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计算机网络
摘 要: 网络安全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潜在的问题,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改善网络的安全现状,成为网络安全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就网络安全的定义、网络安全产生原因和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法、防范技术作介绍,帮助用户从不同角度了解网络安全情况。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技术;攻击手法
引言:网络安全问题来自于网络、软件、工作人员和环境等内外的安全威胁,黑客攻击、病毒干扰和破坏、计算机犯罪,不仅使网络中的信息被窃取、泄漏、修改和破坏,还会使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遭受威胁和破坏,使系统瘫痪。因此,网络的安全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式,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数据或者系统可以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所导致的破坏、更改、泄露。从本质上讲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包含了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
二、机关单位网络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1)TCP/IP协议未考虑安全性。TCP/IP协议簇的基本体系结构是导致目前许多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TCP/IP从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安全设计,这一特点给“黑客”们攻击网络以可乘之机,造成在网上传送的信息很容易被拦截、偷窥和篡改。
(2)操作系统本身存在安全性。目前流行的许多操作系统均存在网络安全漏洞和后门,尤其是目前占有广大市场的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漏洞一个接一个,黑客、病毒往往就是利用这些操作系统本身所存在的安全漏洞侵入和破坏系统。
(3)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滞后于信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可在产品本身的安全性方面进展却不大。我国许多大的应用系统是建立在国外大型操作系统的基础之上的,如果网络安全产品也从国外引进,会使我们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完全暴露在外,后果令人堪忧。
(4)来自内部网用户的安全威胁。即使网络安装了防火墙,它的内部用户的安全威胁远大于外部网用户的安全威胁,但对内部网用户来说一点也不起作用。
(5)缺乏有效的手段监视、评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网络安全评估分析是提高网络系统安全性能的过程,它通过对网络进行检查,查找其中是否有可被黑客利用的漏洞,对系统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的过程。
(6)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识,在一个安全设计充分的网络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漏洞无疑是整个网络安全性的最大隐患。网络管理员或网络用户都拥有相应的权限,当然也存在着利用这些权限破坏网络安全的隐患。
(7)缺乏安全策略。由于访问控制配置的复杂性,容易导致配置错误,尤其是在防火墙配置上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这些都会被有些人所利用,对网络进行恶意攻击或破坏。
(8)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管理、维护任其自然。
三、机关单位网络安全的防范技术
(1)网络防火墙:
网络防火墙是一种提高特殊网络互联设备,主要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它对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来看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
(2)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身份验证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是依靠人体的身体特征来进行身份验证的。人体的生物特征包括指纹、声音、面孔、视网膜、掌纹、骨架等,而且人体特征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使得这一技术的安全系数较传统意义上的身份验证机制有很大的提高。
(3)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的出现使得基于Internet上的电子交易系统成为了可能,因此当前主流的加密技术主要是完善的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是常规的技术,它是以口令为基础的,加密运算与解密运算使用同样的密钥。不对称加密,即加密密钥不同于解密密钥,加密密钥公之于众;而解密密钥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
(4)数字签名技术:
未来最通用的个人安全防范技术之一将是数字签名技术,其中采用公开密钥法的数字签名会进一步受到网络建设者的青睐。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邮件不可抵赖性的鉴别。另外,在电子货币、电子商业和其他的网络安全通信中,多种类型的专用数字签名方案也将得到应用。
四、总结
网络安全作为一项动态工程,它的安全程度会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需要随着时间和网络环境的变化或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自身的安全策略。总之,网络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网络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如何保证机关单位网络的安全,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和付出努力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海泉.计算机系统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2]陈爱民.计算机安全与保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
[3]张颖,刘军,王磊.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及解决方法[N].电脑商情报,2007.
[4]戴红,王海泉,黄坚.计算机网络安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jsjwl/238219.html
上一篇:DNS缓存中毒攻击与防护
下一篇:浅析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