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政治经济学
新世纪之初,在纷繁的多极世界中,俄罗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秋,举世震惊的"霍氏风波",给我们分析俄罗斯未来的政治经济走势,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真正的普京时代的开始
随着俄罗斯首富、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了治国模式的转折,这个转折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的一场大转变。政治上的转变表现为叶利钦时代"家族"势力的失势和被称为原克格勃的"强力集团"占上风,普京现在可以在对自己完全效忠的专家治国的"自由民主派"和"强力派"之间建立新的平衡。这标志着后叶利钦时代的结束,真正普京时代的开始:放弃了叶利钦时代的混合制的领导模式---在3个派别间搞平衡充当判官的角色,摆脱了与旧帮派的联系,以一个完全独立的形象,开始在政坛和经济生活中独立施展拳脚,全盘实现自己的治国理念。普京的治国理念是要建立强国新结构:政治上从原来的叶利钦的"可控民主"向"强力集权"转化,使社会、经济、政治阶层完全受政权控制。经济上从原来叶利钦时代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向"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实行"有管理的市场经济",即:既不是苏联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也不是前几年照搬西方模式的激进经济改革中实行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而是走符合俄罗斯国情的有管理的市场经济道路。
2003年5月16日,普京在杜马发表的大政方针的演讲把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上,他提出的目标是10年内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翻。然而,若仍然延续现在的经济体制,既不能保障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不能保障俄罗斯的腾飞。实现腾飞的重要保证是俄罗斯的原材料---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矿产的收益。这些收益决定了俄罗斯能否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其中最关键的是碳氢化合物,因为碳氢化合物占出口的40%及税收收入的25%。
在普京的宏伟目标前,霍多尔科夫斯基却是一块绊脚石。霍多尔科夫斯基是寡头资本主义的代表,在叶利钦时代是"趁着苏联解体的混乱摄取国家财产的盗贼",是"戴着金丝绒手套"掠夺的代表人物。他在政治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反制度角色,破坏了"政府和财阀"达成的协议,暗中支持普京政府的反对派,希望削弱总统权力、向议会主导的政治体制转变,并有心挑战总统选举。他还购买媒体左右舆论。这对"强力集团"而言,无疑是向现政府的公开叫板。尤科斯公司是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控制着俄罗斯的石油生产,而且正与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进行谈判,准备把40%的股份卖给美方。可以想象,尤科斯公司将近一半的资产要落入美国人手中,这涉及到未来俄罗斯战略资源的控制权问题。在目前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能源的情况下,霍氏的做法对普京的强国战略的实现构成了障碍。因此,在以上政治和经济因素下,霍氏的突然被捕就不足为奇了。
在普京的第一个任期里,由于受制于"家族势力",普京在经济方面没有取得多大的成绩,但在对于对抗政府的寡头的斗争中,却颇为强硬,致使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等逃往国外避难。普京的第二个任期已没有悬念,霍氏事件虽然有一定的政治风险,但顺应了民意。霍氏事件后,普京仍获得70%以上的支持率,故打击财阀从政治上有利于争取选民的支持,从而使他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因此,在第二个任期里,普京计划通过打击寡头插手政治、加强国家对行业的宏观调控、反垄断、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手段,实现国家的经济振兴。这些工作都需要逼迫寡头把国家利益和自己的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强国目标(因为占人口4%的寡头,却占俄经济的80%)。
霍氏事件对俄造成的经济、政治影响
一、霍氏事件对经济的影响
1、对股市的影响
对俄罗斯而言,霍氏事件虽然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但不会给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虽然2003年10月27日尤科斯公司的股票暴跌了近20%,股市其它主要品种也大幅贬值,同时,在10月30日尤科斯150亿美元的股票遭冻结,但股票在俄罗斯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与欧美相比是极低的。股价下跌对不持有股票的大部分国民来说,不会产生影响,风波过后以开采石油等天然资源企业为中心,股价将很容易实现恢复。
2、对私有化的影响
相当于审计法院的俄罗斯司法部门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从俄罗斯法律观点来看,80%的私有化都是非法的。而70%以上的俄罗斯民众反对在原材料方面的私有化,50%以上的俄罗斯民众反对工业方面的私有化。俄罗斯经济私有化的弊病在于,由过去的国家垄断变成了现在的私人垄断,甚至还有外国垄断,广大群众与这种所有制没有任何关系。而当权者趁机中饱私囊,人民的个人财富在市场经济的名义下被剥夺,许多人由苏联时代徙有虚名的国家财富所有者变成了现在的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尽管如此,从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和民主进程考虑,私有化不会有方向上的改变,私有化的进程仍将进行下去。针对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可能会重新审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有资产私有化的担心,2003年11月初,普京强调"我坚决反对修改私有化的结果,即使私有化的结果不理想也是如此。"最近,俄政府已决定对部分军工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也证实了这一点。俄罗斯的军工产业和资源性产业,同样是俄罗斯的支柱性产业。因此,俄罗斯的国有化成份只会逐步下降,不可能重新恢复国有化。所有权不合法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有:1998年以前的私有化得到承认,但必须要支付大笔罚金;对于犯罪案件将严惩;在能源领域,政府将加强干预控制;在其他领域,既要依法行事,也要接受政府的宏观调控。
