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云南县域经济“蝶变”效果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云南县域经济“蝶变”效果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产业经济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一。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一、云南县域经济的发展概况
  中国置县治理国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县级政权一直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组织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行政组织单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云南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云南省就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三大平衡”的思想,为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采取了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2011年,全省有21个县市区生产总值超过了100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15个;有46个县市区生产总值超过了50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33个;有32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超过5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26个。同时,我们也要看到,2011年云南省县域平均生产总值约为65亿元,不到全国的70%,仅为江苏的10%左右,县域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较低、竞争能力较弱等问题依然突出。
  云南县域经济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与全国相比,经济实力强的县为数甚少。129个县(市、区)中有85个县被纳入国家重点扶持范围,全省有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居全国第三,深度贫困人口160.2万。就全省而言,整个县域经济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处于全国低收入地区的水平。到2011年,云南省县域平均生产总值约为65亿元,不到全国的70%,仅为江苏的10%左右。二是经济差距很大,发展极不平衡。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低,实力不强。三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低,活力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乏力;县域内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差,税利贡献率低;中心城镇的辐射力、带动力不强。四是贫困面大,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差。全省有110多个县靠省级财政补贴保证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财政困难,收支矛盾突出,发展后劲不足。全省贫困面大,劳动者素质低,脱贫难度大,自我发展能力差。
  县域经济的重要节点在“城”,是推进城镇化的硬抓手、硬举措。当前,云南省城镇化水平依然较低,城市数量少、结构不合理,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县域处在“城尾乡头”的重要节点,加快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化建设,既可以避免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和各类城市病的出现,又可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载体。只有紧紧抓住城镇上山、工业上山试点这个有利时机,坚持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龙头带动小城镇建设,才能带动小城镇提速发展,从而推动全省城镇化进程。
  二、云南县域经济的优势
  (一)多重政策叠加
  目前,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云南省建设大通道、大窗口、大平台、大基地,打造具有内陆特点的开放型经济,大开放促大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国家实施新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中国长江新经济支撑带的建设,为云南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改善民生等提供了重大机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加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不断推进,为云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生产要素重组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云南省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难得机遇。国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更加重视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为云南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
  (二)资源优势凸现
  丰富的自然优势。云南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类型多样,河川湖泊纵横、地质现象复杂多样,造就了繁多的生物种类。是中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云南矿产储量大、矿种全、被誉为中国的“有色金属王国”。已发现矿产142种,有92种探明了储量,矿产地1274处,有54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云南的能源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水能资源的开发前景最为广阔。全省地跨6大水系,有600多条大小河流,正常年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364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90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为3944.5亿度。此外云南的光能、热能、风能、地热的利用前景都十分可观。云南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众多的民族,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的文化,造就了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云南土地优势也十分明显,云南属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山地约占94%,平坝占6%。平坝地区面积240万公顷,是云南土地资源的精华。
  多元的交通优势。云南虽地处山区,但交通在云南的发展却较为迅猛,特别是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云南交通优势更加明显。
 目前,云南已积极构建起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立体式交通枢纽网络。在国内民用机场网络布局数、通航机场等级、机场利用率等方面名列前茅,已拥有12个机场,其中1个国家级门户枢纽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11个支线机场。公路方面,已启动高速公路三年攻坚建设,计划到2015年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500公里,实现连接内外、通江达海、沟通两洋和国家高速公路网云南境内段基本建成。铁路方面,泛亚铁路东线的中越铁路大通道云南段有望2014年年底通车,泛亚铁路西线大理至保山段正加快建设、保山至瑞丽段即将开工,泛亚铁路中线的中老国际铁路云南段正抓紧各项建设前期工作。水路方面,稳 步推进金沙江—长江、右江—珠江、澜沧江—湄公河、中越红河航运、中缅陆水联运等“两出省三出境”水运大通道建设。
