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计算机应用
摘 要: 微软公司推出的.NET框架,成为众多软件企业主流开发平台,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现在许多软件公司急需熟练掌握这门语言的专业人才,所谓“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使学生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这个问题还需不断探索与实践。然而C#.NET内容之多,学生学起来非常辛苦,因此引入了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NET;C#;项目驱动;课程教学网站
一、引言
在4年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在校期间学的知识与工作就业有太大的关系。我在设计课程时,从适应人才需求出发,课程结构更侧重理论的应用性,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像“C#.NET”这种软件开发课程更是要与项目相结合,通过理论的语法知识跟实际的系统开发相结合,能够达到比较好的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我在设计课程中就引入了一个“C#.NET课程教学网站”项目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
二、C#.NET课程的内容与难点
C#.NET课程主要涉及的专业内容有:.NET基础知识、C#编程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高级、控件及GUI程序设计、使用进行数据库编译等,内容很多,教学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在.NET基础知识介绍中,由于后台编译程序很难解释清楚,所以要学生了解掌握就比较困难;其次是面向对象高级中,由于涉及到一个从现实世界到数学建模的过程,所以要建立起一整套面向对象的体系也是一个难点。
三、“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计算机软件课程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计算机软件课程内容更新很快,又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项目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那种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项目驱动”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的。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项目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与“C#.NET”相结合的详细设计
基于构建主义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转变了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具体来讲要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本,教师起指导作用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使知识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学生被要求认真听课,学生是被动的。要使学生的地位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就要从“前台“退至“后台”。
2、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
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实现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主动发挥身边的素材,选取难度适当的项目。
3、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
教师需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应用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协作学习”是意义构建的关键,所以教师要积极创建小组讨论交流的情景。
4、要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学习过程是完成意义构建,而不是教学目标,教学不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而是围绕完成项目设计,达到意义构建这一中心来展开的,所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定。
在C#.NET环境开发的课程教学网站,主要想要实现的功能有完成了日常的教学大纲发布、课件发布、作业发布、作业提交、学生在线自测、在线答疑等的数字化管理,极大地节约教学成本,加快查询速度,使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
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做一个比较漂亮的Windows界面,利用.NET里面的控件及GUI程序设计,比如说如下图就是一个学生登录窗口
图一
当然这个仅仅是一个界面设计我们还要设计后台程序,就上面的登录界面的后台程序为:
private void butSum_Click(object sender, rgs e)
{if(==&&
()== )
=”登录成功!”
else =”登录失败!” }
当程序界面和后台程序都设计完以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测试程序,并且在程序测试过程中逐渐完善我们的软件。
通过学习每一章的理论知识,结合项目让学生把相应的功能添加到项目上去的方法,学生接受理论知识非常快,并且能很好理解学习目的。当基本的理论知识学完以后,大部分学生能够把一个初级的课程教学网站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基于C#.NET教学网站的研究与设计, 冯素梅,电脑学习,2010.3
[2]计算机教学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探讨,匿名,2010.5
[3]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邵鹏鸣,2010.2
[4]C#.NET项目设计教程,网络教程,2010.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jisuanjiyingyong/242637.html
上一篇:电子元件焊接质量检测技术
下一篇:浅析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