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其他经济 > 第四章 资讯经济:新经济的产业支柱

第四章 资讯经济:新经济的产业支柱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其他经济


新经济时代的21世纪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的世纪,一个科学文化与社会经济高度交融的时代,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新的文明时代!
  材料、能源和信息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三大资源。其中信息已是今天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开发资源,当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信息的地位将更显重要。社会信息化、信息现代化是新经济时代的基本标志。
  新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新经济最突出的表现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这就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资讯经济成为新经济的支柱产业。资讯经济的迅猛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资讯经济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对人类开发物质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它使生产实现自动化,生产效率得到极大增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而且使整个社会联为一体,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资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发展力支撑的。以信息技术为火车头的高科技正在新经济的轨道中飞速发展,这使人类社会形成了以资讯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据统计,当前世界资讯经济产值已突破1万亿美元,大大超过了传统产业。资讯经济已成为一国众多产业中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技术产业。它是新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先导和中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资讯经济并非一枝独秀,它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科技化,从制造、加工、运输到信息的获得与传递等全过程中,都对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进行着破旧立新的根本变革。革新,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生命力。同时资讯经济促使传统产业大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企业和产品的目标竞争力。作为新经济支柱的资讯经济无疑将对各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极大贡献。综观全球经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由于迅猛发展的资讯经济的强力推动,长时期内保持了经济的增长与繁荣。这在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时期,是不可想象的。这一奇特的新经济现象引起全世界的效仿和高度重视。我国亦应在新世纪中牢牢把握住新经济给我们提供的历史机遇,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在资讯经济的大潮中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用最短的时间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重铸中华民族新的辉煌。一、资讯经济:涵盖广泛的全新经济类型1.资讯经济
  资讯经济又称信息经济,IT经济。
  所谓资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为物质基础的、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技术、智力为一体的新型经济。
  一般认为,最早而且较为系统地提出“信息经济”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马克卢普和波拉特。他们所提出的信息经济概念和测定,不仅在理论上已形成体系,而且在实践中切实实用,故目前已被全世界广泛采用。随后,美国企业家保罗·霍肯在《未来经济》一书中以相对“物质经济”的概念而提出“信息经济”。霍肯认为,每件产品、每次劳动,都包含物质和信息两种成分。在传统的“物质经济”中,总体而言,物质成分大于信息成分的产品占主导地位。而在“信息经货’中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即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的产品和劳务将占据主导地位。物质经济正在向信息经济过渡。美国学者根据这一基本观点,进一步进行研究,推出了“信息经济”的理论体系。
  日本学术界也较早地对资讯经济进行过研究。1963年1月,一位日本学者就发表了《信息产业》的论文,提出了产业发展或产业结构的变动类似动物进化的观点。比如,简单动物如细菌阿米巴虫,其肌肉和骨骼所占的比例较高;而复杂的动物如人类,其大脑、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所占的比重更大。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动物的进化发展也相类似。在不发达的社会里,从事种植业和渔业的人口比例较高。随着社会的发展,重工业和信息产业的重要性就会提高。在农业、重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信息产业就会迅速地发展起来。他提出,人类的兴趣或需要也将从食物转向精神活动。这种需要决定了产业发展的顺序,即从第一产业到第二、第三产业,又发展到信息产业(第四产业)。日本学者从社会进化的角度预言了信息将在新的社会形态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为资讯经济的诞生提供了一些理论思考。
  综合起来考虑“资讯经济”是出于对经济的这样一种思考,人类的整个经济活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有关的,一类是与信息产生和形态转移有关的。这一思想承袭了计维纳的“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这一基本思想。因此信息经济的概念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理论性的,严格定义下的信息经济,只包括与信息的生产、加工处理和流通直接有关的经济活动,这种活动的总和称为信息经济。第二个层次是统计性的,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可以将经济中的各部、各行业按产业的性质加以划分。这时,资讯经济、资讯产业和资讯业就是同义语了。就一般而言,资讯经济是指依靠更多的知识信息,生产出物质和能源消耗更少、质量更好、更耐用的产品的经济。它要求产品中包含的信息比重很大,而物质和能源的比重较小。
  资讯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物质经济是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它以大规模使用和消耗原材料、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特征是机械化。资讯经济则是减少产品和劳务中的物质消耗,提高其中的智能和信息比重的经济。工业化时期的机械化,延伸了人类的肌肉,而现代化的微电子技术则延伸了人类的智力。例如人造卫星、微型汽车等都由于采用了微电子技术而减小了体积,增加了智能,变得更为实用,同时节约了能源和原材料,降低了产品成本。资讯经济要求把更多的知识信息运用于生产技术,它适用于设计、管理、劳动、维护、运行、消费、市场等环节。它鼓励劳动者和管理人员增加产品价值。因而发展资讯经济需要更多的富有智慧的劳动者和管理人才。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源泉。信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信息始终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资讯经济就是表现为信息与社会生产的联系。一般地说,资讯经济的概念总是根据信息和产业信息规模在整个新经济中的作用来确定的。总之,资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它必将在新经济时代发挥其独特的重大作用。所以我们说资讯经济与新经济密切相关,它是新经济的高级形态和重要表象。资讯经济的产生和高度发展,使新经济的特征更加突出,这时就意味着新经济的全面降临。
  信息高科技是新经济的先导,信息产业的崛起是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信息产业的生产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对人类开发物质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据统计,当前世界信息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已大大超过了传统产业。信息产业已成为一个国家众多产业中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技术产业。它是新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先导和支柱产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
  其实资讯产业的历史由来已久,当人类远古时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时,专门从事信息活动的人已经出现,人类语言和文字的出现,为资讯产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及近代电报、电话等信息传播手段的发明一次次地推动了资讯产业的发展。而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才促进了资讯产业的真正崛起,也正是这一时期才提出了资讯产业这一概念。
  上文提到的最早对资讯经济进行研究的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在他出版的《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一书中,第一次将人类的知识信息活动和其他的活动进行了比较,并首次将人类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过程称为“知识产业”。他认为:“知识产业是一类为自己所用而生产知识从事信息服务或生产信息产品的机构。”他还将知识产业划分为教育、研究与开发、通信媒介、信息设备、信息服务。我们今天可以看出这正是资讯产业生产的全过程,即:信息产品的开发、流通、消费利用和再生产。
  继马克卢普之后,美国经济学家波拉特于1977年在他的《信息经济》一书中,提出了资讯产业,他将资讯产业划分为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和第二信息产业部门。第一信息产业部门是直接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第二信息产业部门指只把信息劳务和资本提供给内部消耗而不进入市场的信息服务部门。其中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包括以下八个主要产业:生产知识和具有发明性质的产业,信息交流和通信产业,金融、保险等风险性产业,市场信息业、宣传业、调查业,信息处理和传递信息业,信息商品产业,教育业,用于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第二信息产业部门主要指工业、农业中的技术、行政管理和公务等。
  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和波拉特的“信息经济”名称虽然有差别,但他们的研究与以往的经典经济学说不同,有共同的新的特点。以往的经济学说都是研究物质、能量等内容,而他们俩人的研究则转入了信息和信息活动的内容,即他们都是研究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现象。因此他们提到的产业可以统称为“资讯产业”。正因为这一开创性的论述,使资讯产业从传统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类新兴产业。资讯经济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前提的,信息技术是资讯经济的技术载体,资讯产业的主要技术和产品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多媒体技术,其中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个人计算机技术、液晶等高清晰度显示技术。其次是数据储存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超巨型和超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免疫系统技术。另外还有信息传输技术,各种传感器技术,交互式网络技术等等。因此从整体上考虑所谓资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从事信息技术、设备、产品的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存贮。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衡量一个部门或行业是否属于信息产业的标准是该部门或行业中的劳动是否为信息劳动。因而,凡进行信息收集、信息产品生产和传递、信息贮存的部门以及直接生产信息处理工具和信息物质载体的部门均是信息产业家庭中的一分子。2.资讯经济的划分危困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资讯产业的外延是不断扩大的。最早人们把计算机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业)、信息处理产业(包括软件业)和信息媒介产业作为信息产业,后来人们又把信息传播传导业、信息流通业、知识生产业等扩大成为信息产业。资讯产业成为一个行业多、领域宽、涉及面广的产业。为了对资讯产业有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资讯产业进行不同分类。
  ①根据资讯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可分为传统信息产业与新兴信息产业,前者包括印刷出版业、新闻报道业、文献情报业。图书档案业、邮政电信业以及科研、教育等知识产业;后者包括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产业、软件产业、卫星通讯业、数据库业、咨询服务业、音像视听业、信息系统与网络建设业等。即:凡是从事信息产品及其装备设施生产与流通的部门均属资讯产业。这种观点强调由于应用了新的信息技术,传统的信息产业已面目一新,并与新兴的资讯产业一起,共同组成支柱产业。
  ②根据人们对资讯产业认识的早晚,可以分为狭义的信息产业和广义的信息产业。狭义的资讯产业是人们对信息产业的一种最初认识,它包括计算机产业、集成电路业、信息处理业、软件业。广义的资讯产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作用越加重要,资讯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资讯产业的认识逐步扩大。它不仅包括以上列举的信息产业,而且包括信息传播传导业(如印刷出版、广告、音像视听、咨询等)、信息流通业(如计算机通信、邮电、传真等)、知识生产业(如科研、教育等)、信息存贮业(如数据库。图书馆、档案馆及信息系统建设业)等产业群。
