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 > 如何培育有竞争力的湖北农业产业链

如何培育有竞争力的湖北农业产业链

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


  摘 要:近些年湖北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化服务、涉农制度与管理等方面均有所加强,使农业产业链的软硬环境大为改善。另外,产业链的运行离不开科技支持,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业产业链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农业科研不仅是农业产业链产前环节的主要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能力也作用于产中生产环节和产后加工环节。

  关键词:湖北省,农业产业链,竞争力

  1 湖北农业产业链现状与特征

  1.1 农产品链种类丰富多样

  湖北是农业大省,其优越的地理资源和气候条件,使得湖北省农产品品种繁多,除海水养殖和少数其他省份特有物种外,湖北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等领域均有多种多样的农产品产出,而且基本上与全国性的大宗农产品构成相近,许多农产品产量名列全国前茅。在通常年景下,湖北粮食居全国第9位,棉花居第3位,油料居第4位,生猪和茶叶居第5位。近几年湖北在资源优势基础上确立和形成优质稻、棉花、蔬菜、名特水产品、优质三元猪、专用小麦、双低油菜、柑橘等8种优势农产品,魔芋、奶牛、家禽、食用菌、蚕桑、蜂产品、板栗、茶叶、中药材等9种特色农产品。与这些农产品相对应,构成了诸如粮食产业链、棉花产业链、油料产业链等众多的农产品链。

  1.2 农业产业链正在延伸

  湖北省农业产前产业已有较大发展,化肥产量已达273万吨(2003年),居全国第2位,农药产量5.10万吨(2001年),居全国第5位,配合饲料306万吨(2001年),种子、苗木等品种较为齐全,农资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农业产后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加工业。到2001年,湖北省仅国有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到911.96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5.5倍,占轻工业产值的比重为76.3%,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0.78∶1,均比1978年有所上升。

  1.3 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近些年来,湖北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截至2002年,全省县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40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5家,省级龙头企业68家。这些企业加工了数量巨大的农产品,网络了一大批农民,规模和效益突出。以纺织业为例,2003年,湖北省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764户,实现总产值378.62亿元,出口创汇9.22亿元,实现利税17.94亿元。

  1.4 农业产业链运行环境条件逐步加强   在科技支持上湖北具有相对有利的条件,湖北也是高教大省,有普通高校75所,有两所农业高校,2001年湖北高校有科技人员5.4万人,研究与开发人员1.9万人,位居全国第2位,从事农业科技活动的人员1218人,其中高级职称492人,中级职称381人。除高校外,湖北还有几十家农业科研单位,为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巨大支持。

  2 湖北省农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2.1 下游产业发展滞后

  下游产业包括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其中对农业产业链影响最大的是农产品加工业。虽然湖北农产品加工业相比改革开放之初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当前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现实发展要求和农业产业链竞争力提升需要相比,仍显滞后,与发达省份存在较大差距。据测算,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2~3.7∶1(美国3.7∶1,日本2.2∶1),而我国在2001年只有0.9∶1,湖北为0.78∶1,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目前我国不到1/3,湖北为16%。

  2.2 产业链衔接机制不完善

  (1) 人为割断产业链。一方面是行政性区域市场分割,在我国不仅省级之间,而且省内地市之间乃至县级之间,以行政边界和行政分权为基础,以超经济垄断为条件,以地方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得市场被划分为众多的相对独立的子市场。在农产品跨区运营中经常遇到路卡和路霸,“索、拿、卡、要”在有些地方时有发生,农产品进城也常有各种税费或摊派。另一方面,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进出口贸易分别由供销、粮食、农业、外贸等不同的部门分割。这些做法分割了市场空间和市场联系,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阻隔了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发展。

  (2)信息流通滞缓,交易费用较高。湖北省目前信息化建设虽有了长足发展,但在涉农领域仍很薄弱。主要由于农业的小规模分散性特征较为突出,湖北省单个农户平均生产规模不足0.5hm2,农户和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取信息能力差,信息传递效率有限,信息流的滞缓、偏差、断线阻碍了产业链联结。虽然目前湖北已有一些农业网站,但针对性不强,功能不足。同时,受小规模分散性特征的作用,使得在生产组织、质量监控、价格协商等方面难度较大,加之诚信问题和机会主义,增加了产业链各环节的交易费用。

  (3)技术一致性难以保证。产业链的技术一致性是指产品从起端经过若干中间环节直到终端的过程中,技术联结稳定,产品性能相容,整链衔接协调。目前,湖北省由于科技和投入等多方原因,在农业产业链中的技术一致性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农产品对下游生产的满足程度有所降低。例如棉花产业链中,随着服装衣着品向中高档、多元化和多用途演进,棉纺工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随之加快,对原棉品质-强力、成熟度和整齐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总体上,我省“高等级”原棉和专用优质棉缺乏,还不能满足纺织工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2.3 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

