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另外,对电力企业重大项目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克服事后审计的局限性。这样可以及早的发现“风险源点”,将可能的经济损失消除于萌芽状态。
4.充分利用先进的审计工具和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计成果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电力企业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管理系统推广,其手段和工具已非常现代化。内部控制审计要想实现自己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必须要有先进的审计工具和审计手段作为支撑。因此,从事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敢于接受新事物,熟练和掌握先进的审计工具和审计手段。在实行内部控制审计时,要改变过去以翻账本、查凭证等传统的审计模式,要通过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方便快捷的审计信息系统以直接获取审计所需的各种数据和信息,节省审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审计效率。另外,通过预测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科学诊断,开出令公司经营管理者满意的“药方”,为电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武桂春.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J].中国电业,2005,2.
[2]高素君.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会计之友,2006,11Z.
[3]程继萍.如何开展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J].湖北审计,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