  ③根据资讯产业的结构,可分为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前者的核心是提供信息技术及其设备,具体由信息机器产业、软件业和信息媒介产业组成;后者核心是进行信息服务,由信息采集业、出版业、新闻报道业、咨询业、数据库业、科研教育业、图书情报业等组成。
  ④根据信息是否作为商品来进行交换,可分为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和第二信息产业部门。前者包括所有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与企业,后者是指为政府和企业内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部门或机构。
  新经济中的资讯产业,与以往传统信息产业不同的是,它的应用范围更广,技术要求更高,由此构成了现代的信息产业,且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l)计算机产业——资讯产业的基础
  计算机产业是资讯产业的最核心部门,资讯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计算机产业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的。它的每一次革命都将引起资讯产业中其他产业的巨大发展。
  计算机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初期发展最快的一个部门。它是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电子技术最直接的应用和最集中的代表。电子计算机产业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发展不快,因为受计算机功能的限制,它只能在科技领域内应用,生产领域和管理领域应用非常有限,这时的计算机产业还没有完全形成,尚未从其他产业中独立出来。随着第三代计算机的面世,其性能大大改善,使用越来越方便,一它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电子计算机与通信线路相结合而组成局域网络。一台计算机与大量终端连接以后,分散在各地的用户就可使用一台计算机,利用这一技术建成了各种类型的经营管理自动化系统,如企业生产管理系统,银行业务自动化系统等等。经过计算机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计算机业的长足发展,逐步成为独立的产业体系。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个人电脑的诞生,计算机迅速向个人和家庭普及,微型机的市场迅速扩大,到1991年它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等于其他各类机种的总和。在10多年中计算机的性能提高了100倍,而成本下降了1万倍,由于微型机的体积小,可靠性高,速度快,价格便宜,有力地推动了它的应用和社会化。计算机产业也相应地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自70年代以来,计算机产业每4一5年翻一番,到1991年世界微机总量已达到三亿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计算机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美国是世界上计算机硬件最发达的国家,1990年市场规模已达1100亿美元,占世界总值的对心以上,其中计算机系统占世界的34.9%,数据通信设备占49.9%。亚洲是世界上计算机业最具有活力的地区,1990年亚洲地区计算机的销售额占世界总值的36%,这一地区的个人计算机产量占全世界的l/3。日本的计算机产业市场仅次于美国,1991年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8.9%。日本在微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方面,具有与美国不相上下的实力,日本将与美国一争高低。南亚的新加坡是一个小国,但计算机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17.7%,硬盘驱动器的产量达ID00万台,占世界总产量的50%。我国台湾省1991年微机主板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6%,其中笔记本电脑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三。我国目前微机总量已超过9000万台,国际舆论一致认为,21世纪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市场。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朝阳产业,计算机产业从一开始就存在剧烈的竞争。在高收益率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形成万马奔腾,百川争流的局面。而计算机业的竞争实际上是知识技术的竞争。行业中领先的企业同时是技术上领先的企业,最具潜力的产品是包含了最新技术的产品,知识技术是计算机企业取胜的关键。据统计,微软公司每年投入新产品开发的费用就高达5亿美元,比另外10家大型软件公司的利润总和还要多。这种研究开发的高投入使微软公司能一直保持它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也保持它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多媒体、因特网、网络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有可能成为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多媒体技术使电脑脱离单调的文字和数字显示方式,进入声、画一体的全新时代。电脑不仅可以用来进行文字处理和编制程序,还可以用来看VCD、听音乐、唱卡拉OK,甚至可以看电视、编辑录像。计算机功能的这一突破导致计算机普及程度的提高,计算机已成为很多家庭支出中的首选。而因特网堪称一个国际性的信息总汇,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商务、体育、教育、卫生等,一切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信息都可以找到。通过“上网”,我们可以查找资料,收发电子邮件、了解市场行情,与他人交流,甚至可以购物观看影片。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已具备计算、记忆、通信等功能的基础上,正朝着具有识别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的智能化计算机方向发展。在微型计算机方面,台式微型机比重开始下降,而便携式。笔记本式和袖珍式等轻巧品种的销售量在迅速增加,有可能会取代小型机和微型机。计算机硬件发展的另一趋势是由于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成本急剧下降,这使计算机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兼并加快,硬件的赢利将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会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计算机系统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计算机行业的这些变化对企业来说虽然是严峻的挑战,但对用户来说则是一件大好事,专家预计未来10年计算机的价格还可能会有较大的下降,这对加速信息时代的到来是有益的。
  计算机产业构成了资讯产业的主体和先导。随着计算机业的迅速发展,家用和个人电脑的普及,资讯产业将有了更多的载体和更大的活动空间,未来的资讯产业将随着PC业的日益兴旺而步入新的辉煌。
  (2)软件产业——资讯产业的灵魂
  如果说离开PC产业的资讯经济只是徒具空壳的话,那么,离开软件的计算机产业将毫无用武之地。由此推断,软件业才是今天资讯产业乃至整个信息社会的灵魂中枢。
  软件产业是指为有效地利用电子计算机而编制程序的产业。它可分为程序编制业、数据库业、信息系统开发业等。计算机软件是随着第二代计算机的出现逐步发展起来的。尽管软件产业的形成比硬件产业晚但它的发展更为迅速。据统计,美国1965一1985年间,计算机硬件产业的产值增长率为158%,而计算机软件和服务产业的产值增长率为17.9%,而这个时期整个工业部门的增长率为9.1%。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增长率高达80%,软件及其服务产业的产值增长率已居于产业部门的前列。软件及其服务产业的产值增长率已居于产业部门的前列。软件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1985年,世界软件产品市场交易额大约为400亿美元,现在则以30%的速度递增,成为信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是计算机市场增长的中要推动力量。1995年美国软件产业产值已经超出计算机硬件产业的40%以上。软件产业的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据美国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1970年到1993年,美国整个经济部门的就业增长率为1.7%,与计算机有关的部门的增长率为10.3%,而从1979一1985年,软件产业部门就业增长率高达的%。
  从全球来看,软件产业的地区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有的国家已形成相当规模,有的国家还没有形成。现在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已成为信息产业中的一个主要竞争领域。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王国,占世界市场的比例达75%。法国是欧洲最大的软件生产国,在世界软件市场上仅次于美国。日本是第三软件大国。今天,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也成为了软件业的一支新军和后起之秀。美国软件产业目前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它在世界计算机市场中长期占有统治地位,它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及创业环境,然而这种优势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比如在软件的基础研究和开发上,法、英都具有相当的实力,只是生产工程较弱。而现在日本程序编制人员的生产效率已经高于美国,而且目前特别重视软件工程的研究,不久可能成为美国软件产业的最大竞争对手。此外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台湾、中国等也在利用其劳动力价格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软件产业,并逐步开始打入国际市场,虽然目前还无法与美国竞争,但却显示了很大的发展潜力。
  软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影响未来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美国和日本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软件业的发展。美国的一些重大科研计划,如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适用可靠系统软件技术计划、空间计划等等,软件的开发是其关键因素。由于软件的编制是一项高度复杂和庞大的工作,人们普遍认为:生产一个没有错误的大型软件几乎是不可能的。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中,仅在“阿波罗14号”飞行的10天中就出现了13个软件错误。目前发展中的软件工程,将传统工程设计中的思路引入软件生产中,对软件的定义、设计、开发、测试、安装、维护等等制定出各种标准,使软件生产从手工作坊式向工业化生产过渡。现代美国许多大公司都开始用“代理入软件”来代替人做多种经营活动。
  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对电子信息产业这个巨人来说,集成电路是他的心脏,新型元器件是他的五脏六腑,通信、计算机是他的手、足,而软件则是脑和灵魂。作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和关键的软件产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发展我国软件产业不仅极为重要,而且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软件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难尽如人意。我国软件开发至今仍停留在小手工作坊、低水平重复的层次上,远没有形成产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很大,我国缺乏能够承担高层次设计、系统集成、提出创新概念的软件人才。在我国已有的软件产品中,真正够得上国际标准的商品软件很少。
  进入八世纪后,特别是面临新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软件产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软件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和高附加值、高效益、无污染、低消耗的产业,投入低、产出高,可以弥补我国资金和天然资源相对短缺的不足,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传统产业的改造、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使得发展软件产业更符合我国现实国情,从而使我国软件产业有一片植根生长的沃土。
  由于中国软件市场与美、日等国相比,至少有5一10年的差距,如此大的差距带来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一个十分巨大的、潜在的软件市场,以至所有的软件大国都对中国的软件市场虎视眈眈。不断扩张的市场是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最有利的条件。
  富有智慧的中国人民在软件开发方面具有举世公认的天赋。在美国软件公司中,约有1/3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华人。同样,国内软件业也有许多杰出的人才,只要有一个能充分施展其才华的环境,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现在,我国的软件产业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在政策和资金上得到重点支持,使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得到切实的保障。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将把一个信息化的中国推向不断跃动的新经济时代。
  (3)信息服务业——引你真正进入信息化社会
  信息服务业主要指信息、数据和情报的检索与查询,以及对用户提供信息咨询的产业,简单地说就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产业。这是资讯产业中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分支。
  信息服务业的历史悠久,传统的信息服务业早已存在。如图书馆业、档案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广告业、科技情报业和社科情报业等,这些年来的发展是空前的。人们的知识正以指数形式增长。这些行业近10年的发展不仅规模扩大、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有两个新特点:一是正在逐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二是增加了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含量。前者如学术情报网络的建立,后者如电话信息服务的出现。
  到了20世纪50年代,信息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后,以采用电子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形成了现代信息服务业,如数据库业、预测业、系统集成(信息系统建设)业、网络服务业以及新型咨询业(以电脑应用为基础的咨询业)等等,从无到有,“平地起高楼”,开始铸就显赫。