  (1)分散性和小规模特征突出。近年来,湖北省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得部分原料基地的规模和集中度有所提高,但因农户数量多,规模小、兼业多,生产分散,大多数原料基地的规模仍然有限,产业化集中程度低,专业化进程缓慢。加工企业也存在类似问题,产业集群不够。

  (2) 农民并未成为产业链的主体。我国的传统体制把农业产前的物质生产资料的投入和产后的生产加工界定给工业部门,把农产品经营流通界定给商业部门,使得农业再生产各环节的内在联系被阻断,农民更是被拒于产业链之外。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进入产前、产后环节的状况有所改善,但迄今为止,农用生产资料(化肥、种子)与农民的需求脱节,农产品流通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要素市场处在农业、林业、经贸、外贸、劳动以及水利等不同部门的分割之中,产加销各环节多为买断关系,农民经营的仍然仅仅是初级农产品,并不是农民充分参与的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链。

  (3)社会中间组织发育不够。农业产业链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基础上的,需要专业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来进行协调,优化资源,降低运行成本。湖北省目前各类专业经济组织或行业协会不仅数量少,且大多没有按市场机制规范运作,尚未真正发挥专业组织在社会化服务方面的作用。

  2.4 产业链发展不平衡

  湖北省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影响和制约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部门,从而使得各地区农业产业链发展速度有较大区别。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例,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较来看,2001年全省17个市州中比值高于1的有5个,其余12个市州的比值低于1,最高的武汉市为1.875∶1,除神农架林区外(其比值为0.087∶1),最低的十堰为0.179∶1,武汉是十堰的10倍。

  3 提升湖北农业产业链竞争力的对策思路

  3.1 全方位拓展农业产业链

  一是延伸产业链的长度。从纵向角度使产业链向前向后延伸,并主要在农产品加工业上做文章,尽可能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实现价值增殖;二是增加产业链宽度。从横向角度对每一环节进行拓宽,使得各个产业环节和产品功能得以扩充。大多数农产品的功能不是单一的,应尽可能提高综合利用程度。农业生产不仅是获得农产品的过程,其间,利用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性、观光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市场性,可以开发旅游观光农业,还可以作为农业教育基地、农业科研基地等;三是扩大产业链的厚度。即壮大农业产业链的规模,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才能产生出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3.2 培植壮大龙头企业

  要在充分发挥湖北农产品资源优势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培植、支持发展一批起点较高、各具特色、较强较大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增收。当前,湖北省各级政府要支持和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鼓励龙头企业与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和高校“联姻”,组建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针对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创立湖北名牌产品。同时,要在避免重复建设原则下,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创建具有扩散带动效应的“增长极”。

  3.3 推动农民进入产业链

  对农户放开产业链的其他环节,让农民(不仅仅是农产品)进入产业链的各环节,才能使农民从农产品深加工和贸易(甚至涉外贸易)中分得利益。初级农产品被加工流通企业一次性买断的做法,不利于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不断进行组织创新,实施产业化经营,让农民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使农民不仅仅经营自产初级产品,而且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产品深加工和大流通要求真正进入市场。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要通过科学技术知识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使其具备参与产业链的能力。

  3.4 依靠技术创新壮大产业链

  在产前环节,要围绕“种、药、肥、料”四个重点进行科技创新,强化“优质、安全”的提升,特别要注重高产、优质、专用性强的新品种的培育,为下游创立发展基础;在农业生产环节,既要注意引进、开发高产技术,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形成规模,也要注重优质高效的技术。既要强化湖北的优势农产品的技术进步,也要提高在特色农产品方面的技术进步;在农业产后领域,不仅要在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进行技术创新,也要在保鲜、贮运以及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另外,在各个环节技术创新基础上,要特别注意产业链的技术一致性和稳定性,要根据下游产业或者最终市场要求,力求上下环节之间技术衔接合理,产品性能协调,使整链在现代技术基础上高效运作。

  3.5 理顺和协调产业链

  强化整链意识,使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顺畅协调,降低交易费用,获得整链效益。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需要来整合和引导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应减少流通环节,流通环节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产业链的延长,相反容易使得信息失真、资源浪费、效益下降。要积极推行定单农业,使农户与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尽量消除地方保护主义,避免人为割断产业链,将农产品生产流通纳入正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nongyejingji/12475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