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乡(镇)的共同努力下,桦甸市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在阐述桦甸市农业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特色农业发展目标及发展效益农业的保障措施。
1 2015年桦甸市农业发展情况
粮食生产。桦甸市农作物种植面积为17431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68200公顷,总产量达到150.00万吨,实现产值33.14亿元;畜牧业。全市生猪、肉牛、禽类出栏量分别达到 59.65万头、13.23万头和395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 9.54万吨、2.14万吨、720吨。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23.30亿元;园艺特产业。园艺特产业实现产值(包括甜糯玉米)15.36亿元;林业产业。实现总产值1.54亿元;水产(渔)业。水产养殖面积达到了4715公顷,渔产量达到3820吨,实现产值0.27亿元,其中:养殖产量为3069吨,实现产值0.1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15户,其中:年销售收入2000万以上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7户,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9亿元;休闲农业。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共有34户,年总收入0.22亿元,从业人数442人。
2存在问题
2.1粮食生产方面
一是中低产田成为影响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的重要因素。桦甸市中低产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60%左右,改造任务十分艰巨;二是粮食生产成本普遍上扬,特别是化肥价格上涨较快,导致种粮收益不断下滑;三是农业科技队伍青黄不接。
2.2畜牧业发展方面
一是畜牧业正处于由传统分户散养向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需求剧增与现有技术管理水平滞后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二是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缺乏精深加工,畜禽产品仍以活畜禽外销为主,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发展保障机制不完善。加工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市场预测预警机制滞后,畜产品市场调控手段乏力,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仍然脆弱;四是养殖业融资难、贷款难现象普遍,制约了畜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3园艺特产业方面
一是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布局分散,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步伐仍需进一步加快;二是原料短缺、用地紧张问题突出,木耳生产原料供应不足、伐林栽参用地审批等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缺少深加工企业,如食用菌(木耳)始终以干制包装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2.4水产(渔)业发展方面
一是由于受到辽宁、天津等地的低价鱼冲击,再加上鱼饲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成鱼精养呈现下滑趋势;二是水产养殖品种单一,养殖户对名特优新品种缺乏认识,名特优新品种难以形成规模;三是受资金问题制约,大、中型水库投放苗种数量不足,渔业发展后续乏力。
2.5农产品加工业方面
一是项目建设水平不高。多数加工企业建设规模小,加工能力有限,项目建设存在起点较低、重复建设的问题。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不紧密,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二是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低;三是融资渠道不畅,资金不足。主要表现为企业资金需求高峰和银行担保贷款方式之间存在矛盾,抵押担保的验资、评估手续繁杂,银行结算期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利用贷款。
2.6休闲农业方面
一是缺乏产业整体规划,从业企业基本上是自发式发展,布局分散,各自为战,与市场需求不能有效对接,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二是承载能力不强。桦甸市休闲农业发展尚处于起步期,存在着建设规模小、项目内涵单调、配套服务不全、接待能力不足的共性问题;三是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休闲农业产业周期长,形成规模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的滚动投入,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及资金支持。
3特色农业发展目标
按照“六型”农业发展总体要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重点发展“十大”特色产业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全面提升农特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以龙头企业和规模大户为支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模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特色鲜明、效益显著和质量安全的特色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民生改善目标。到2017年实现:粮食生产。种植面积16万公顷,总产量达到155万吨,产值35.35亿元,增加农民收入1.11亿元。畜牧业。实现总产值30.18亿元,增加农民收入4.78亿元;园艺特产业。实现总产值17.36亿元(包括甜粘玉米产业),增加农民收入1.48亿元;林业。实现总产值2.50亿元,增加农民收入0.53亿元;水产(渔)业。鱼产量达到3950吨,实现总产值0.36亿元,增加农民收入0.042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9.36亿元,增加农民收入2.97亿元;休闲农业。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实现产值0.41亿元,从业人数达到820人,增加农民收入205.57万元。
4发展效益农业的保障措施
4.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坚持把高产创建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的实施作为促进效益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基层站(所)条件建设,切实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同时,改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技术服务。
4.2加强农村人才培养
切实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4.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抓好清洁能源建设。
作者简介:李增菊,本科学历,桦甸市农业局,农业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类和产业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nongyejingji/184702.html上一篇: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提高现代农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