  但传统的信息服务业仍是现成信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不同的是现代信息高科技已渗透到其中。电子信息技术、电子设备以及各种电子加工手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而在这以前延续了几百年的工业社会中,人类主要是靠大脑的思维,各种物理、机械和化学实验,以及简单的纸、墨、笔记录和传播了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和发明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一般说来,电子信息服务的内容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而传统信息服务业至少延续了几百年。目前,传统的信息服务业已经有了庞大的基础结构,无论从服务内容、服务机构和服务范围来看都已相当可观。全世界的信息机构已达10万多家,所服务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和各个专业领域,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密集的信息服务网络。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信息服务业的推广应用,传统信息服务业与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界限模糊了,要说区别只是服务项目和内容不同而已。它们共同推动了资讯产业和新经济的发展。
  新世纪的到来,使得西方工业发展国家的科技信息服务业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他们从事科技信息服务的机构形成了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和系统,它们又按学科或专业形成了众多的专业情报信息机构。中国的科技信息机构是在我国制订12年科学规划、全国准备向科学进军的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提议,并由聂荣臻副总理和郭沫若院长执行建立的。经过几十年代的建设,全国的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已经逐步完善起来。
  信息服务业的内容如按社会门类划分,可分为科技信息服务、经济信息服务和社会信息服务三大门类。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科技信息服务业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大多数国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都是从科技信息服务业开始的,而当该国的社会经济从工业经济发展到信息经济时,经济信息服务业便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信息服务。当前,一些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信息服务和科技信息服务,无论从信息内容;服务手段和服务对象来看都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适应这一要求,社会信息服务的比重会明显上升。
  经济信息服务业包括经济、金融、投资、市场、广告、证券、期货、物资供应、价格等信息服务内容。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传统的信息服务活动和机构现在已同电子信息服务业相结合,形成了现代化的信息服务设施。在我国,经济信息服务业以及与之伴生的经济信息机构和系统,大体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它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经济调整发展的结果。
  在目前一些西方国家里,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十分发达,这是政府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必须向国民提供的信息服务。这类信息服务有免费、非盈利经营和盈利经营三大类,由于和国民直接有关,涉及内容广泛,因此社会信息服务业在信息服务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国的社会信息服务业,尤其与国民生活直接有关的公益信息服务业,如旅游信息、气象信息、娱乐信息、餐饮信息等都是近十几年才得到发展,但这些信息服务业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
  信息服务机构是信息服务业的基础结构,按其性质来分,有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信息交流中心、综合性信息研究所、专业信息研究所、战略发展与信息分析研究机构、咨询服务中心、统计与数据分析中心等。这些信息服务机构都从事有目的的信息收集加工、综合与分析等活动,其目的是向社会提供各种针对需求的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机构如按信息的类型来分类,有综合性情报信息中心、文献中心、专利信息中心、标准信息中心、数据信息分析与服务中心、商业信息中心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以上这些信息机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为了用户更方便,所有的信息服务机构对信息加工的程度大大加深,从前主要对信息进行表征加工,对用户提供指示信息源,用户只能接受被动的信息服务;现在开始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用户提供面向需求的和真正解决问题的主动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以前的无偿的公益性信息服务逐步变为有偿性的信息经营实体。由于信息高科技的不断渗透,信息服务的方式、方法和手段都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电子信息服务。
  咨询业是近代新兴的一个行业。它的存在是以数据库为基础的。随着信息系统的建成,咨询业便有了其发展的主要条件。现代咨询业几乎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到政府部门的宏观战略决策,小到每个人的生活设计,咨询业都在发挥著作用。咨询业已成为信息服务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因为获取信息的速度越快,信息的有效性越高。日本商业界就以重视快速收集信息而著名,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以保证它在经济、科技等各个重要领域中的优先和超前的地位。据报道,在西半球发生的事,大约5分钟后就可在日本商社总部的收报机上出现。世界上任一地区发生的相关重大事件,日本商社都可以在24小时内派人到现场。
  数据库服务业是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信息服务产业。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外机读数据库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对世纪60年代初开始到90年代,生产的数据库多数是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用户多为研究机构、大学或企业的科研人员;随着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商业、金融、事务数据库迅速增加,年增长率超过20%,这一阶段数据库的开发开始由市场导向;到80年代后期,随着个人计算机和终端逐步向办公室和家庭普及,社会和家庭服务的数据库逐渐增加,数据库的开发和服务进入了第三阶段。据统计,1991年全世界共有商用数据库5037个,其中美国3000个,西欧1200个,日本800多个。近年来,光盘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实用化,使数据库服务进入了声、图、文一体化的新时期。
  新闻出版业作为一种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它占的比重很小,但作为信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信息产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它规模不大,就业人数不很多,但它所具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力却相当大。目前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成百上千种报纸,在某些发达国家,甚至一个家庭都能订阅数十种报纸。报道业的发展以其技术创新为标志,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利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电子化时期;80年代随着激光排版的应用,新闻出版业从传统产业的体系中分离出来;90年代新闻出版业向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复合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新闻出版业是为社会文明与进步提供精神食粮、积累精神财富的一个重要行业。它随着人类文字的产生而产生,并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但只有在我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以后,出版业才得以快速发展。现代出版业,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都有相当的规模,各行各业的出版企业不计其数。
  实际上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相互渗透,细分出来的行业越来越多,不同行业之间也有交叉,它们的历史与现状又各有特点。对它们的未来大致可以这样概括:信息技术正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以信息处理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为标志。信息服务业正向信息产品商品化、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经营企业化的方向发展。整个信息产业由依附于其他产业而成为独立的产业体系,并在产业结构中向主导地位迈进。
  信息服务业在今天的新经济浪潮中,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日益显露出加快工作节奏、提高生活质量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信息传播业一一晚代文明的投影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电话、电报以及广播电视的发明,信息的传递技术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从而形成了发展信息传播业的基础,今天它们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①电话。
  目前除基本的双向声音通信以外,还有电脑控制的预警电话、按钮式电话、通话中呼叫、外出查询以及袖珍电话、汽车电话等服务。随着数据电话的出现和大容量传输线路如光导纤维的运用,电话媒介正向复合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②电视。
  电视的普及速度非常快,现在正向高清晰度、多功能发展,面临进一步更新换代。
  高清晰度电视(HDTV)是继黑白和彩色电视机之后的第三代电视机产品。它把目前一幅电视图像的扫描行数由525行或者625行提高到1050行(美国)。1125行(日本)或1250行(西欧),宽高比由十3改为16:9,具有图像逼真、色彩鲜艳、屏幕宽大等优点。目前,HDTV技术已日趋成熟。它不仅作为新一代的新闻传播媒介,同家家户户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通过同计算机结合,可以广泛应用于大规模工程设计、军事领域的高清晰度图像情报的传送、癌症的医疗、眼科手术和远距离诊断,还可应用于电影摄影、印刷出版、邮政、高密度资料储存等众多领域,带动录像机、摄像机和电视广播设备等进行相应的变革,对推动电子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据专家预测,高清晰度电视机每年将拥有1000亿美元的市场。1995一2010年,全世界高清晰度电视机销售总额将达2500一5000亿美元。因此,美、日和西欧在HDTV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③电报传真。
  电报在世界各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普及过程。但随着电话、数据通信等其他信息媒介的普及,电报的利用率在逐步降低。电子邮件(Email)的普及最终将使电报失去存在价值。
  传真机是本世纪70年代迅速普及的,已成为通信中的重要手段。目前,传真机正向高速化、传真信息彩色化发展,而且逐步向家庭渗透。
  ④数据卫星通信。
  数据通讯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利用范围的扩大,分散处理方式的普及,网络结构的建立,以及复合智能终端的投产,今后的数据通信能力将大为增加。
  卫星通信是在本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尖端技术,已逐步成为最受欢迎的信息传递方式。目前广播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勘探卫星等种类繁多,卫星转发器的租用业务也非常活跃。今后的卫星通信将更加广泛的适用于事务通信、电视会议、电话等业务,并将随着接收技术的发展,直接服务于家庭。
  总之,资讯产业行业众多。其中信息技术产业正如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以信息处理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为标志;信息服务产业正向商品化、社会化、企业化方向发展。整个资讯产业在新经济的产*结构中向主导地位迈进。
  3.信息技术:资讯经济的原动力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在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诸因素中,科学技术是最具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依据邓小平理论深刻地阐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物质内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系统知识。技术是在科学的指导下,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获得的从设计、装备、工程、规范到管理等的系统知识。技术直接应用于现实的生产力。科学的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技术革命又推动科学的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即: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农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游牧社会过渡到农业社会,工业革命又使人类社会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成功跨越。现在正在进行的信息革命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次技术革命。
