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计算机应用
摘 要:随着血站业务对信息管理系统依赖度的增加,信息管理工作变得十分重要,需要我们加强血液信息的管理工作,本文从信息的采集、录入、核对过程和信息的内容、载体这两方面,提出了保证血液信息正确性和完整性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血液信息;信息的正确性;信息的完整性;信息采集;信息载体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血站的信息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了更好的发展无偿献血事业,血站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在为无偿献血者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为受血者提供安全的血液。血站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在采供血业务中已被广泛应用。它不仅大大提高了血站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而且保证了血液的质量安全。随着血站业务对信息管理系统依赖度的增加,信息管理工作变得十分重要,要做好血液信息的管理工作,仅靠维护好电脑、网络等软硬件设备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确保血液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一、从信息的采集、录入、核对着手,保证血液信息的正确性
采集正确的血液信息是血液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没有正确的信息基础,一切后继工作都是不可靠的。血液的完整信息应该包括报名记录、体检记录、初筛记录、采血记录、检验记录、制备记录、存储记录和发血记录等部分组成,分别对应了献血者登记、体检、初筛、采血、检验、成分制备、血液保存、临床用血等过程。在每一过程中信息的产生和获取方式各不相同,但为了保证信息的正确性,我们应尽可能的使用机读方式来获取数据。
例如,献血者报名登记时,尽管我们要求以献血者身份证作为信息录入和核对的依据,但是由于姓名的重复性、本人相貌与照片的差异性等客观因素的存在,给献血报名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工作人员在手工录入身份证号码时可能产生失误,所以可能出现同一献血者的重复建档以及被淘汰献血者再次献血等现象的发生,影响了血液的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由以下方法解决:
1、利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器来录入献血者的个人身份信息。从2004年起开始换发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内置了存有公民的基本信息的IC卡芯片,采用非接触式IC卡技术的二代证技术含量高,解决了第一代身份证存在的信息量小、易伪造、不易辨别等多项难以克服的问题。二代证相对于一代证来说,最显著的特点是同时具有视读和机读两种功能,也就是说二代证可以实现个人身份信息的交流,身份证卡内的专用IC卡芯片可通过专门的机器阅读进行信息的安全确认,以满足信息的交换需要,实现献血者的信息化管理。利用身份证阅读器读取献血者的第二代身份证,将献血者的个人身份信息自动填入报名登记窗口,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信息录入的速度,杜绝了手工录入可能存在的失误,而且能有效的核实献血者的身份信息,避免假证件的使用。
2、利用指纹具有唯一性的特点,采用指纹识别技术加强献血者管理。献血者每次献血时,都会采集其指纹信息,当献血者第一次献血,系统将采集到的指纹信息连同个人身份信息进行关联并存档;当献血者再次献血,只需对比数据库中其指纹信息所关联的个人身份信息同这次录入的身份信息是否一致,就能自动给出该献血者“个人身份信息一致”或“信息不符”的提示,避免了献血者利用他人身份证冒名顶替献血的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献血者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保障了血液的安全。
3、利用献血者管理程序的自动判断功能,控制献血者的年龄和献血时间间隔,并拒绝已经淘汰的献血者。当献血者年龄超出范围、献血间隔时间不足或已被淘汰时时,系统会自动弹出相应警告,提示“该献血者已超龄”、“献血时间间隔不足”或“该献血者已淘汰”,拒绝完成报名登记,确保了血源安全。
同样,我们还可以利用扫描枪直接扫描献血码、机采程序直接读取机采仪器的采血信息、检验程序直接读取检验设备产生的检验数据、温度监控程序直接读取贮血冰箱的温度等机读方式来准确获取各种数据,从而有效的保证了信息的正确性。
信息录入是血液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只有录入了正确、完整、及时的血液信息,才能使血站信息管理系统正常运行,保证临床供血的安全。因此,血站各部门的信息录入人员在上岗前都应接受电脑知识的培训,达到熟练操作电脑的水平;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责任心,认真及时地将信息输入电脑,并努力减少录入中的错误。
