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计算机应用
摘 要:微博客是Web2.0的最新技术应用形式。根据其特点本文分析了它使用在家校协同教育方面的可能性和潜力,并简单地阐述了它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家校协同教育;微博
一、微博的产生发展及特性介绍
同博客一样,微博是一个基于Web2.0思想的互联网应用,原形是Twitter。在它的影响下,中国先后出现了饭否、腾讯滔滔、Follow5、贫嘴、新浪微博等等,其中新浪微博的发展势头最好。
就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微博的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很多领域。在个人微博大获成功的同时,不少企业和商家也搭起了微博平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正在探讨研究如何让微博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相信这样的想法会随着微博的影响越来越成熟。
二、微博在家校协同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教育受重视程度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常用的家校沟通途径已经不能适应家校协同教育的要求,体现出如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家校交流通道不畅通,学生特殊指导不能兼顾等弊端。微博在家校协同教育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易开放,成本低
和校讯通等收费服务不同,微博是一个容易上手的免费交流平台。现在微博在国内的使用平台很多,如新浪微博、搜狐微博等等。用户只要在具备上网条件的情况下注册一个帐号,就可以进行微博开放。微博的这个特点满足了用户省时省力的心理需求,使得一些工作繁忙再没有更多心思研究技术的老师和家长可以很快上手,高效率地进行家校协同教育。
2. 方便快捷、操作简单
据《2007年中国博客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有一半的博客用户因为没时间而放弃了对博客的更新。对于家长和老师,他们平时工作已经很繁忙,压力较多,可能没有很多空闲的时间来进行额外的工作。而微博140字快速更新方便快捷,支持手机能让微博实现随时随地更新。
3. 交互性强
微博平台拉近了地理位置上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障碍可以被降低。微博可以逆转身处不同文化之中的人对另一方的猜忌与无知,为家校沟通构建一个真实的虚拟平台,满足家长和老师充分交流的需求,解决传统沟通方式单一性的缺陷。
三、微博在家校协同教育中的应用
1.需求分析与内容设计
家校协同教育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在沟通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度不高。家庭和教师不应该只是做孩子成绩的传达,而应该真正的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2.申请实施
家校微博的申请实施需要家长和双方的共同参与。以下我就以新浪微博的申请实施来阐述如何进行微博依托的家校协同教育(以一中初二十九班为例)。
(1)注册。在电脑联网运行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进入新浪的主页, 在新浪首页有微博的导航栏,点击进入就可以注册,该过程就和我们以往申请电子邮箱一样方便。
(2)创建微群。用户在登录状态下,只要轻轻点击页面左上方的“微群”链接就进入到创建微群的页面,点击“创建微群”的按钮就可以进入到一下页面,通过资料的填充,点击确定就成功创建一个微群。为了使用户减少工作量,我们可以选用微博里的“微群”功能来进行家校协同教育。在家校协同教育中,一般都是班主任和多位家长的关系,班主任在此活动中,可以作为发起者,创立一个“家校协同教育”微群来管理家长的信息并及时处理。微群建立后,班主任可以主动邀请家长加入,家长也可以通过搜索该群加入。微群就像QQ群一样,很多用户可以同时在该群中交流沟通。相比QQ群,微薄消息的保留时间更长,有利于用户查阅,避免因没时间上网错失重要信息。
3.布消息、即时交流
每次登录微博后,用户点击进入微群页面就可以看到在“想和群友说什么”下面有一个空白框,家长和班主任都可以在此框中输入想说的话。
1. 用户可以在此上传图片和视频。班主任可以把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活动照和视频上传。相比简单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更生动,更有说服力。
2. 除了以上两项具有时代感的微博应用,班主任还可以发起一个话题,家长就这话题可以在微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们只要登录自己的微博就可以看到这个消息,发布自己的想法。
3. 私信。以上的应用都是面向微群中全体对象的,微群里的成员都可以浏览并参与讨论。但同时新浪微博也推出了“私信”功能。对于一些需要单独交流的问题,用户可以直接发私信给对方,就像发送电子邮件一样方便,而且更快捷。
四、微博在使用中的局限性及存在问题
随着微博被人们熟知,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类似微博原理的技术也被深度开放,但微博它作为一个新生产物显然还是不成熟的,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首先,在某些问题上,字数的限制不利于家长和老师一次性地深入探讨,所以还需要继续发挥传统家校协同途径的作用;其次,如如何将微博真正应用到教育领域还是值得考虑和探究的问题和方向,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针对家校协同教育的专门的中文平台。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微博技术肯定会越来越成熟,家校微博的使用和普及会成为一个趋势。
参考文献
[1]走近家校互联[J].中小学电教,2005,(5)
[2]书兵,徐晓东.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3)
[3]谢尔..以色列.微博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jisuanjiyingyong/242599.html
下一篇:基于单片机的8位频率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