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应用 > 高职课程体系教改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

高职课程体系教改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计算机应用


摘 要: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角度,探讨构建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对这个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着功利倾向,往往只注重对某一方面操作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把高职教育当成了某种特定职业的专业技能培训,而没有看成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素质培养,使得人文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据现代成功学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当中,智力因素仅占20%,而80%则来自于非智力因素,即一个人的意志品格、道德心态、情感情绪、人际交往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身体状况等。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主体之一的学校,怎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更多更好全面发展的、更有成就的高素质人才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人才质量不仅体现在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上,也体现在人才的基本素质上,其中基本素质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相比,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要更长远、更持久。因为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任何一种技术,任何一门专业都不可能是永恒的。在学校学习的任何一门专业技能都不可能保学生一辈子,只有素质是持久的,再者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学生毕业后并非都能从事预期的职业或岗位,据了解,以往毕业生真正所学所用的占不到20%,大多数毕业生转了业,换了岗,面对新的职业和岗位,学生成了门外汉,原来学的专业技能没有了用武之地,学生不由地发出“白学了”的感叹是自然的。如果我们“授之于渔”,必然强于“授之于鱼”,就会为学生开启另一扇大门,打开另一个新天地。而这里“授之于渔”的“渔”就是指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质功底,教给学生更新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我们了解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认同度偏低,主要是诸如不能遵守劳动纪律,不准时上下班,工作缺乏责任心,不能很好的与他人合作,不愿干小事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职教育强调培养职业技能,使得注重素质培养的通才教育被注重知识技能培养的专才教育所取代,导致了大学专业与人文分割、人文教育的弱化,其结果是影响了正常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使学生在面对工作、人生中的具体困惑时感到一种缺失,较难融入社会。实际上单纯的技术之路或单纯的人文之路都是走不通的。
  高职所强调的能力本位是一种强调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运用于职业教育领域,80年代中后期兴盛起来,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各个国家对职业能力都有独特的理念和实践,其中主流的是以一般能力为导向的整体主义能力观,它注重基本的、具有普适性的一般能力,不太注重具体工作的环境,以此为指导,很多国家提出“关键能力”的培养模式。关键能力(key competency)最早由德国提出,是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跨岗位、跨专业、跨职业的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能力。不同的国家对其有自己的解释。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并影响该职业活动效率的个人心理特征,由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组成:
  1.专业能力是指某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即根据职业(工种)的特性、技术工艺、设备材料以及生产方式等要求,对劳动者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提出的综合性水平规定。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资格、资格证书、专业拓展等。
  2.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能力、交际能力、社会能力、团队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关键能力,虽然提的是能力,大多数也可以说是一种素质,如“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宽广胸怀与丰富的创造力”等等就与我国提出的人文素质相近。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素质的,如我们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时,我们就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而尊重他人意识的不断积累,可以成为一种自觉的思维方式,一旦内化为一种修养和外化为一种精神那就成为一种人文素质。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养一个人的人文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何况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本位”,注重的是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留给学生培养人文素质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而且学生本身的人文素养较差,要从整体上去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在短短的几年中是相当不容易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尤其应该注重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
  我校原来专业的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的设置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人文课,重技能培养轻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对素质教育课程比例的合理性和课程构成的科学性论证不足,课程之间缺乏理论基础和凝聚力。选修课使得课程失去连续性,偏重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课程,而不顾及课程的结构。特别是现行的课程体系架构中,除了给予学生职业生涯所要求的技术性、操作性训练外,作为育人重要的一环的人文社科通识教育可以说是残缺不全的,此次教改我们注重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增加了多门人文素质培养课程。主要课程如下表:
国防理论与军事训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做人之道素质拓展体育与健康职业规划——专业与职业、职业调查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设计与入职准备科技与社会大学生心理与健康人际沟通企业家精神与创业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沟通艺术与生活?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的灌输作用。我们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认真研究了课程体系与结构,合理安排了各类课程的比例,对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课程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加入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更符合我校的办学理念———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 陶榕.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 《教育与职业》. 2009年26期.
[2] 谭放鸣,贺召平.素质教育与高职专业教学计划的融通 .《教育与职业》.2009年11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jisuanjiyingyong/24156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