信息核对是纠正录入错误、提高血液信息正确性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处理环节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核对方法,但都应遵循一个原则,即信息应尽可能即时核对,减少事后核对。如献血报名登记时,可在录入献血者个人身份信息后,将其基本信息打印出来请其核对并签名确认,又如发血时,可以请取血者根据发血单再次确认等。
二、从信息的内容和载体两方面保证血液信息的完整
信息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产生、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所有信息均被有效的收集,并不被非法授权修改和破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血液信息的完整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的完整与载体的完整。
(一)信息内容的完整性
一袋血液从献血者报名登记开始到最终输入到受血者体内,在血站以及医院相关部门的不同环节里均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只有将所有有用的信息收集起来,按合理的方式进行组织,才能全面反映血站和医院的工作人员针对这袋血所做的各项工作。一旦发现问题,也便于及时追踪查找原因,保证血液的质量安全。因此,仅仅有正确的血液信息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有完整的血液信息。
血液信息的产生大部分发生在血站,由血站管理,其正确性和完整性比较容易得到保证;而临床用血信息的录入工作则需要由医院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因此血站应加强与医院方面的协作,共同努力维护好血液信息的完整性。
(二)信息载体的完整性
血液信息的载体主要分为纸质与电磁介质两类。纸质信息主要包括手工填写的各种表格等原始资料、由仪器设备打印的各种数据、电脑系统打印的各种报表、单据等。而电磁介质主要包括磁盘、磁带和光盘等电脑存贮设备。
1、纸质信息的收集保管
根据规模大小,一家血站一年工作所产生的血液纸质资料约10000-10000
00份,在如此浩如烟海的资料里查找某一份资料是十分费时费力的,同时将这些血液资料收集整理归档也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工作。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必须做好纸质血液信息的收集保管工作。因为电磁介质档案存在着数据易被修改且不易留下痕迹的缺点,所以纸质档案有着电磁介质档案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必须被保存。同时手工填写的纸质档案也是验证电脑中血液信息否正确的最终手段,而且,电磁信息的易失性也使纸质档案成为电磁介质血液信息恢复的最后途径。因此,做好纸质血液信息的收集保管工作是确保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重要保证。
2、电磁介质信息的采集保管
存储在电磁介质中的血液信息是血站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是血站采供血业务信息化的核心。保管和使用电磁介质档案是血液信息管理的重要工作。目前,我们主要使用磁盘盘阵、磁带库和刻录光盘这几种介质来备份电磁信息。
磁盘盘阵的检索速度要比磁带库快,而且磁盘盘阵可以通过RAID来保护磁盘数据,避免因部分磁盘的损坏而导致全部数据的丢失;然而,磁盘盘阵的总体吞吐速度却不如磁带库快,而且磁带不要求24小时在线,可以大大节约能源,降低功耗,在大容量存储的成本方面,磁带库的成本也比磁盘盘阵要低;刻录光盘虽有着价格便宜、信息不可更改的优点,但由于它存储容量较小,而且很难实现由程序控制自动进行数据备份,自动化程度低,因此我们现在已经较少使用了。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需选择合适的介质进行信息备份。
综上所述,确保血液信息正确性和完整性是做好血液信息管理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加上相应的电脑、网络等硬件设备,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就一定能提高血站的信息化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韩京宇,宋爱波,董逸生:数据质量维度量化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 第36期
[2] 黄世喆:关于档案信息内容的真实性[J] .档案管理.2008年 第06期
[3] 王丽伟,王伟:发达国家卫生信息系统互操作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J].医学与社会.2010年 第7期
[4] 郭继斌,徐晓铁,王衍波:信息完整性保护与认证[J].电子工程师.1999年09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jisuanjiyingyong/242287.html
上一篇:浅论计算机病毒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