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应用 > 职校软件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思考和对策

职校软件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思考和对策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计算机应用


摘 要: 职业学校培养的软件人才毕业后难以就业,而软件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是一对突出的矛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到底是什么原因?应该怎样去改善?有哪些思路值得研究实施?等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对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了职业学校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并分析了当前软件行业有利的就业形势,最后,提出了几种改变目前困难的培养职业学校软件人才的途径和思路。

关键词:职业学校;软件外包;产业链;访问职业经理人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培养人才?怎样才能解决就业?是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课题。
  过去,各类学校只需要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专注于教学就行了,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就业,那么,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否符合社会要求,与学校基本是没有关系的,毕业生实际还需就业单位的培养才能称为真正的有用人才。而现在,国家对毕业生不进行统一分配了,由企业来挑选毕业生就业,自然,企业需要的直接就是有用的人才,那么,毕业生是否有用就是学校和社会的事了,而当学校的生源与未来的就业挂起钩来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成了学校的头等大事了。
  “毕业生就不了业,企业找不到拿来就能用的人才”,是一对很突出的矛盾,并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
二、现状分析
  企业需要的是“拿来就能用”的人才,解决了“拿来就能用”,也就解决了人才的就业问题,那么,学校是否能培养出“拿来就能用”的学生,则要看学校是否具备几个必要的条件,哪几个必要的条件呢?
1、 要有合适的教材
2、 要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3、 要有实际的项目
4、 要有企业的规范和制度
  具备了这些条件,并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能很快融入到企业中,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的对接。
  而现实情况是企业归企业,学校归学校,各自独立,毫不相干,企业永远要找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而学校永远只能培养有理论知识的学生,一方面,大量毕业生涌向社会,挤满了每一次招聘会,期望被企业接受,而另一方面,对人才如饥似渴的企业一次次地设摊招人,又一次次地失望而归,只能挑选一些认为较好的人员进入企业慢慢培养,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热情,看似市场繁荣,实则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大量待业人员难于被市场消化,堆积在社会的夹缝中,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肿瘤,消散不去,市场急需有一贴“消肿化瘀”的良方。
  职业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中、低级技术工人的职责,而非中、高级人才,同时,职业学校面向就业的单位是企业、工厂、公司,而非科研设计部门,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拿来就能用”应是中、低级技术工人就业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应该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是否有效的重要衡量标准,总之,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不同工种的中、低级技术工人,是职业学校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三、有利条件
  仔细分析下,职业学校应用软件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环境还是有许多有利条件的。
1、政策的大力扶持
  2009年初,在《南京市提速软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蒋宏坤市长、朱善璐书记提出:要将南京建设成为国际及国内的著名软件名城,未来三年,软件的发展要2倍于GDP的增长速度,将软件作为全局性发展的突破口和推手,总书记、王歧山、张德江等先后来宁参观了南京的软件企业和软件园,李源潮更是在参观了徐庄软件园后,提出了高要求——要打造南京为世界软件名城。
  南京市随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软件产业的发展,并提出要有新举措、新思路,要真抓实干,“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招”,创建南京最优的环境,最好的人才储备。
2、区域环境的优势
  江苏是沿海发达省份,信息化走在全国的前列,按照南京市三年软件提速的要求,每年将会吸纳3万到4万名软件人才,未来几年,南京市的软件人才需求量将远高于其他城市。
3、软件开发模式的标准化
  软件产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道路,随着软件开发模式的逐步标准化和规范化,软件技术也产生了不同的分层,软件架构设计下的编程工作,完全可以由软件技术工人来完成(软件蓝领)。
4、社会分工的精细化
  软件市场经过多年的兼并和整合,大中型的软件企业逐渐称为市场的主流,提高服务质量逐渐成为赢得市场、做大做强企业的重要手段,促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岗位类别逐年增多,技术支持、安装实施、维护、售前工程师、编程技术工人、美工、测试工程师、客户专员、市场专员等等,都适合职校学生短、平、快的完成学习和就业。
5、软件外包业务规模的迅速壮大
