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计算机应用
摘 要:科研统计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科研统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科研统计信息化系统的几点对策,最后阐述了科研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统计;信息化
高校科研统计是指对高校的科研活动量进行系统测量的过程,其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机构以及学术交流等等。科研统计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科研统计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改进传统的科研统计模式,提高高校科研统计的整体效率。
一、高职院校科研统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颇具规模,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信息化依然很不成熟,尤其是科研统计工作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统计方式进行,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占用大量资源,已经成为校园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科研统计工作不同于本科院校,大多规模较小,一般分为三层管理进行,即科研处、系部、教师个人。整个统计过程一般先由科研处制作相关统计表格并下发至各个系部,再由系部将统计表格下发至每个教师,教师填好表格以后汇总至系部,最后各系部将审核后的数据报送科研处,由科研处做最后的统计、审核、分析。高职院校的科研统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统计效率低下
现行的科研统计工作往往借助excel等办公软件,从设计相关统计报表,教师个人填报到最后报表汇总,整个过程周期长,占用人力、物力资源庞大,效率低下。在整个统计过程中,由于没有一个统一高效的统计管理系统,往往会造成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而且平时不能及时地采集到科研信息数据导致统计数据累计量大,增加了统计难度。
(二)统计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分析、应用不够
在统计管理工作的三层结构中,由于大部分学校的系部并没有专职统计的科研管理人员,因此在统计过程中统计人员往往会有所变动,而新人并不熟悉科研统计工作,从而导致统计数据的质量不高,统计质量受主观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此外,由于没有统一的统计管理系统,统计数据的重复性较大,有效性不高。在完成统计工作之后,对于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上不够重视,没有对统计所得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发掘,往往忽略了科研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而仅仅是完成了对于科研信息数据的采集。
(三)各职能部门配合不力
科研横向统计工作是指对于科研经费、科研设备、科研人员等的统计,这就涉及到学校财务、资产设备、人事处、办公室等职能部门,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然而学校的科研统计工作往往会在年底的时候进行,这时候正是各个职能部门最忙碌的时候,因此有些部门顾此失彼,不大重视科研的统计工作,对于报表的填报往往敷衍了事,这就严重影响到了最终的统计质量。
二、做好高职院校科研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高职院校科研统计工作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统计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用来统计日益增加的高校科研工作量,这种传统的统计手段比较死板且数据更新困难,显然不适合科研活动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为进一步做好科研统计工作,须借助当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建立一套网络化、信息化的统计管理系统,以提高科研统计工作效率。
(一)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科研统计信息化管理系统
根据科研统计工作需求,设计各类统计指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科研统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借助网络共享平台,实现科研统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依靠科研统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参与科研统计工作的人员即可实现统计标准的一致,教师个人只需在系统终端根据系统表格输入数据,而由系部、科研处管理人员依次对系统中统计数据进行实时审核,必要时,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向填报人员反馈修改信息,从而保证统计数据的正确性。此外,建立科研统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统计数据的累积、实时更新,以项目管理为例,配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可以追踪项目实施情况依次记录项目的立项、中期、结项信息,这就实现了科研信息数据的实时更新、累积,从而为做好年末的统计工作打好基础。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统计管理人员队伍
要实现科研统计的信息化,光靠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着手建立一支专职统计管理人员队伍。科研统计是一项繁杂而又细至的工作,这就对统计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责任心、耐性等等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统计质量,因此,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统计管理人员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在统计管理工作的三层结构中,应积极培养学校科研处统计人员、系部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科研统计工作会议等形式提高对科研统计对象的认识,熟悉科研统计信息化系统的操作,增强对于科研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形成一批固定的专职于科研统计工作的管理人员队伍。
(三)加强统计数据的审核、分析和应用
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对于科研统计工作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必须严格把好科研统计工作的审核关,在三层统计管理结构中,应该从教师填报时就注意数据的真实性,杜绝弄虚作假现象,科研处管理人员和系部统计人员应端正态度,严格做好各自权限范围内的数据审核工作,如此层层把关才能保证最终统计数据的有效性。注意统计口径的统一,对应于各种统计指标需严格做好统计信息数据的各种逻辑关系审核,杜绝出现逻辑上的重大错误,保证数据的科学合理性。提高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统计数据分析应用的重要性认识,在科研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结束之后,必须进一步发掘统计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科研信息数据的意义,从而总结出学校科研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为增强学校整体科研水平提供数据依据。
(四)做好系统维护工作,保证科研信息数据安全
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要想保持稳定高效的运行必然少不了日常的维护工作,因此必须有专门负责的人员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以及记录等工作,根据科研统计管理人员以及教师的使用反馈,及时跟系统开发人员沟通,完善系统的升级。
三、高职院校科研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提高高职院校
科研统计效率
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建立一套高效的科研统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科研统计数据填报、存储、统计以及分析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一改过去依靠纸质报表、手工书写等传统手段的落后统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高校科研统计工作效率,缩短整个统计工作的周期,避免资源浪费,最大限度优化人力、物力资源的配置。同时,实现科研统计的信息化能够尽量减少统计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人为失误,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客观性,从而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应用,领导决策等提供最科学实际的依据。
(二)提高学校科研管理的整体水平
高校的科研统计工作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基础前提,是整个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统计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无疑将进一步提高学校科研管理整体水平。科研统计是进行科研量化考核、评价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手段,只有通过掌握一批真实可靠的科研信息数据,才能更客观、更科学合理地做好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工作。通过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的科研统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人员可以更及时有效地掌握教师科研工作情况,同时,科研管理人员能够发现日常科研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完善对于科研工作的管理。
(三)增强学校科研综合实力
科研统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运用了网络共享技术,实现了科研信息的共享,方便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对于学校各学科专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方便,这就为组建学科领域更综合、专业实力更强大的科研队伍创造了平台,极大提高了学校的科研竞争力。此外,高校科研统计的直接目的就是统计得出一批真实可靠的科研信息数据,而科研信息数据是进行科研管理决策的一个重要前提依据,只有通过对真实数据的全局分析,才能够科学评估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科研管理者才能正确制定出合理的科研政策制度,理清各个学科领域的科研资源投入比例,进而科学预测规划好学校今后的科研发展方向,配置好各方面的资源,增强学校的科研综合实力。
四、结束语
科研统计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部门做好科研政策以及科研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前提依据,科研统计工作对于高职院校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在当前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借助先进的网络、数据库技术建立起高效的科研统计管理系统,推进科研统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转变传统落后的科研统计模式,是提高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增强高职院校科研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吴利平.对高校科技统计的几点思考[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2] 苏 婧.高校科技统计信息化刍议[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3] 李 莉,王 勇,王利红.加强高校科技统计,促进科研管理创新[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8(5).
[4] 宋秀兰,曹耀艳.提高高校科研统计工作效能的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0(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jisuanjiyingyong/242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