  20世纪用年代以来,世界出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广泛应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起来。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它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激光技术、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之大成,是高技术群的先导领域和当代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推动力。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它视为技术发展的重点。
  由于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都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因此,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就成为加速经济、社会变革的强大推动力,使生产自动化、金融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服务自动化、军事指挥自动化得以实现。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同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类文明史上,在人类的科技发展进程中、还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像信息技术这样对人类经济、社会、军事乃至政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强了信息创造、传递、储存和处理等过程的能力和效率。这不仅为信息产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知识经济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如果说过去工业革命出现的机器是对人类体力劳动生产力的解放,那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是对人类脑力劳动生产力的解放。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科技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人们借助信息技术开拓新域、创造新知识、生产新财富。新技术改变了生产的内容:过去是靠技术把原材料转化为产品,是资源的凝聚;而现在是靠信息技术把知识转化为产品,是知识的凝聚、创造和应用。
  信息革命使社会和经济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成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信息产业变成最大的产业部门,脑力劳动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社会经济将实现信息网络化。
  因此,人们常把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水平视为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把信息技术为龙头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视为新的产业革命即将来临的征候。从此,人类将走上新经济的发展道路。
  目前,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或产业主要有:
  (1)光纤通信技术
  目前一根光纤同时传50万路电话,电话能听得足够清晰的频率要求是外(103)赫兹,信号数字化以后为64k字节(二进制代码的0或1进制,同时传50万路电话要求达到32G(109)字节做的通量。目前,2.4G字节做的光缆已经商用,实现如信道宽频通信,或者每根光缆里有32条光纤就能满足要求。至于同时传输5000个频道电视,目前的光缆还达不到,但每根光纤传输的实验室世界纪录已达100G字节,同时传输5000个频道电视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2)交互式网络技术
  1996年世界上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个网络,有1600万台微机进入现有的因特网络,使用人数为6000万,在3年内翻了一番。交互式网络已经在苏梅克一列维19号慧星撞击木星的世界性观测资料实时交换中大显身手。1997年因特网使用者已达7000万人,到2001年因特网用户将达5.1亿,使用者超过3亿人。
  (3)多媒体技术
  服务综合化是把音频和视频的模拟信号数字化以后由多媒体处理。信号数字化以后量特别大,4秒钟的电影视频信号数字化以后有100M(10)字节,一部故事片就要充满350个普通光盘。因此,需要进行信号压缩,目前的压缩技术已经可以压缩为IQ0一1/50,这一技术还在发展;同时,将问世的新型12英寸光盘可存入1.SG字节信号;两相配合可以达到对信号量的要求。多媒体的主要问题是高性能的新型计算机芯片,1995年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已经可以制3500万门电路,2000年同样大的芯片模块上可以集成10化门电路,而且可以制成固定功能和可变功能两种。因此,数字信号压缩技术、存储光盘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是适应服务综合化的要求的,部分多媒体技术已在美国举行的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中应用。
  (4)智能计算机技术
  目前超大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达10000亿次刷,1000G字节a沙,在5年之内翻了100倍。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制定并开始实施1000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工作计划,使目前最快的工作站一年的计算机工作缩短到只用刀秒钟的时间,从而和光纤传输速度匹配。超微型计算机已经只有小笔记本大小,语言识别计算机已经应用,社会网络计算机样机已经出厂,日美正在联合全力开发四维计算机。
  由于信息技术对社会各行各业都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因此,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就成为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强大推动力,使生产加工自动化、销售服务自动化、贸易金融自动化、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自动化逐渐成为现实。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同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效率成百倍的增长,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自动化、电子化、带有模糊功能的使用极为方便的设备层出不穷。人的大脑“扩展”,四肢“延长”,耳聪目明,能量剧增。对于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人类而言,地球确实变小了,宇宙空间也不再神秘。在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还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像现代信息技术这样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给人类社会经济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把人类从工业社会推向信息社会,人类的经济形态也从工业经济跨跃到信息经济。资讯经济,正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技术为物质基础的,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由于信息技术这种极强的渗透力,它所带来的社会变革是巨大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使知识和信息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
  材料、能源、信息是组成社会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经济中的知识性日益明显,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企业中最关键的资产并不是资本而是智力。由于创意、信息和技术越来越成为产品的构成成分,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增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将不依赖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数量与价格,而取决于所拥有的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新经济的客观现实面前,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把信息作为独立于资本、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一般说来,经济系统活动过程中都有三股流,即由生产资料、劳动资料等组成的物流;由劳动力和其他能源组成的能量流;以及由组织、计划、指导、协调、控制、管理等组成的为达到一定目标的信息流。信息在这里发挥着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作用,因为人们可以通过信息流中的反馈信息调节物流和能量流的数量、方向、速度和目标。信息流可驾驭经济系统中的人和物做合乎目的、有规则的活动。在同样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情况下,不同的信息输入会引起不同的经济效果,创造出不同的价值,经济系统中的信息可以转变为价值增值的一种手段。信息技术,尤其是微计算机革命和数字化革命使信息资源计算机化,把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变成有序、有用、有经济价值的信息。人们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以任何方式按用户的要求进行检索和利用,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这就认真正意义上和使用价值上把信息变成资源,进而成了现代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资源。
  (2)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更新与改造,进而优化产业结构
  信息技术在“改造”中将发挥主导力量。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显著降低资源消耗,有效改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等等。信息技术还对以下两个方面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第一,对产业结构向外向型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过去,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以农产品、纺织品和加工、资源型产品为主,从经济增长方式讲这是属于粗放型的;现在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就是要向高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首先要发展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我们应该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电子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使之成为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主力军。第二,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加速了信息化的进程,而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必然使人类社会分工产生新的分化,促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服务业由信息产品制造业分离出来,形成新的产业层次,使产业结构的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与信息服务业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3)信息技术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效率与效益
  在信息时代,由于知识的大量产生、创新的不断进行、信息的迅速传递、经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因而技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愈益缩短。比如,1990年生产汽车的周期为6年,现在不到2年;一些金融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甚至只有几个小时。快速性是企业竞争取胜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必须不断地、迅速地根据信息快速性所带来的条件变化进行调整,产供销各个环节都要适时,减少或取消仓库职能,使企业从大规模生产转化为“定做”生产,消费者将订单等通过电子网络送达生产单位,相应的运货单通过网络传到销售者或消费者手中,因而可省去许多中间环节。
  据统计,从1980一1995年,虽然国家投入只有670亿元(含地方自筹100亿元),而电子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却从100亿元提高到2457亿元,增长23.5倍;实现利税从14.5万元提高到127.三亿元,增长了1643倍,成为我国主要出口产业之一,为我国民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4)信息技术改造着经济与社会的技术基础,对我国整体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渗透性很强,某个产业一旦与信息技术结合,就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大大提高效率和效益,因此人们称它为国民经济的“倍增器”。同时,信息技术还是先导性很强的高技术,对技术体系中的各个门类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广泛采用,将推动整个技术体系向前发展,使整个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技术基础焕然一新。如信息技术带来办公室自动化,不仅使事务处理特别是大量数值信息处理的效率大为提高,而且通过利用信息网络和各种决策支持系统,可大量及时地获得和处理决策所需信息,提高决策水平,现在的商务、通信和科研成果的传播等都可浓缩在微小的硅片上并穿梭于“玻璃纤维”导体间,所有的信息都由1或0来表示和传递。在工业时代,信息是模拟的或有形的;在信息时代,信息以数字形式传递。由于信息数字化并通过数字网络传送,大量的信息可被浓缩并以光速传递,信息的质量也比模拟传递好得多。信息的数字化传递对经济生活各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电子邮件仅是人们协作的全新方式的开端,v书信为基础的电子邮件系统将被多媒体邮件替代,信息不仅包含文字,还包括声像,对人类超时空的沟通能力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科技革命正在引起经济形态发生质的变化,知识经济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过去的工业革命使得以土地和畜力为基础的农业经济转化为以机器和原材料为基础的工业经济,目前信息革命正在将工业经济转化为以智力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
