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计算机应用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技能。探讨了大学生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率。
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就业、创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这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进。
一、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生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一些学生认为只要学会了基本的 Office,Windows,Word,Excel操作之后就能够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造成一些学生没有从整体上对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进行把握,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教学内容的滞后性,这也是困扰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关键问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相比之下,高等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不能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很好的把握,同一班级的学生往往具有不同的计算机基础。
二、改进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
从编写、出版到应用教材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计算机技术往往又有了新的突破。为了使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以编写校本实用教材或者尽量选择最新的教材。一般情况下,2到3年就要对教材进行一次重新编写,学校要组织相关教师来编写教材,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更新。
为了进一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弥补,教师也可以积极应用网络,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从而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性。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计算机水平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具有专业范围广、学时少、学习内容多的特点,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差异性,选择与其专业联系更加紧密的教学内容,提高计算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合理性和针对性是计算机教学内容选择的3个原则,使学生能够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专业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该门学科的实用性。例如,针对文史类专业学生,教师可以将一些文献搜索技术、文字编辑技术作为教学重点,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将Photoshop作为重点。
(二)积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一学生,受到生源差异大、学生少、信息量大、基础课程知识更新快的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效果造成了影响。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可以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是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具有鲜明的网络特色。教师可以进行上机操作,然后在学生机上进行广播教学,这样能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师的操作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拓展操作,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够使教学的步骤更加紧凑。
2.教师也可以对各种课程教学网站进行应用,从中获取大量的网络资源来组织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线上和线下的同步教学,通过网络来进行一部分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相应的网站上下载教学资料,在网上收集和批改学生作业,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学习等。这样可以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兼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而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对教学空间进行拓展。
3.加强师生交流。受到学习时间的限制,课堂上进行师生交流的机会并不多。教师可以积极应用QQ、微信、微博、论坛等工具来辅助教学,开展线上和线下的沟通。教师既可以与学生进行单独交流,又可以和多个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
(三)使用分组教学模式
受到家庭环境和学习条件的影响,大一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已经熟练掌握,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些学生对此比较生疏。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模式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的计算机基础差异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者将3种层次的学生分散到不同的小组中,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结语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教师应该有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作者:彭守胜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4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jisuanjiyingyong/24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