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
摘要:农业经济新常态下,迫切需要加快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意识,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想意识水平是关键,敬业意识、質量意识、市场意识和共享意识等四个意识培育是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意识培育的核心。
关键词: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2-0025-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传统小农生产加快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农业生产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转变,我国由农业大国加快向农业强国转变。随之,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逐渐凸显。在当前农业经济新常态和农村发展新形势下,“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核心课题,亦是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前的关键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加快培育热爱农业生产、善于学习科学生产知识、掌握应用先进生产技术、拥有较强市场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主体性、基础性力量。
与传统农民相比较,新型职业农民有着显著的差别。一般来说,这种显著差别是身份与职业的区别。“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强调的是一种社会等级地位,而职业农民更类似于是一种‘理性经济人’,职业农民是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职业类型。”[1]其实,二者之间的显著差别不仅仅是身份与职业的区别,也是思想意识的区别。农业经济新常态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先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想意识水平。思想意识水平的提高与否不仅影响着新型职业农民价值的实现,还深层次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健康稳定、持续有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7年“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民观”的新表述,给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想意识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想意识水平,必先培育“四个意识”。“四个意识”是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意识的首要内容,缺乏“四个意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四个意识”是传统农民所不具备的,也是传统农民与新型职业农民在思想意识境界中的分水岭。“四个意识”,即“立足三农、以农为荣”的敬业意识,“科技兴农、绿色优质”的质量意识,“规模经营、产业协同”的市场意识,以及“创富农村、发展家乡”的共享意识。这“四个意识”中,敬业意识、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是前置,共享意识是后置。
一、“立足三农、以农为荣”的敬业意识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任何职业的基本工作要求,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敬业守职。农业生产是一门职业,同样需要敬业守职。“爱农业”勾勒出新型职业农民的鲜明特征和所应当具有的最起码的敬业意识。对于新型职业农民来说,“立足三农、以农为荣”的敬业意识,就是指坚守农村、热爱农业、做好农民、服务三农,积极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这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也是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前提。新型职业农民把农业不仅仅当成职业,更是当成事业来对待。
热爱是职业发展的前提。新型职业农民要具有深厚的农业情怀、农村情结、农民情分。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对农业有亲近感、对农村有归属感、对农民有认同感,心中有农、甘愿为农,以农为乐、以农为荣。热爱农业,就要把务好农业作为目标。好农业好产量,需要长期积累经验,需要精耕细作,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热爱农业需要增强自豪感和使命感。国之兴,农为本;农之盛,民为先。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现代农业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应充分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既要增强自豪感,甩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心理包袱,也要增强使命感,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和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服务。
二、“科技兴农、绿色优质”的质量意识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指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解决农业的结构性矛盾,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尤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无公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所以,现代农业不仅是数量农业,更是质量农业;不仅要供大路货,更要出精品。发展现代质量农业、精品农业,“科技兴农、绿色优质”质量意识是离不开的。“懂技术”勾勒出新型职业农民的技能素质要求和所应当具有的质量意识。在农业生产环节中,新型职业农民要实时掌握农产品新技术,特别是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中,新型职业农民要学习掌握应用以于互联网为基础的快递、物联网、交易平台等。
新型职业农民要适应农业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科技助发展,以绿色促质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规模经营、产业协同”的市场意识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业产业发展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农业经营模式也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为龙头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转型。
在市场经济下,小规模、分散的、无组织的家庭经营已然不能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市场意识淡薄、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足、信息不对称、承担风险能力差,加之农产品生产销售有限,传统农民在市场竞争上处于不利地位。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现实路径,就是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纽带、以科学技术为动力,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增收、农业稳健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在农业规模化经营下,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產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成为培育重点。同时,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协同合作、高效合作,实现农业布局区域化、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管理企业化、农业经营一体化、农业服务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善经营”勾勒出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能力要求和所应当具有的市场意识。为了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和农业发展趋势,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树立“规模经营、产业协同”的市场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市场参与把握能力,强化信息获取分析能力,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大幅提高收入,进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强劲有力发展。
四、“创富农村、发展家乡”的共享意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共享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和决定性阶段。然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没有贫困地区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和底线目标,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切实体现。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能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更能激发当地贫困农民的脱贫积极性,起到帮带的积极作用,很好地实现“帮贫带富”。
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鲜明的示范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既能发挥传导市场信息、运用新型科技的载体作用,还可以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整合金融、科技、土地等各种要素资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农村改革综合效应的形成。”[2]新型职业农民在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示范带动影响周边农民,帮助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共享发展,实现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依靠新型职业农民的帮带作用和整合作用,农业产业融合得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得以实现。
因此,新型职业农民都要树立“创富农村、发展家乡”的共享意识,要争做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这既是一种荣耀,更是一份责任。
作者:张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nongyejingji/184248.html上一篇: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