  随着我国逐渐融入到国际竞争的格局中,软件外包业务不断壮大,随着对日、对欧美的软件外包业务规模的迅速发展,增幅超过了软件产业规模增幅的10个百分点,并成为江苏省和南京市考核软件发展的两项重要指标之一。软件外包业务的快速发展为软件蓝领的人才需求创造了就业机会。
6、学校丰富的资源 符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导向
  职业学校具有先天的有利条件,本身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生源、校舍、师资队伍、电脑网络、管理及服务体系都一应俱全,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培养软件人才的最佳基地。
7、职校生就业性价比高
  职校生年龄小、单纯,本身就是冲着就业而来,愿意并适合从事单一技术的、技能操作性的、简单繁杂的不需要高智力劳动的工作,且就业的期望报酬低,性价比明显高于本科生,反而可以提升职校生的就业率。
8、企业比科研院所多
  社会上企业、工厂、公司的数量要远远大于科研院所、设计咨询部门,“拿来就能用”的技术型人才需求量也要远远大于研究型的人才需求量,这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本来是非常有利的形势。
  以上几点显示了软件人才的供不应求,但同时大量软件人才却被企业拒之门外,究其原因,是软件人才的职业化培养出现了断层。
四、职业学校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思路探讨
  职校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后,为了适应社会就业,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化的培养,在这里总结了四种职业化的培养模式。
(一)产业链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寻找愿意合作并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使企业学校化,通过互惠互利的关系打造一条上下游的产业链。
  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是,学校将学生放到企 业进行实习或培养,企业从这些经培养的生源中优先挑选企业需要的毕业生就业,双方共赢。
  这种合作模式下,企业表现得往往没有学校一方积极,因为合作培养人才只能解决企业对人才的部分需求,而一些中高级人才,只能从社会上招聘引入。因此,要选择那些每年对人才需求量很大的企业,或者在结成培养人才产业链时,企业能够有利可图,比如说,付费培养或免费使用实习生,或其他方面的利益。
  学校方面需要有几个或一群人,他们既熟悉企业又了解学校,能够站在企业和学校两个角度之上来看待问题,找出企业和学校可以互惠互利的平衡点,进行战略思考和策划,并能够说服企业和学校共同尝试,来搭建这种产业链,形成双方共赢的局面。学校方面在组织产业链时应多接触不同的软件企业,并且尝试多种互利的方案。
(二)自主培养模式
  即让学校企业化,学校组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模拟企业环境,通过承接市场上的软件项目让学生来参与开发,达到职业化培养的目的。
  这种模式首先要求学校的教师是具备实际开发经验的,并且其技术开发能力是适应技术市场发展要求的,另外,这种模式还需具备承接市场上软件项目的能力,以及提供符合客户工期要求、质量要求和维护要求的软件产品的能力,可以看出,这样的组织基本上就是一个公司实体了。
  这种模式对于公司实体的生存有很大危机,并不现实。然而即使不组成实体,仅仅模拟项目、模拟企业环境,对学生的职业化培养还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的,唯一需要的是学校的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实际项目开发经验,我们可以通过送出去学习或请进来辅导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而在其它方面,如教材的设置、选择模拟项目、建立模拟的企业制度和开发规范等方面,还是可以着手做很多有益的工作的。
(三)事业部承包模式
  以学校教师为主组成一个软件开发团队,与一些大中型企业合作,成为该企业的一个事业部或由其控股成为其分公司,签订责任书,承包其所有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只要能消除企业疑虑,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企业交给的任务,学校怎样培养自己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自己做主。
  这种模式要求学校可以组建一个有实际开发实力的团队,进而去跟社会上的大中型企业合作,以事业部的形式承包其软件的开发,一般学校都做不到,或刚开始做不到,而且企业主需要对学校和这个团队的带队人有相当的了解和信任,由于这个团队不需要承担市场任务,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集中精力进行软件的开发和人才的培养。
(四)访问职业经理人模式
  学校引进原来在软件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仍旧派回原软件企业就职,一边继续为软件企业打工,一边完成学校给定的培养学生和教师的任务。
  这种模式很好,简单又直接,问题的关键,可能取决于企业老总是否愿意接受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用人方式。
  上面提出探讨的四种职业化培养模式并非必须同时具备,学校通过分析和运作,只要落实其中一种模式就是很大的突破,等到学校与企业形成了合作以后,以点到面,又会延伸出很多的思路,那时候也许会有多种模式并存,或者自由地选择一种最好的模式做大做强,只要持续耕耘,一定能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唐亚豪.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 教育与职业,2005(2)
[2]廖传林、何琼. 高职教学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双赢策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2)
[3]朱小华、冉云芳. 从区域经济特点看职教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6)
[4]兰小云、杨秀英等.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思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
[5]蒋有红. 以校企合作为导向的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河南教育,2008(6)
[6]丁金昌,童卫军.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jisuanjiyingyong/24192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