  (三)独特的区位优势
  云南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是通往东南亚、南亚连接西亚的最便捷通道。随着国家对外交往的深入,云南由过去的开放末梢变成了开放最前沿,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合作交流的中心。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国家面向西南门户战略的推进,云南成为沟通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三大市场的中心,而这三大市场的人口超过30 亿,从而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正在迅速崛起的新兴市场。云南县域经济也因此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未来5年,云南省将全面实施县域、民营、园区经济 “三大战役”,特别在发展县域经济上,提出“兴产业、调结构,重科技、促增收,强基础、惠民生,抓改革、扩开放”等工作重点,为县域经济发展搭建了更大平台。
  三、云南县域经济的蝶变之路
  (一)依托资源,差异发展,走优势发展之路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省有效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精彩之笔。一直以来,红土地独特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成为云南农业特色化发展的基础。烟、糖、茶、橡胶率先起步,并很快带动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掀起了“特色农业”发展的热潮。随后,花卉、蔬菜、马铃薯、咖啡、核桃等一批散发着红土高原芳香的农产品逐渐兴起,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云南省立足优越的生态农产品产地环境,全面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步推进,采取现代环保的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低碳种植、低碳养殖和低碳生物能源,致力打造高端生态农产品品牌,创造不可限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中国及海外叫响了“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之路。
  (二)借助沿边,扩大开放,走外向型发展之路
  云南拥有4060公里的边境线,拥有着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独特的区位优势。在这巨大的优势面前,云南沿边县市紧紧抓住机遇,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产业、以开放促经济,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对外开放为核心的外向型发展之路。
  先行先试看瑞丽。瑞丽,位于云南省西部,隶属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地势平缓开阔,无天然屏障,交通便捷,贸易兴隆,城市功能配套齐全,是中国大西南通向东南亚、南亚的金大门。瑞丽拥有两个国家级口岸(瑞丽、畹町口岸),2000年4月,国务院又批准设立姐告边境贸易区,是中国唯一按照“境内关外”模式实行特殊管理的边境贸易区。瑞丽是古代南方丝路的重要通道,是中缅两国贸易的中转站和集散地,也是发展国际陆路运输业的交通枢纽。
  2010年,瑞丽国家开发开放试验区列入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2011年5月,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拉开大幕。2012年7月,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标志着瑞丽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
  如今,短短3年,瑞丽试验区在探索沿边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路径,沿边产业培育、产业组织形式创新、发展环境和文化生态营造取得了新突破、积累了新经验、创造了新奇迹。
  瑞丽将通过5至10年的努力,建成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中心、西南开放重要国际陆港、国际文化交流窗口、沿边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睦邻安邻富邻模范区。
  (三)两头在外,创新思维,走特色发展之路
  在云南,并非所有的县都拥有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的资源。在缺乏资源的情况下,如何推动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云南县域经济破题的又一有益尝试。
  祥云县的工业梦想。大理州祥云县,地处滇西的咽喉,被称为历史上最早叫“云南”的地方。偏居滇西的祥云县,在有色金属王国的云南只能用资源匮乏来形容。然而,该县工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却令人刮目相看,缺乏锌矿的祥云县培育出了全国锌矿冶炼加工10强、全国民企500强、云南100强的祥云飞龙公司,凭外来原料加工做成了云南最大野生菌加工出口基地,祥云财富工业园也由此被确定为云南省新型工业化有色金属(铅锌)和云南祥云有色金属循环产业基地,列为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成为云南省30个重点工业园区和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祥云硬是在资源匮乏的状况下,“无中生有、有中生奇”创出新产业,闯出了一条资源在外、销售在外的“两头在外”工业强县之路。
  (四)统筹城乡,突出城镇化,走和谐发展之路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云南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把城市扩大,而是要推动城乡一体,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同步建设、产业发展同步振兴,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谐发展。
  开远的幸福城乡路。作为云南省唯一的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唯一省级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的开远市,通过大胆探索,走出来一条切合实际的城乡共振之路,如今改革成果亮点纷呈,可圈可点,特别是统筹城乡促进产业化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和农村改革试验工作一启动,开远市就实施了“四个集中”发展战略,即:农业产业向优势特色区域集中;土地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集中;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这“四个集中”引领了开远的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产业化建设。
 (五)构建中心,区域合作,走协调发展之路
  为推动云南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跨越发展,云南省创新机制,将一些潜力大、实力强的县区列为中心城市,通过构建中心,辐射周边,加大县域间的合作,走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大理中心城市的聚合效应。早在千年以前,大理就曾是云南的中心。进入21世纪,大理再次被推到中心的位置,随着《大理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围绕“1+6”滇西中心城市群建设,各种规划呼之欲出,领跑滇西的姿态更加清晰、明确。