二、霍氏事件对外关系的影响
普京上台实行的是全方位的大国外交战略,目的是要重振俄罗斯雄风,恢复与俄罗斯国家利益相符合的大国地位,成为日益多极化的政治世界中有影响力的一极。而且普京强国复兴战略的实施,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除了独联体其他国家外,美国、欧盟是俄罗斯对外关系的重点。但普京不是一味顺从、迎合西方,普京外交突出的方面在于坚持内部事务高于国际事务的原则,突出内部转型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普京在其施政纲领中不止一次地强调,"切实的国家利益,其中包括经济利益,理应成为俄罗斯外交的法则。"因此,在这一原则下,虽然预测到与西方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的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会对与美国及欧盟的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但普京当局还是采取了果断的行动。事实上,霍氏事件发生后,欧盟表示严重关注,督促俄罗斯"澄清"尤科斯危机,否则将会阻碍俄罗斯融入欧洲同步发展的进程。美国驻俄大使、白宫发言人都发表了言辞激烈的讲话,美俄高级代表就逮捕霍多尔科夫斯基进行了秘密谈判。布什总统2003年12月1日亲自打电话给普京,表示关注尤科斯事件及俄罗斯的法制。美国对俄国的态度关系到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如:对外贸易条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贷款、外债重组和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等。但是,俄美两国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如:在伊朗、在战后的伊拉克、在中东和平问题进程上、在阿富汗问题上,双方都有紧迫合作的需要。因此,霍氏事件应该不会动摇美俄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普京政府的强硬姿态也表明,政府认为整个事件不会对外交产生重大影响,对外关系只可能暂时受到冲击。在霍氏被捕两天后,普京明确表态,这是一个独立个案,俄政府不会修改私有化结果,并许诺任何过度热心的检举都将遭到惩罚。普京也急于安抚西方主要国家,并安抚外国投资者,以稳定军心。霍氏事件发生时,普京拒绝会见俄罗斯商界精英,却同意会见外国投资银行家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也符合普京的外交指导思想:既坚持原则,又善于妥协,灵活变通,避免对抗。可以预见,普京将尽一切可能继续与布什、布莱尔、施罗德和"八国集团"其他成员保持良好关系,政府仍然会尽力为西方投资者创造良好条件,外国投资者除了能源领域以外,仍然可以自由投资。但是在能源领域,必须按照政府希望的形式行事。而且,俄罗斯政府若能借此事件煞住国内的非法经营之风,还会有利于投资环境的改善。
四、霍氏事件对民主制度建设的影响
从沙俄帝国到前苏联的整个时期,俄罗斯人没有经受过民主熏陶。尤其在斯大林时代,在追求国家军事强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树立和建立与之相应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制度,甚至曾经有过一点的民主观念萌芽,都被迅速扼杀了。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先后提出"民主化、公开性"、"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认,极大地混乱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改革所需的安定的社会环境,使许多经济改革措施难以出台实施,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紧张关系,使民族分裂主义迅速滋长。过热的民主政治改革产生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也使经济改革陷入困境。叶利钦时代,整个社会在搞不清民主是什么的情况下,而把民主当作一种时髦,当作一个蛊惑人心的口号,当作一个花瓶,结果为个别政客争取权力并大肆敛聚国家财富创造了条件。各党派之间利用民主工具互相倾轧,导致俄罗斯人对民主社会的演变无法适从,国民精神普遍失落,使民众对民主制度的建立缺乏信心和耐心。
普京明白,过激的民主政治改革,会破坏政局的稳定,而要实现"强国战略",政治稳定是关键。回顾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经济形势恶化与政治局势动荡密切相关,几度出现的经济有望回升,都由于政局严重动荡而发生逆转。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提出,"将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普遍结合起来"、"不机械照抄别国的经验"、"俄罗斯有自古以来的传统价值观,不会成为美国和英国的翻版",这表明普京不会照搬西方的民主,决意摆脱苏联解体后民主社会的演变产生的失落感和茫然状态,要"采用渐进的、逐步的和审慎的方法"进行改革,致力于建立一个"民主的、法制的、有行为能力的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强力集权是实行国家对经济运行的监督和调控、使市场经济走向有序的道路保证,这对转型时期的俄罗斯经济至关重要。
霍氏事件进一步表明,民主建设要服从于国家利益,服从俄罗斯的强国战略,民主建设不能违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通过霍氏事件,可以预见,普京的强力集权将持续相当时期。在这段时期里,通过依靠国家强力集权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迅速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克服发展中的贫困落后,以创造民主社会的经济基础,并发展公民社会,因为没有公民社会的民主不可能具有生命力。这种务实、长期的强力集权,在目前多党制的制约监督下,最终将走向现代民主政治体制。
作者:陈 菁 来源:探索与争鸣 2004年1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zzjjx/10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