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
一、技术内容
(一)技术概述我国盐碱水资源分布广泛,遍及我国的19个省、市和自治区。发展盐碱水养殖,在水质优化与环境质量控制、品种开发与良种培育、生态养殖与技术规范、综合利用与生态修复方面进行科学创新和示范推广,解决盐碱水开发利用率低、渔业开发关键技术覆盖不全面、渔业开发生态修复功能不凸显等盐碱水渔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不仅为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缓解用水矛盾提供了新思路,而且可以改善盐碱区域生态环境、有效解决影响盐碱地治理长效性的洗盐排碱水出路问题,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偏远地区“三农问题”、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产业区域战略转移、淡水资源节约利用及盐碱环境生态修复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9年,经国务院同意由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盐碱水域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发展盐碱水养殖,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为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农业农村部决定从2020年起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盐碱水绿色养殖技术模式作为十大模式之一列入《2020年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示范行动方案》。
(二)技术原理和要点1.技术原理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盐碱随水而来,随水而去”的特点,通过在盐碱地区开挖池塘或将原有坑塘改造为池塘,使地下盐碱水迅速汇集并形成水面,鱼塘周围的地下水位下降明显,经淡水或降雨压碱后,土壤盐分也淋溶到池塘中,降低盐碱土中的pH值和盐度,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以改良土壤物理性状,使其变成可进行农林种植的耕地,实现生态修复,进而将这些被迁移出来的盐碱水开发应用于水产养殖。养殖降低盐碱、改善土壤,种植提供精粗饲料、富集盐碱,两者结合动态循环,实现渔农综合利用,打造出一条渔业与生态修复合二为一的经济循环链,让昔日一块块白色荒漠的盐碱地变身为鱼虾满池的鱼米绿洲。2.技术要点根据用地规范、周围地势、盐碱地土壤特点和水源水质条件等生态环境以及综合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构建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生态工程技术体系。(1)构建生态工程体系池塘工程:根据养殖动物习性需要、盐碱地条件和不同的模式,按照面积的大小,开挖鱼坑、鱼沟、鱼池。田间工程:用开挖出的泥土构筑和平作台田,根据种植不同植物的需要和地下水埋深,设计台田高度,形成台田(稻田或旱地),并加固田埂道路、确保不坍塌。排、灌、引等工程:结合当地水利工程,修筑排碱(水)、引水、灌溉沟渠等工程,用于旱季进水灌溉、雨季排涝排碱、池塘(或稻田)进排水等。(2)构建技术体系池塘养殖技术:①池塘水质分析及改良:对不同盐碱水进行化验分析,确定水化学类型,选择适养品种,对于水质不适宜养殖的水体投放适宜型号的水质改良剂(生石灰、草木灰、微生态制剂等)进行改良调节,将其化学组成(pH值、碱度和离子组成)调整到养殖品种适宜的生存范围内;②品种选择:针对不同盐度和水型,选择淡水、广盐性品种如四大家鱼、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梭鱼、罗非鱼、中华鳖、黄颡鱼、河蟹、鲶鱼等品种。田间培肥技术:田块(稻田或旱地)整平、耕翻、深耕,施有机肥,也可利用池塘养殖的底泥返土培肥。田间种植技术: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种植技术条件,稻田种植耐碱水稻、蒲苇等;旱地种植小麦、大麦、玉米、棉花、饲草、枣树、枸杞、西红柿等耐碱或耐低碱的经济农作物、林木、果木和蔬菜等。洗盐技术:洗盐可用池塘水(冬季用冰)或引外源水灌溉洗盐,也可结合雨季、雨后再补以地上积雨洗淋盐,使台田在雨季脱盐;冬季养殖生产结束后,从池塘取上层冰洗盐,使台田在冬季脱盐;亦可用小型风能和太阳能驱动反渗透咸水脱盐后用于滴灌种植的蔬菜水果等作物。休闲景观设计技术:盐碱地农业种植、养殖循环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够改良盐碱,而且能够持续利用盐碱资源创造多种价值,本身就是独特的乡土景观。因此在盐碱地渔农综合开发中要做到与骨干水利工程和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相结合,按流域、灌区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并采用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利用景观造景技术进行设计,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塘成网、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的高产、优质、高效农渔业综合园区,营造可循环利用,可持续生态发展的景观,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三)技术特点我国盐碱地水产养殖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盐碱水质类型繁多,绝大多数养殖用水需要通过化学、物理等方法进行改良调控,盐碱水质不能随意排放,以免造成周边土壤盐渍程度加大、养殖环境的破坏。二是养殖的品种一般以广盐、广温、杂食性(滤食性)品种为主。此类生物对水环境中的盐度有较强的适宜范围,对盐碱水质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盐度大于8,可以养殖广盐性的鱼类,如凡纳滨对虾、锯缘青蟹、梭鱼、罗非鱼、鲈鱼、西伯利亚鲟、青蛤等;对于盐度小于8的盐碱水质,可以养殖一些淡水鱼虾类,如大口黑鲈、罗氏沼虾、日本沼虾、草鱼、鲢鱼、鲫鱼等鱼类。三是养殖周期短,一般养殖不跨年度,放养大规格苗种,当年养成,模式以主要以混养、套养为主。四是采用高效饲料为主,不提倡使用鲜活动物饲料,以减少对养殖环境的污染。