  在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大机遇面前,大理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一个基 地、一个枢纽、六个中心,即:桥头堡特色产业加工基地,滇西重要交通枢纽,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教育中心、医疗服务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将大理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上的滇西中心城市。
  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云南发展
  县域经济的建议未来几年,将是云南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云南将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为主旋律,以“兴产业、调结构,重科技、促增收,强基础、惠民生,抓改革、扩开放”为工作重点,全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第一,更新观念,树立敢闯敢试的新理念。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地方,只要思路对、敢作为、善作为,就一定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克服各类不利因素,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鼓励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方法,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探索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道路。
  省内外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区位条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外在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资源禀赋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天条件,但不是先决条件;发展基础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优势,但不是绝对优势。县区的党政领导干部要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树立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
  第二,推进产城镇融合,实现互促共进。“产城一体”是对产业与城市在空间、用地和功能上的布局进行统筹安排,从而形成共生共融、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充分发挥产业对城镇建设的支撑作用,增强城镇对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协调推进、增加就业,促进城镇化与产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打破传统产城分离的发展模式,树立功能复合理念,坚持产业和城镇“良性互动”,统筹安排产业、人居、交通、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构筑功能完备、设施现代、环境优美、出行方便、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气息浓郁、充满活力的产城一体新型城镇功能格局。
  第三,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特色立县。特色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灵魂,抓住了特色,就牵住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除了共同秉承着云南独特的资源禀赋外,每个地方都有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自身特色。这些自身特色,既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所在,也是发展特色经济的依靠所在。
  要坚持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从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发挥特色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自身的独特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自身的发展潜力,既要打造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的强县,又要培育一批有活力、发展快、个性强的特色县,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发展格局。
  第四,突出山水空间,发展特色县城。坚持科学推进山地城镇建设,推进特色小城镇发展,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积极推进沿边和少数民族城镇、村寨发展,建设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内涵丰富、风貌特征鲜明的特色城镇。切实转变城镇建设用地方式,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特色鲜明的山地城镇。保护坝区优质耕地,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加快建设“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美丽云南。
  山地建筑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设计建设,尽可能保持自然地形、地貌,建筑与绿化密切结合,利用地形,结合环境,成为有机整体,反映出建筑的地方性特征和地域文脉特色。把传统山水园林思想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在城市建设实践中,加强城镇建设用地与自然山水用地的有机交融,加大城镇园林绿化面积。深刻挖掘山水园林与城镇的环境意境,构建具有丰富云南特色的山水园林城镇。
  第五,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生态宜居城镇。县域经济的惠及对象在“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发点、落脚点。县域经济的本质就是民生经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县域经济,其根本目的是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迅速增加社会财富,壮大经济总量。
  只有县域经济总量扩大了,财政收入增长了,才有可能加大建设力度,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样,群众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又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1世纪的人们更为关注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宜居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和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一是加大环境友好型县城、乡镇建设;二是创新理念,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成果,大力提升城市功能;三是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态意识,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扩大生态宜居的名片效应,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凝聚力。
  黄思铭.困境与超越——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秦光荣.做强县域经济 冲刺万亿大关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在省委工作会暨全省县域经济推进大会上的讲话.春城晚报,2012-08-1(0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xxcyjj/18566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