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计算机应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实施课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当前已经走向信息化发展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作为为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中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积极适应社会的需要与发展,进行课程体制的改革,才能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因此,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合理举措,以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一、前言
作为高职院校来说,主要以就业为中心,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的实践型人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电子科技的发展对计算机人才具有较高的需求。所以,笔者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方法论的分析,提出了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合理举措,从而有助于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推进高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合理举措
(一)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认为计算机教学就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学生的学习与消化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应该积极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的状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例如,在学习《画笔》内容的过程中,首先,老师会向学生交代一些常用工具的用途,并且请学生进行自行描绘,可以让老师给出一定的主题,或者可以进行自行发挥等,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能够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常用工具,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这以后,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画图技巧,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的领悟能力较强,能够很快掌握老师教的内容。这时,老师应该让这些已经掌握技巧的学生去帮助别的同学,并且与这些同学一起共同钻研与实践,以此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与团结能力,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借助校企合作的形式,对计算机行业的需求进行了解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培养目标主要是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为了能够在未来积极适应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例如,一些技术服务类活动的开展,以及一些项目等应该与企业合作进行。可以聘请企业中的IT人员,或者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以及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授,使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行业的知识内容。此外,对于学校来说,可以与企业联合计算机人才进行合理培养,可以借助嵌入式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水平。在合作的基础上,对不同行业中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进行了解与掌握。针对这种市场要求,在专业设置中进行合理调整,将面向市场的专业进行设置,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重新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与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以此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计算机人才。[2]
(三)加强对激励体系与评价体制的设置
作为课程改革中的关键性内容,课程的评价机制与激励体系非常重要。对于教师来说,属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高职院校中需要积极借助教师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而设置激励体系与评价体制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热情。另外,评价机制还要有一定的公正性与合理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能够营造一种合理的教学氛围,才能使教师积极履行自身的教学职责,在课程改革中贡献自身的力量。因此,在高职院校中,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可以合理设置奖励评价机制,并且通过不断的实践进行完善与发展,使奖励机制更加合理与科学,以此能够积极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且以此为示范,进而促进所有教师素质与水平的提升,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平台,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改进自身的课程教学体系,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积极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因此,只有积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自身专业发展相联系,才能有效培养更多的人才,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兴趣,从而能够在未来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作者:殷文辉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6年3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jisuanjiyingyong/241103.html下一篇:浅谈改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