  资讯经济形成的最大标志是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主导性地位。资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信息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结果,也是资讯经济走向繁荣的表现和保证。
  资讯产业的发展,其原因首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是支持信息产业的重大技术日趋成熟。再次是信息政策的保证,美。日和西欧发达国家在向信息经济过渡时期,都纷纷制订了自己的信息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的外延是不断扩大的。最早人们把计算机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业)和信息处理产业(包括软件业)称作信息产业,以后又把信息传播报道业(包括数据库业、音像视听业等)、信息流通业(包括计算机通信业、咨询业等)、知识生产业(包括科研、教育事业等)扩大成为资讯产业。这样,资讯产业成了与信息的采集、存贮、传播、利用以及信息设备制造、信息系统建设等活动有关的产业部门的总称。这是一个行业多、领域宽、涉及面广的大产业。广义的资讯产业,虽然也包括一些像印刷业、出版业、图书馆业等比较古老的部门,但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武装的这些部门,有了全新的内容。在资讯产业中既有制造产业,又有服务产业,还有知识产业。有人把资讯产业称为未来的第四产业。有人把资讯产业归结为新兴产业、战略产业、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节省能源和资源而无公害的产业、高渗透型产业、高就业型产业、高增长型产业、高附加值型产业和高效益型产业,这是为了说明资讯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言的。但这些都不能涵盖资讯经济的全部内容。资讯经济由信息产业所组成,但资讯经济的内容比信息产业更丰富和广泛,它还包括非信息产业内部的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信息产业与非信息产业之间的配置问题,甚至还包括整个宏观经济的结构、运行,以及调动等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问题。如果把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作用视野扩大到政治、军事、文化、生活等社会各个方面,还可以看出,已经存在了300多年的传统的工业社会由于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和改造,已经面目一新了,丹尼尔·贝尔称之为“后工业社会”,阿尔文·托夫勒称之为“第三次浪潮文明”,约翰·奈斯比特则称之为“信息社会”,由此更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巨大威力。二、资讯经济基新经济发展的馆长点三、1.资讯经济是新经济的工程产业
  信息革命促进了资讯产业的迅速崛起,使新兴的信息产业大量涌现和飞速发展。资讯产业开始从其他产业中明显分离出来并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据统计,对世纪末美国信息高速公路大约有4000亿美元的市场,而在日本到2010年仅多媒体就有1000亿美元的市场。现代资讯产业已跃居美国头号产业,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已相当于产业出口额的40%,据估计到2007年资讯产业将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0%。
  资讯产业规模的扩大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从具体某个产品看,其价值构成中,信息所占的比重逐渐扩大;从整个社会产业结构来看,资讯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有人说,整个社会都在信息化。据统计,美国信息产业的比重增长越来越快,在1958年时为40o,1974年时为53O,而到1990年时已达到70%。
  1985年欧共体资讯产业创造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另外,资讯产业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也快于其他部门,在美国,自1950年以来,资讯产业的劳动力平均每年以3%以上的速度递增,比全部劳动力增加的速度高1倍。现在美国资讯产业中就业人数已达到全部劳动力的75%。知识产品的生产也有了飞速的发展。“知识爆炸”就是人们对这一时期知识产业产品大量涌现的形象比喻。但这次爆炸却像链式反应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据统计1995年全世界图书出版量已达36.5万种,而且每天的出版量就达1000种;在工业经济时代,人类的知识是每10年翻一番,而在资讯经济时代达到了每5年翻一番。估计到下世纪这一周期将缩短到3一5年。
  知识产业的生产和发明靠的是大量的具有科技知识的人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国家都认识到人才对于竞争的战略意义。为推动知识产品的生产和发明业的发展,各国竞相发展自己的人才培养和智力资源的开发。美国等西方国家都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发展自己的教育事业,在教育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我国也针对自己的国情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将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科技人才提到战略地位的“高度”。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培养能够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的方针,以便为未来知识生产和发明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作为新经济支柱产业的资讯经济到底有哪些特征呢?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l)资讯产业是新兴的战略性产业
  信息高科技成为知识经济的先导,资讯产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资讯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发展最快的产业,这一切都表明了资讯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资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牢牢站稳了战略性产业的地位。
  在美国,它正逐步取代钢铁、造船、汽车、石油等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的传统地位,并且成为当代社会的带头产业。在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中,资讯产业也处于带头地位,无论是宇航、卫星通信、生物工程、海洋开发、光纤通信、新材料工业、新能源产业还是新兴服务产业,都离不开具有核心地位和先导作用的资讯产业作为其应用开发的突破口和带头部门。
  资讯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先导作用旧本的经济起飞就是成功的范例。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世纪对年代初的人均74美元开始增长,1980年达到人均产值2000美元以上,平均每10年增长38%,大大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同期的经济增长率。特别是1982年后,增长骤然加速,平均每10年增长率高达83%。通过对日本就业结构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恰恰是1952年以后,日本的四大产业结构快速地实现了三个阶段的转化,从农业化变为工业化,又快速由工业化转变为信息化。这说明,日本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尤其是资讯产业的迅速崛起,是促进日本经济高速度增长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现代国际竞争中,要把当今信息技术已有成果所提供的机会当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优先发展资讯产业,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获得总体发展的高速度。
  (2)资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资讯产业本质是以收集信息、生产和经营信息产品为职能的产业,因此,产业群体必须集知识、技术、智力于一体。这主要表现在:资讯产业的核心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既是资讯产业本身的装备技术,又是为社会各领域服务的应用技术。这些都是处于前沿的高技术,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资讯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如新闻报导业、信息咨询业、科技开发业、教育业、图书情报业、出版印刷业、软件编制业等,都是以知识和文化的开发、采集、传播为职能的产业,人类社会的知识几乎大都集中于或出自于这些产业,它们是典型的知识集约型产业。
  (3)资讯产业是高沙造型产业
  由于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决定了资讯产业也是一个渗透性极强的产业。即它不仅自身形成独立的产业系统,可以直接单独地计量,如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设备制造业、软件业等,并且它还和其他部门相融合,使信息技术直接在这些部门内部得到运用,刺激了这些部门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信息技术向第一产业渗透,使传统的农业部门得到第二次新生。信息技术使农业在机械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如运用计算机和电子传感装置组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系统,能有效地预测植物病害、病虫害、气候等。运用计算机可以优化农业生产方案,实行灌溉、施肥、作物布局、家畜饲养等管理的自动化。借助计算机,可以开展家畜育种,作物育种、动植物遗传、系谱追踪等方面的研究,利用生物遗传信息工程改善农业物种使农业生物化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和农业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协调和监测各地的农业生产。
  其次,信息技术改造了第二产业,使第二产业信息化的程度日益加深。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分工越来越细,技术越来越复杂,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制造业生产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分工系统。同时,信息通信网络使第二产业的企业实现了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化。在企业内部,从经理、生产工人、技术人员到销售人员都由网络联系在一起,使之互相沟通协调,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在企业外部,企业又可通过通信网络与行业、上游行业和下游行业的各企业联系起来,因而可以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即时反应,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
  最后,在第三产业方面,传统的服务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愈来愈紧密。第三产业接受了信息产业所提供的新方式和新手段,从中首先分离出第一批信息服务产业,信息服务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第三产业本身也日益加大其信息含量,增加服务品种,更加有针对性地为企业、个人、机构提供全方位服务。
  (4)资讯产业是高就业型产业
  资讯产业的高就业是指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文化、教育。知识产业的迅速发展,这就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特别是目前信息技术职业部门的劳动者严重不足,如软件劳动者等。日本目前这类劳动缺少60万人。我国软件业日益崛起,这方面人才的缺乏不言而喻。因此说资讯产业总体或多数产业具有高就业性。
  日、美自对世纪50年代以来劳务性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一直徘徊在对%左右,真正迅速增长的就业人数是在提供智力性服务的信息产业。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增加的近2000万就业人员中,有90%左右都集中在信息服务业。1960年日本信息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40%左右,1990年达到58.4%,本世纪末信息产业还将提供40万个就业岗位。据测算,在近10年内,社会增长的就业人数最主要是信息从业人员,占世界全部就业人数的70%左右。这表明信息中心的发展为提供就业机会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5)资讯产业是高增值型产业
  无论是资讯产业的生产或流通过程,在提供多种信息产品的同时,都能在多方面起到直接或间接节约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作用,其产品向小型化、无型化的方向发展,可以节约大量社会资源。
  资讯产业的这种高增值性,使发达国家不惜耗费巨资,加强对有强大经济潜力的产业型技术进行垄断开发。如高清晰度电视、多媒体技术已进入美、日、欧的实用化竞争阶段。因此,在资讯产业的竞争上,发达国家具有很强的垄断性。迄今资讯产业的生产和销售,仍大都集中在美国和西方少数几个发达国家。
  另外,资讯产业较高的产出效益,不仅在于其自身的高产值、高增值和高效益,而且通过资讯产业渗透和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为资讯产业一方面可以在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中起到结构性省资源。省能源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向社会各领域和各种产业提供多种信息设备、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在多方面起到直接或间接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特别是促使数以万计的产业作业过程和管理过程实现信息化、自动化、高效率化;即扩大了资讯产业的功能效益又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6)资讯产业是更新决、变动大的产业
  目前,世界上资讯产业已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它以科研、开发为先导的特点日益突出。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是每三年增加一倍,信息技术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科研资料的有效寿命平均为5年。设计自动化、生产自动化和柔性加工系统的广泛采用,大大缩短了产品从研制到批量生产的时间。而且资讯产业革命的形成与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紧密相联,而信息技术的进步可以说是日进千里。
