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计算机应用
摘 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将从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课程体系;师范性;职前教师素养
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直接影响到其专业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专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来看,课程体系的设置一定要能兼顾知识储备和就业需求两大方面,因此,本文从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 问题提出,课程设置不合理:
1、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滞后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基本是借鉴综合类、理工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导致课程体系特点突出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科性,而忽略专业的师范性;而且计算机类课程与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教育教学实践课程之间必要的沟通和联系,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严重不够。整个专业课程结构主要由公共课、计算机专业领域课加上作为教育专业的《普通话》、《书法》、《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组成,作为教育专业的课程比重不到整个课程提系的10%,这将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未来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职前教师专业素养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2、 专业体系设置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联系不够紧密
课程的开设缺乏对学生应试能力方面的培养,如教育理论基础以及根据当前教师、公
务员招考与计算机行业相关的招聘应试必备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就业方向上具有“多向选择”的能力,即可以通过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以选择教育职业,也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其它的招聘考试以选择其它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职业。
二、 分析不合理原因
1、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专业定位不明确
计算机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课程设计因其培养目标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计算机非师范专业调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与工程相结合,兼顾硬件、软件和应用。其培养目标为:通过本学习使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养成良好的工程素质,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能够适应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和软、硬件开发等多方面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即具有相关自然学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的系统理论,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在计算机相关的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从事课堂教学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能够开展教学实践研究;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2、对学生毕业就业情况未作全面分析
在每年统计学生就业率时,只知道统计学生就业的就业率,而未对学生的就业单位做作
具体的分析,也未对未就业的学生的情况作分析,通常把未就业的原因归就于:公务员招考竞争大、教师招考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名额极少等。
三、 改革建议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人认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师范类课程、面向社会需求和就业方面的课程。结合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形势,提出如下改革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议:
1、专业理论与技能:这块应对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应大胆舍弃《汇编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理论》等重理论、深分析的纯理论型课程,而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计算机引论》、《电脑实用工具软件》、《C语言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Photoshop教程》、《Flash动画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电子商务》、《面向对像程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组网与网络管理技术》《信息系统管理与开发》、《计算机新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面向社会、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型课程。
2、 师范类课程应包括:《普通话》、《书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传
播学》、《信息技术教学法》、《教师职业技能》、《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以满足地方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力量的需求,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素养的发展。
3、 非专业素质方面的课程应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概述》、《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思想品德修养与师德》、《公民修养(沟通与礼仪)》、《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美育学》、《文学鉴赏》、《演讲与口才》、《组织与管理》、《个人理财》等课程。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人文素质得到丰富和加强。
4、专业拓展理论与技能:包含当前新兴流行的硬件技术、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网络技术的使用以及计算机教育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其它领域的交叉整合。可开设《信息系统管理与开发》、《计算机新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等课程。
研究表明非专业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影响。从实际情况看,非专业素质是毕业生就业的“短板”,在考察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非专业素质等四种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非专业素质基础上,说明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只有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展全程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豫颖,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 安顺学院学报,2010,(1)
[2]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3]刘孟奇,大专教育与青年就业力一英国经验启示[M],教育研究,2005,(9)
[4]姚裕群,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调查与研究[M],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jisuanjiyingyong/242496.html
上一篇:云计算技术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