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计算机应用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在工业、农业、教育、科研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应用已成为当代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如何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进行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起点不一,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城市的中小学生已经普遍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而且,家庭计算机又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计算机环境,使相当多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教学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教学模式陈旧,学生个性无法发挥。
最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课堂黑板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传统课程的讲授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遗憾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像计算机这样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应用技术课程,学生没兴趣,说明现行的教学模式已经极大地阻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缺乏考核机制,学生迷恋游戏和聊天。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应在电化教室里进行。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对于计算机的重视不够,往往使每次课成了学生的“参与课”。而且对教学缺乏科学、严格的管理,学生在频繁地接触网络中,被千姿百态的信息所吸引,无心学习课堂内容,把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和聊天上。甚至有的学生上课时连教材也不带,在机房随意走动,交头接耳,把计算机课当成了“放松课”,严重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二、原因分析
造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窘迫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
1、城乡差别较大。
城市里小学就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而贫困山区的学生到中学才开设计算机基础课,并且山区教师资源匮乏,有很多是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或者培训了几天就来教计算机。学校对本门课程的重视也不够,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家长出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虑,有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就系统地完成了计算机等级一级、二级的学习。而来自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落后思想的限制,计算机知识还处于荒芜阶段。
2、模式创新不足。
“一本书,一支笔”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是使学生真正学到目前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一个人不可能将学校学到的知识一劳永逸地受用到从事的计算机行业的相关工作,因此,如何去掌握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这才是当前
新经济时代对职业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3、规范管理不严。
计算机机房是教学、实训的重要基地,部分学生上课没有严格遵守《学生上机守则》。有些教师在课前没有过滤游戏、聊天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该登陆的网站;还有的教师课堂设计不合理,没有注意学生的反应,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不注重展示“教与学”互动的过程,体现不出“过程教学法”教学目标的落实。
三、教改思路与方案
1、分层教学,差别对待。
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不同,可采取分组、分级教学。每学期前以教学内容进行模拟考试,根据学生的学分分为提高组和正常组。对于进入提高组的学生,缩短理论学习时间,提供更多的上机、上网环境,学生主要通过自己学习和网络学习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本门课程。对于正常组的学生,加大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尽可能根据现有教学资源,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因材施教。学生只要通过了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测试,则可以进入到第二层次的计算机基础学习。
2、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把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课程掌握的情况和认知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可以针对教材自学,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还可以经教师的指导后采取上述两种方式学习。这样教师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中心,真正成为学生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3、借鉴游戏,任务驱动。
为何网络游戏能让人废寝忘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运用了“目标驱动”的原理,目标设计有层次、阶梯式,能不断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征服欲望。我们也可以借鉴游戏规则,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从而在任务完成时,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不断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取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习的内驱力,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门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积极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正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真实体现,更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由之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jisuanjiyingyong/24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