  因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资讯产业的更新速度是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直接推动了经济增长。
  (7)资讯产业是需求广、增长快的产业
  资讯产业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了巨大的规模,现在仍以平均年增长20%以上的速度向前发展。有些行业,如微处理器业、个人计算机业、办公计算机业、集成电路业、各种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广告业、数据库业、电信业等,平均年增长率可达30%左右,甚至更高。资讯产业的发展将大量的产业引向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产品轻、薄、短、小化,社会对它们的广泛需求,也非其他产业可比拟。
  资讯经济正是具备了这些特点,才构成了传统产业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成为今天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2.资讯经济是新经济的擎天往
  最早提出主导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稍后罗斯托对主导产业进行了明确、系统的研究。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书中,根据他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史的研究指出,在任何特定期间,国民经济不同部门的增长率存在着广泛的差异。这时,整个经济的增长率在一定意义上是某些关键部门迅速增长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效果。他把这些关键部门称为驱动部门或主导部门。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具有高创新率,即能迅速地引入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②具有高速增长的能力,其增长率较整个经济的增长率高;③具有很强的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能力,即具有很高的“扩散效应”。
  根据罗斯托对主导产业的分析,可以把主导产业定义为:是指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面对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自身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的产业部门。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主导产业,还有必要指出:①主导产业一般是由几个产业部门组成的主导产业群。在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产业部门的带动作用都是很有限的,对于大国来说,尤其如此;②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主导产业部门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随着经济成长阶段的更迭,主导产业也呈现序列的变化。正是因为不断有新的主导产业取代!目的主导产业的地位,经济发展才能不断向前推进;③主导产业同基础产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基础产业是指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共同的、基本条件的部门,诸如交通运输、通讯、能源、基本材料。农业等部门。主导产业部门虽然可以包括某些基础产业部门,但也可以包括某些非基础产业,实际上也往往如此;④主导产业与先导产业也有区别。先导产业是指能最多吸收先进技术、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和为保持经济长期增长的需要超前发展的产业。因此,先导产业主要是着眼于未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主导产业既可以包括某些高新技术产业,也可以包括某些“适度技术”产业,而且一般来说,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历史的车轮滚辗到了新经济的今天,资讯产业的发展愈加欣欣向荣,其表现在:
  在硬件领域,有生产微处理器、光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主板、存储芯片、硬盘、显示器,甚至机箱的专业厂商,这与传统产业中的钢厂、糖厂等一样,均属制造业。
  同时,还有将上述元器件组装成完整电脑的厂商,这类似于汽车制造厂。
  在软件领域,有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的厂商。
  与软件业相关的还有电子出版物。
  随着网络的兴起,既有网络接入服务商,也有网络信息服务商,以及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如亚马逊公司。
  随着网络兴起的还有与网络有关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这几乎囊括今天全球红红火火的电信业。
  另外,一些被信息技术严重渗透的行业,如信息咨询、出版业、邮政等。
  资讯产业的诞生和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客观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从以钢铁、汽车、石油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向以硅芯片、电脑及网络为基础的资讯经济转变。资讯产业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大、最有活力的产业,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率先步入信息时代,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将接踵而至。一个全球范围的信息基础设施将在21世纪初建成。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日趋完善,将在新经济发展中日显其重要的作用。资讯产业正在成为新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据有关方面统计,1997年,全球资讯产业的总投资已突破6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了40%以上。美国与信息直接和间接有关的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80%。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中1/3来自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产业。因此可见,美国目前生产效率的提高及全国经济稳定增长与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网络化技术,带动了众多的企业的发展。信息产业成了美国现在和将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下面我们从美国近10年来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一下信息产业的巨大作用。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在资讯产业的支撑。美国近8年的经济持续增长,是自上世纪末以来的三个经济周期中持续增长时间最长的时期。在影响21世纪国家竞争力的高科技领域,特别是资讯产业领域,美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资讯产业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0年的14%左右,提高到1995年的川%,20世纪末其贡献率可上升到30%。
  20世纪末,以资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又一次重大的变革。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经济的资本概念,知识资本已成为决定新经济时代新型企业生存、发展与竞争的关键。
  从理论上说,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实际上应源于新一代信息科技企业的发展。对年代末期以来,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企业是与信息科技相关的企业,以芯片、储存器、软件与其技术咨询为代表的新兴知识型企业的崛起与发展,代表着新经济最重要的力量,成为企业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如成立只有十来年的网络设备公司思科,1996年的市场价值达253亿美元,超过了工业经济的代表企业波音公司。又如,只有18个月历史、规模不到50人的网是公司,上市当日的市场价值就达到了30亿美元。所有这些都是资讯产业发展的成功结果。可以断定,在未来的新经济时代,资讯产业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基于以上的认识可以看出资讯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越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必将成为新经济的擎柱。资讯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推动作用表现在:①资讯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促使社会经济的发展。资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虽然是社会分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资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专门收集经济信息和生产经济信息产品及信息技术的行业,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组成新兴的第四产业,从而促使社会大分工的发展。②资讯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提供一个洞跃式”发展机会。发展资讯产业,为社会经济提供计算机、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装备,不仅会使传统产业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有更大的提高,而且只要对策适当,还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跳跃式”发展机会。③资讯产业为社会经济决策提供经济信息产品。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决策,只有正确的决策,才能使企业把生意做在其他厂家的前头,能最早向社会打入新产品,最先占领市场,并在市场的角逐中处于优势。而正确的决策,则必须靠信息产业提供所生产的经济信息产品。
  资讯经济对新经济的支柱作用表现为:
  (1)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开路先锋
  近10多年,以数字技术、电脑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只首先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形成了一规模宏大,联系紧密的信息产业群体,从而构成了新的信息经济,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向各个经济领域、各部门的渗透向全世界各国的不断扩散,对所有发达国家以至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推进作用,从而成为知识经济形成的开路先锋。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在90年代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下,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形成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关键,确信信息经济在我国也必然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将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带头羊。因此加快了电子技术与产业,电脑技术与产业,现代通信技术与产业,以及信息咨询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进程。例如,我国信息咨询服务业的产值到1993年就达到30多亿人民币;信息技术和信息市场发展更为迅速,几乎每年以净增50亿元的速度发展,到1993年已达250亿元人民币;我国电信业近10年连续以30%左右的速度向前迈进,电话机容量已突破1亿门,列世界第二位。
  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记录数据更有力地说明信息技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由于信息技术的普遍推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成员国的高技术新兴产业,大多实现了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而使生产、流通、销售以及产品和服务发生了深刻变革。知识信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OECD的研究部门1998年年度报道,
  OECD主要成员国GDP的50%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在美国,每生产一美元产品,信息占总成本的比例1935年为15%,1955年为25%,1975年为36%,90年代达50%以上,而今已达对%。据估测到21世纪初美国信息基础结构将产生的税收,相当于美国目前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2)资讯产业成为知识经济成长的支撑力三
  资讯产业是当今工业发达国家众多产业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高技术产业,也是知识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支撑力量,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资讯产业的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工业化经济向信息化经济转变的程度。例如美国早在60年代后期就已使其信息产业的产值达到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而现在已高达75%,成为该国先导性支柱产业。与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甚至不少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信息产业的规模和水平还比较低,其生产总值目前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这也充分说明,发展资讯产业,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我们还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程。实现这一进程,观念的更新是至关重要的。对世纪初经济发展的目标,将是通过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资讯产业,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增值,带动整个社会进人知识经济时代,实现低消耗、高效率、高产值、高质量的生产活动,使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态都发生一次革命。