二、国内外盐碱水养殖情况概要
(一)国内情况我国有6.9亿亩盐碱水资源,遍及我国19个省市和自治区,大多属于非海洋咸水(athalassicsalinewater),这些盐碱水资源既不能为人畜饮用,也不能在农业生产中直接利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国率先在华北滨海地区及沿黄地区开展了盐碱水养殖,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为代表等科研单位就盐碱地的渔业开发和水产养殖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开发了盐碱水质改良调控技术和绿色养殖技术,从生产实践上解决了盐碱水质制约水产养殖的关键问题。在河北沧州形成了万亩的盐碱水健康养殖示范区,技术辐射近二十万亩,沧州地区盐碱地水产养殖新增产值7.78亿元,新增利润3.54亿元,河北唐山也已形成了8000亩的盐碱水养殖示范区,技术辐射5万亩。此外山东、江苏、天津、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吉林、河南、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盐碱水资源渔业开发利用,为盐碱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创了新途径。
(二)国外盐碱水养殖特点全世界盐碱地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澳洲及周边地区、北亚和中亚以及南美洲。据联合国估算,地球上每年还约有12万公顷可耕土地因盐碱化而丧失生产力。盐碱水(咸水、碱水及盐碱水)的分布更为广泛,除了伴随着盐碱地分布的地下及地表盐碱水外,盐碱湖泊也是盐碱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如肯尼亚的马加迪湖(LakeMagadi)、土耳其的凡湖(LakeVan)、美国大盐湖(GreatSaltLake)和乌兹别克斯坦咸海(AralSea)等均是典型的盐碱湖泊。国外多个国家对盐碱水利用进行了探索性开发。澳大利亚采用抽取地下水等工程措施来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但大部分抽取的地下水处于闲置状态,目前正在尝试利用地下盐碱水进行水产养殖;美国通过对大盐湖周边湿地的维系来保护湖区生态系统;乌兹别克斯坦对典型内陆盐碱湖泊的水文生态和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估了利用盐碱湖泊进行健康水产养殖的可行性,以期增加食物供应,发展当地经济。
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一)选出一批适宜盐碱水质养殖的主导品种由于我国盐碱水域分布广泛,水质类型多样,近年来关于水生生物适应盐碱环境机制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专家以盐碱水域土著品种(青海湖裸鲤、雅罗鱼、大鳞鲃等)、模式生物(青鳉等)、经济品种(凡纳滨对虾、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生理学以及耐盐碱基因筛选方面的研究,发现了代表性物种酸碱调节、渗透调节、免疫调节以及能量代谢等多个与盐碱调节相关的代谢通路变化显著,为盐碱驯化以及评价提供了基础。
(二)盐碱水质改良调控取得突破性进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首次从渔业角度研究了我国盐碱水质水化学组成与类型,发现了制约盐碱水质开展水产养殖的关键因子,研发了高碳酸盐碱度、离子比例失调型盐碱水质改良方法,使原先人畜无法饮用、农业无法利用的盐碱水成为养殖用水,在陕西硫酸钠II型、河北氯化钠II型等非海洋型盐碱水养殖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斑节对虾、罗非鱼和梭鱼等获得成功,开创了我国盐碱水养殖先河,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盐碱渔业的区域生态治理潜力逐步凸显实践证明,挖池抬田以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形式对盐碱水土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可以缓解土地次生盐碱化程度,产生显著生态效益。实地监测表明,台田模式下华北滨海盐碱地经过三年台田—浅池模式的水产养殖,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分含量大幅度下降,土壤脱盐效率最高可达到70%以上。鲁西北地区应用基塘系统工程措施开展了养殖试验,改变了洼地原有的自然状况,促使其向良性转化。东北苏打盐碱地进行的稻—鱼—苇—蒲开发结果表明,开发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盐分含量下降,养鱼稻田的土壤微生物总量明显增高,土壤酶活性进一步加强。
作者:陈学洲 来琦芳 么宗利 高浩渊 韩振兴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研究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nongyejingji/126071.html上一篇:水产养殖技术发展分析
下一篇:现代农业发展农机推广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