  当代资讯产业之所以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支柱产业,还在于它能推动和实现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创新。由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所形成的当代高技术群以及高技术产业群,是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因此,资讯经济确确实实是新经济的领头羊。
  (3)资讯经济是新经济的奠基者
  信息化是新经济发展的动因之一,资讯经济则是维系新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或奠基者。
  专家指出,每件产品和每项劳务中都包括着物质和信息两个部分,所占的比重各异。20世纪70年代以来,劳力、资金和资源三者之间的价值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品中物质比重下降,信息和知识比重逐渐增加,这样就形成了资讯经济和新经济崛起的基础。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最核心的内容,是依靠信息和知识生产出物质和能量消耗少、质量好、更先进、更丰富的产品来。这些产品中信息和知识的比重大大增加,乃至占决定性地位,这是资讯经济为新经济奠定的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资讯经济的另一特点是,不再崇拜“国民生产总值愈多意味着经济增长愈快”这一典型的物质经济观念,因为利用新知识和新的信息技术和生产手段能够节约资源、减少消耗,所获得的财富会更多,经济效益会更高,并且能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适应变化的环境和全面质量控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这些因素都要靠知识、信息和信息技术实现。近用余年的实践证明,强化资讯经济作为新经济的基础,正在发挥越来越强有力的作用。
  20世纪末至今美国经济的发展,其关键在于其资讯产业的迅速增长和突飞猛进。美国从农业经济起步,之后出现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汽车。造船和军事工业的需求,钢铁和能源工业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近30年来,随着人们需求增加,汽车和住房建设成为美国经济的两大龙头产业,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如今,高科技信息产业的出现和成熟,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新的推动力。资讯产业成为“新经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美国最近发表的报告,资讯产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其重要性排在建筑业、食品加工业和汽车制造业之前。州年前还很薄弱的资讯产业,如今已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以上。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服务的出口,已相当于产品出口额的40%。据预测,美国依靠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到2007年生产率将比目前提高20%一40%。
  资讯经济的支柱作用还表现在它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高渗透性的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和改造上。
  (4)对银行业的影响
  信息化与信息技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非常快,也很大。现代科技能迅速解决一些人为的麻烦,运用电脑网络,人人都可以在家理财。从自动提款机到无人银行、电话银行,银行不断翻新自动化技术。随着全球的因特网热,金融界也掀起一阵网络银行风潮。
  美国银行家协会刊物指出,使用因特网已是美国年轻人的生活习惯,银行要抓住新一代客户,最终得把服务搬上网络。麦金西季刊指出,电脑愈来愈普及,资金电子化的需求必定高涨,传统银行的作业模式将被淘汰。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则认为,科技进步快,顾客行为改变慢,网络银行带来的并非革命性的冲击。
  尽管影响多大各方意见不同。但都肯定网络银行是未来的趋势,也认为银行必须适应新的网络金融环境。进入网络时代前,银行得先认清新的利益所在,就是要从存放款的中介机构蜕变成投资理财中心。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指出,在因特网上,各银行的金融产品一目了然,客户很容易就可以选出最有利的产品,银行很难再靠单纯的存放款业务生存,银行必须提供客户特殊、高附加价值的投资理财服务。
  其实,银行运用电脑网络并不是新鲜事,但过去服务对象一直仅限于企业。透过关贸网络、商业网络,银行在两年多以前就已经为企业处理通关、放款、入帐或做财务管理。现在因特网兴起,人人都可上网。原本只有企业能够直通银行,现在,“因特网为个人、家庭另开了一条路”。
  在网上与客户互相沟通,银行的业务部门能够找到潜在客户,企划部门也能针对客户需求设计金融商品。而且,银行上了网络就没有秘密可言,一有新招,很容易被对手模仿,使得银行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了。
  (2)对汽车工业的影响
  毫无疑问,汽车工业是美国人引以自豪的工业之一。但是80年代,汽车工业的王冠却落入日本人之手。由汽车工业引发的美国与日本之间的争斗,多次使这一对冷战中的盟友大动干戈。90年代美国重新夺回汽车工业的王冠得信息技术之助良多。以福特(FDRD)公司为例,该公司历史上经历过两次大的改造。这家老牌的汽车公司,在50年代面临的是怎样将家族公司改造成现代企业的问题,当老福特的儿子接手公司时,公司没有现代的管理体制,没有产权制约,没有董事会机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福特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轿车和卡车制造商。进入90年代后,福特的经营体制逐渐呈现出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迹象。为了应付市场的竞争和全球经济的动荡,福特公司制定了IXJRD2000计划。在此计划内,福特公司立志于在1995年启动一个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改革项目,致力于建立全球统一的管理队伍,合并世界范围内的经营组织,创建五个汽车中心以集中设计、开发和制造。为此它建立了服务于遍布全世界的上万名雇员的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内部网使福特的员工分享信息、学习经验、指导研究与交流,以从未有过的方式进行分工合作。信息化的快速、迅捷和广域使福特产品的研究开发周期缩短至2年,并使技术交流更为迅速,许多原有工作岗位已因内部网的使用而被替代。再看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中的另一家,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和三部曲软件公司联合开发出计算机资料库,技术人员在办公室自己的座位上就能查到对手企业的资料。克莱斯勒还计划运用新建的Intranet,将开发新车的时间缩短到28个月,比日本汽车制造厂商所需时间还要短。信息技术正帮助美国汽车公司收复失地。
  (3)对农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市场行为这只“看不见的手”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原来一直对农业呵护的政府行为则相对弱化。但是,农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处于基础地位,政府又不可能撒手不管。在这两难困境中,“信息引导”应当成为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有机结合点。
  农业产业不可避免地要融入市场经济的信息化潮流中去。传统农业中,各生产要素结合模式为:土地十劳动十资本一产出,三者之间相互独立,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资源的浪费。现代农业经济中,开始重视信息,各生产要素结合模式为:(土地十劳动十资本)X信息(科技)一产出,通过信息这一重要媒介,各要素紧密联结,产生协同效应,使投入节约,产出成倍增长。信息在上述协同效应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帮助农民预测和减少了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性,这也是农业信息普及化,或农业产业信息化的最根本理由。
  要发挥信息引导作用的有效途径就是建设农业基础信息工程。包括:①经济信息(国民财产、收入、各产业经营情况、资金流向、物价变动、人民生活水平升降等);②自然信息(陆地。海洋气象信息、地质、病虫灾害、水文信息);③法规信息(农业方面的法律、政策,与农业有直接关系的其他法律信息);④市场信息(国内外主要农产品需求预测、农业生产资料供求分析、农民主要农产品生产预期信息调查统计等);⑤科技信息(农业栽培技术、农业科研动态、农业科技开发项目、农副产品先进加工技术等)。农业基础信息工程是政府建立的一个纵横交错为农民服务的农业基础信息网络。它既要保留原来深入乡村的“触角”、“耳目”作用,又要具备信息传播速度迅速,传播手段现代化的新特色。
  资讯经济的支柱作用关键在于其是以信息技术为发展支撑的,这种技术的渗透性使整个国民经济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资讯经济:势不和挡的潮流
  1.资讯产业正在全球兴起
  资讯支撑起西方新经济的蓝天——被评为对世纪战略产业的资讯产业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全世界资讯产业的销售额1980年为2330亿美元,1983年增加到3200亿美元,1990年达到5100亿美元。人们普遍认为,对20年资讯产业将成为产值仅次于能源工业的第二大产业,甚至可能超过能源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人们都意识到,一国资讯产业的发展程度将决定着下世纪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世界各国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这新兴产业中去。资讯产业竞争激烈,现基本上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1)美国一一m发达的资讯产业
  美国资讯产业的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1996年,从各国每千人中与国际互联网联通的人数来看,美国居全球第一位,为43,11人;德国居第15位,为5.84人;R本居第22位,为2卫0人。此外,美国约一半的个人电脑实现了联网,但在日本,只有3%的个人电脑实现了国内联网,比美国整整落后了5年。
  美国无论是在电脑拥有问题上还是在电脑普及程度上都居全球首位。不仅如此,美国信息技术产品在全球也最具竞争力。例如在个人计算机行业,美国占全球交易市场的份额从1983年的59%上升到1992年的70%。全球计算机软件市场也一直为美国企业所控制。目前,在全球计算机软件市场中,美国独占75%的份额,欧洲占20%,日本仅占4.3%。在信息时代的关键技术——多媒体方面,美国的投资最多,人才济济,再加上语言和文化环境的便利条件,美国可望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领先于德国和日本的地位。
  美国雄踞世界资讯产业巅峰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优先发展,重点投资。美国自50年代以来,一直把计算机、能源和材料并列为国家三大重点,仅计算机一项投资额就大于原子弹计划投资的数十倍。每年仅计算机研制费就高达40多亿美元,特别注意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业应用市场的开拓。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数据,1990年,世界计算机硬件市场的交易额为163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60%;软件和服务市场的交易额为1440美元,美国占对%。资讯产业的繁荣为美国的企业经营者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走“集团化”的道路。为了取得信息产业硬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在美国政府协助下,各公司开始走联合攻关的道路。比如,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苹果计算机公司等12家美国的大型计算机公司在1991年成立了一个公司集团,研制世界各种语言通用的计算机数字代码。
  美国资讯产业的发展,就是世界其它国家信息产业化的缩影。世界各国要想加快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必须认真研究美国资讯产业发展史,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吸取有益的因素,避免走弯路。
  (2)日本——发展迅速的信息产业
  日本的资讯产业起步较晚,约比英美等国晚10年左右,起步时,它的工业经济基础也较薄弱。但是,他们很快就赶了上来,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讯产业大国。作为一个亚洲非原发型国家,日本的资讯产业的特点是:
  第一,资讯产业的基本研究战略性超前发展,抢占本来产业的制高点。资讯产业属于当代最尖端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之一,因而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日本特别注重尖端技术的研究,它在这方面的实力令世界同行感到震惊,同时也增强了日本的竞争力。
  第二,资讯产业的社会基础雄厚,为信息产业的疾速飞跃提供了动力和条件。资讯产业属于高智力产业。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十分重视教育,人口识字率、万人中大学生数量、工程师数量等均居世界前列,这使日本信息产业有素质良好的劳动力大军。日本在社会基本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发达的信息基础结构,包括无线电传播网络、新设置的全球情报网络。日本资讯产业已经做到对世界各地的最新资料瞬息之间按“秒速”来传递。
  第三,日本的资讯产业的管理现代化程度高,为资讯产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日本信息管理高度科学化,能及时反馈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在有目的的规划下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日本资讯产业管理的金字塔是通商产业省,它是联系政府和产业的纽带,拥有一大批资讯产业方面的专家。
  日本资讯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有:
  第一,政府积极扶植和指导。在不同时期,适应当时的情况,及时提出各种立法。如制定了“中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1978、1996等年份亦颁布了一系列振兴法,为日本资讯产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采取“拿来主义”政策,大力引进外国(主要是美国)技术,有时甚至购买全套技术和全部特许证。正是由于具有这种战备和决心,才使得日本的资讯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初与美国相差10年,达到20世纪60年代末仅差5年,再到20世纪几年代初接近美国,直到现在实力对比难分上下。
  第三,走“集团化”道路。在政府的激励和协助下,把资讯产业一些主要厂家,针对不同的目的组成多种集团。这些集团既是科研组织,又是企业联合体,因而不仅加强了科研力量,加快了科技进步的步伐,而且大大增强了日本信息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四,重视技术研究规划,以利于确定资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突破重点。正是基于以上的措施,才形成了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的突飞猛进,20世纪几年代的继续飞升,地世纪80年代的驰骋全球。
  (3)西欧国家资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西欧发达国家的资讯产业也十分发达,以英、法、德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宣布劳动力的2人是从事信息工作。信息工作者在劳动总数中的比例,每5年就增长2.8%。但是,与美、日相比,欧洲资讯产业“处于落后的状态”。
  西欧国家的资讯产业落后于美、日,认真分析其原因有四点:第一,西欧各国的研究开发费用分配不当,大部分用于防务研究,科研资金的绝大部分没有使用到对发展尖端技术产业最有帮助的学科上去。第二,西欧各国采取的政策措施是从短期或局部利益出发的,缺乏通盘考虑的长期发展战略。例如,欧共体曾经对集成电路的进口征收17%的关税,这种高关税政策,虽然使得集成电路行业得到保护,但使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消费电子产品、电讯设施和自动作业装置等等许多下游产业部门却蒙受了巨大损失,丧失了发展机遇。第三,西欧国家各自为政,力量分散,相同一级的科研工作上协调较差,重复项目较多,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第四,由于资讯产业研究开发费用一般比较昂贵且属于风险投资,欧洲产业界与银行对此持审慎态度,使企业发展难以筹集到足够资金。
  当然,西欧国家不甘心成为资讯产业竞争中的失败者,从80年代开始就制定新的政策,奋起直追,赶超美、日。这些措施包括,制定优先发展资讯产业的政策和计划;加快信息人才的培养;欧盟各国间联合开发;限制和缩小传统产业的发展,实施强制性的信息时代产业政策等等。这些对策措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作用,使西欧国家的资讯产业得到飞速发展。
  为了适应新经济发展时代竞争的需要,美、日、西欧纷纷制订了发展资讯经济的战略。如:克林顿政府在1993年和1994年相继提出了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宏伟计划,并将为此投入4000亿美元。这一计划可与过去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及“星球大战计划”相比拟,是占领科技制高点、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而达到维护其世界超级大国地位的科技战略。为了保持在信息领域的领先地位,克林顿政府已把建设速度快1000倍的下一代因特网、让网络伸进每个家庭和教室列为第二任期的三大目标之一。在美国的推动下,欧洲和日本也相继提出和实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计划。欧盟计划在
  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旧本则加紧推行“信息高速公路构想”,决定分三个阶段于2010年在全国形成多媒体网络,逐步买现公司业务、家庭购物、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电脑网络化和信息交流全球化。2.中国资讯经济:ZI世纪的战略产业
  在新经济浪潮的催生与推动下,中国资讯经济已崭露头角,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的信息产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对传统信息新产品与服务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国家一系列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信息与信息产业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产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中国资讯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的信息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不仅需求旺盛,发展迅速,而且竞争激烈,效益提高,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倍增作用与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成为21世纪新经济的战略产业。
  ZI世纪的世界信息产业将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例如在技术上开放系统的网络计算技术将起主导作用,在市场上竞争更激烈,竞争方式将从单纯的竞争转向又竞争又联合的战略联盟,在格局上进一步向国际化和多极化方向发展。除少数发达国家外,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纷纷致力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要在21世纪进入世界信息产业大国和强国的行列,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①推行工业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方针,研究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发展规律,处理好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统一决策、多层次分级管理、多元化和多样化经营的关系。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发展阶段,又面临着全球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发达国家已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建立网络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决不能埋头工业化而置信息化于不顾,也不能脱离工业化现状盲目追求信息化,而应实施“机遇战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用信息化促成工业化,引导新世纪的工业向高增值、高竞争力、高信息含量的方向发展,用工业化支持信息化,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
  21世纪的技术和经济将有众多的全新特点。至今已能看清的新动向,至少有技术从模拟向数字化。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从低速传输向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从一般网络向智能化网络等等的转变;经济从物质型经济向信息型经济、从物质生产为主向知识生产为主、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从单纯的规模经济向以范围经济为主并兼有规模经济、从部门林立向相关部门综合集成而形成联网关系、从单一国家经济向全球经济等等的转变。建立在这种技术基础上的和处于这种经济环境中的信息产业,其发展有着完全不同于现有传统产业的规律性,例如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等等,都需要人们去认识和掌握。
  ②分析国内外环境,注重研究和开发,抓好大型企业集团和放活中小企业相结合,运用市场机制与依靠政策法规相结合,加强协调,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与结构。
  收集技术、市场等信息,分析国际国内影响各部分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变化,捕捉机遇,供宏观决策和微观经营参考。这种工作在中国相当薄弱,亟需加强。增加研究和开发费用,加强研究和开发力量,使企业逐步成为研究和开发的主体。
  在资讯产业中既有竞争性产业又有基础性产业。对前者而言,引人竞争机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后者而言,近几年来的国际经验表明,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也是提高服务质量、抑制价格上涨的有效手段。过去被认为是“天然垄断”的行业,由于技术变革和市场变迁,现在已开始程度不同地加入竞争行列。所以,运用市场机制对发展资讯产业来说是绝对必要的。但反映市场规律的政策法规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和十分重要的。因为政府在资讯产业发展全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没有政府的干预和协调,市场是不会自行发挥正面作用而无负面效应的。当然,政府的干预必须合理,协调必须恰当。同时,这种干预和协调要及时、灵活,并富于弹性。任何盲目指挥的后果不会亚于市场的失败。政府是帮助而不是代替企业,解决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为产业指明发展方向,在全球生产链中找到本国产业的定位,积极扩展本国产业的营销渠道,并根据世界行情不失时机地调整本国产业的相应结构。
  ③从领导、规划、管理、政策等各方面,积极加强资讯产业的薄弱环节,即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使其与资讯产业其他部分发展相适应,并逐步发挥它对资讯产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信息服务业包括数据库服务、软件服务、网络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行业,它们在整个资讯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今未被中国社会各界所充分认识。资讯产业的其他部分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惟有这一部分处于多头分散管理以至无人管理的状态。由于信息产业各个部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电子工业和邮电事业等部门开始把业务范围向信息应用服务或信息增值服务延伸,出现“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通信产业”等新称谓,而且这两个部门在数据联网服务的领域相互交叉重叠,有所争夺。事实上,信息服务业问电子工业和邮电事业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差别。为了遵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规律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理应有单独的管理部门。同时还应加强组织领导和统一规划。虽然国家计委的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司在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国信息协会也对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问题多次呼吁和写报告,但是由于没有对口的管理部门,全国性的业务协调和规范化管理以及有关投资、财税、信贷、资费(价格)等等政策扶植,迟迟难于落实而告吹。信息服务业滞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短期内似乎不甚明显,但时间越长后果的严重性将越来越清晰。因此,需及早解决信息服务业的管理和发展问题。
  ④加大对资讯产业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这一战略产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长远的全面影响。
  在国外,资讯产业有“三户’产业之称,即它是电脑通信(Cbrlllllllnication)、信息内容(Cbrltent)的总称。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信息产业不只是以信息资源的发展和利用为内容的“小口径”的信息服务业,而是包括信息设备制造和通信在内的“大”信息产业。然而受现行管理体制的影响,中国人对资讯产业的认识往往局限于它的个别部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观念上的狭隘性往往阻碍资讯产业的总体发展。因此,需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大资讯产业的重大作用。人们应当从综合集成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资讯产业的发展,从产业渗透的广度来推动和促进资讯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来说,还应当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抓紧和强化资讯产业的发展,从持续发展的要求来培育和扶植资讯产业的发展。
  ⑤人才为本,教育为先,为发展资讯产业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工业化初期,曾大规模培养工业化所需的人才,并源源不断地从其他战线向工业战线输送人才。当时的一个口号是,“要造就一支产业大军”。那么,在现今信息化启动时期,中国同样需要高瞻远瞩,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为信息化所需要的发展资讯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应适当增加信息科技、信息工程、信息经济、信息管理等院系。在资讯产业的各部门和单位内,应大力加强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在企业实践中,应物色和造就一批信息企业家。同时,还应创造条件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工作,使他们致力于资讯产业的发展;合理规范信息产业领域各类人才的流动,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发展资讯产业效劳。
  当然,中国的资讯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已大大缩小了。
  1998年5月26日,国家有关部门向“国家火炬计划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命名授牌。至此,全国已初步建成五个软件产业基地。1998年以来,中国资讯产业的几个连续动作引人注目,拓曾收购川长征,北大企业进军延中实业,创智借壳五一文上市,股市顿现生机;信息产业部挂牌,中关村电脑节开幕,中国信息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联想1000万台电脑下线,实达与DEC联手,海信、长虹两大集团转舵个人电脑制造。种种迹象表明,刚刚进入工业时代的中国经济已经为信息时代作好了打算。1998年5月18日,作为中国软件巨头之一的科利华与代表中国传统电子产品的北京无线电厂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签字仪式,共同出资6000万元组建北京量子益华软件集团。一位产业经济专家认为,“北无”与科利华联姻是中国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领域大举转移的又一信号。中国的资讯产业同时具备旺盛的需求和良好发展环境两个有利条件,必将进一步蓬勃发展。
  资讯产业是21世纪的战略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利润,而且关系到一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中的能力和地位。中国在世纪末信息化时代再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时代的规律,加速培育自己的资讯产业,发展资讯经济,使我国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增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qitajingji/13006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