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通讯论文 > 全民健身品牌打造的思考——以“运动成都”为

全民健身品牌打造的思考——以“运动成都”为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通讯论文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运动成都”为例,对全民健身品牌打造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笔者认为打造“运动成都”全民健身品牌,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讲究技巧的工程,需要抓住市民的心理,整合宣传资源,多种手段并用,才能达到效果。

关键词:品牌; 全民健身; 运动成都
1 引言
全民健身是后奥运时代,体育强国之路的奠基石。目前,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正处在转型时期,体育从集中发展竞技体育转向与大众体育共同发展。随着《全民健身条列》《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等政策的颁布出台,全民健身一系列的运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此背景下,成都市政府致力于打造“运动成都”全民健身品牌,营造出全民运动的社会氛围与环境,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运动成都”想要标新立异,有别于其他省份,除非和四川特有的巴蜀文化,自然人文以及独特的旅游景观相结合,即体育运动+成都特有元素=“运动成都”。例如青城山、峨眉山登山运动;像兰州拉面赛一样的“火锅运动赛”“麻将赛”“织蜀锦赛”“皮影赛”;或是具有成都田园城市特有的运动项目等。但在全民健身普及的初级阶段,这些显然不现实,从社会结构来看,占据着金字塔最低端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锻炼身体就图个简单方便、省钱实用,这也决定了各省市全民健身的普及运动只有推广那些传统的内容。所以,笔者在这里讨论的“运动成都”品牌仅仅局限在成都市范围内的品牌打造。
2 “运动成都”全民健身品牌打造的目的
2.1 提升“运动成都”的知名度
知名度是衡量品牌的指标之一,提升“运动成都”的知名度,是打造成都全民健身品牌所需要追求的首要目的。尽可能地让更多的成都市民,识别“运动成都”的LOGO,理解“运动成都”的口号——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认同“运动成都”倡导的健康、阳光、快乐运动的价值理念,“运动成都”的健身观念才能得到传递或强化,这也是大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的前提。
2.2 将市民的健身观念转变为行动
由于人的“知”和“行”往往容易分开,如何让大众的运动意识观念自觉而有效地转化为行动,成功打造“运动成都”的品牌能促成这一愿景的实现。将全民健身打造成为“运动成都”的品牌,在它名下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就会像品牌旗下的产品一样,让充当“消费者”的市民便于识别、易于接受、乐于参与。最终达到预期效果:让“运动成都”引领1300万市民运动起来,丰富曾经单一的打麻将、喝茶的休闲方式,使运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为成都人民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3 打造“运动成都”全民健身品牌的途径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运动成都”品牌打造的初期,一般可以通过三种渠道来实施: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
3.1 组织传播
由政府行政力量组织活动,在所有传播效果中力度最大。政府分为不同的地区、片区和社区组织开展“运动成都”系列活动,充分保障了参与的单位及人数,覆盖面广,传播范围大。比起大众媒体的传播而言,组织传播更直接,更有效,是最基础的传播手段。
组织的健身活动内容有两点要求:一是组织的活动本身有吸引力、受欢迎;二是方便简单便于市民参与。例如,“千人体育舞蹈广场表演,冲击吉尼斯记录”,宏大壮观的舞蹈场面营造出“运动成都”的氛围;“自行车赛”等具有竞技性质的比赛项目,充满了体育竞赛的魅力;“风筝节”“航模表演”等项目,具有极强的观赏性、趣味性;“万人跑”“兵乓球”“太极”等常规项目,不需要多少高技术含量,方便广大老百姓参与。
此外,组织的活动现场,传播手段既要造势,又要注重细节。例如,每个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的造势,邀请市长级别的领导、体育明星、著名体育解说员等和市民互动,带动现场气氛,提升人气。又如,在活动现场,LOGO、海报、口号、展板、纪念物等宣传元素的布置;科普健身指导手册免费发放到各个社区各个家庭等方式,让所有参与者和旁观者都能感受到“运动成都”的氛围。
3.2 人际传播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例如,那些难以把已有的健身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市民,受身边人的影响最大,邻居、朋友、亲人有热爱运动的,会受其感染,或在他们的劝说、带动和陪伴下,更容易接触体育运动并坚持下来。民间自发形成的各类体育协会及体育运动圈,如“驴友圈”“轮滑协会”“山地自行车爱好者圈”等,有了共同兴趣爱好的“动友”,作为人际交往的圈子,兴趣能得到保持。
此外,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提高,新的送礼文化流行起来,过年过节,改变以往送红包的习俗,为老人、孩子、朋友送上一张健身卡,一场体育比赛的参赛卷,送上一份健康。以上提到的几种方式都属于人际传播,它是继组织传播之后最有效果的一种传播方式。“运动成都”的活动覆盖面各区市县,涉及的人群广泛,“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速度对推广“运动成都”的观念和行动起到重大作用。
3.3 大众传播
大众媒体传播不如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更直接有效,它的传播仅仅停留在信息传播层面上,很难有效地说服信息接受者将观念转化为行动参与“运动成都”。但是,大众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能有效地造势、营造氛围。是在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基础上,是不可缺少的一种传播方式,能起到推动和辅助的作用。
3.3.1   受众定位
通过大众媒体,宣传报道“运动成都”,提升其知名度,呼召人们加入其行列,需要有准确的受众定位,即清楚传播内容是针对哪个群体来做的。粗放的来分,可分为三个群体:一个是不知道“运动成都”的人群,另一个是“运动成都”的参与者,第三个是知道“运动成都”却没有参与的潜在人群。细分受众,做到内容传播的有的放矢,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3.3.2   投放的广告
投放“运动成都”的户外广告、公交车身广告、路牌广告、移动电视广告等,在城市的市容市貌中融入“运动成都”的元素,为整座城市的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提升“运动成都”的知名度,让品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3.3.3   媒体的报道
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体报道“运动成都”,既要做到增加自身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又要打造“运动成都”品牌,在全市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如何进行策划报道呢?媒体要达到以上两点目的,完全可以兼顾,最好的办法就是树立受众意识,调查了解广大老百姓喜欢看什 么内容,容易接受什么传播方式。
4 结语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据笔者的调查了解,媒体在做“运动成都”报道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市民比较关注自己或者身边熟悉的人参与活动的情况,希望有报道、有记录,并会积极发动认识的人一起关注。也就是新闻报道贴近性的原则。2.传播学上“使用与满足”的受众理论在调查中体现的非常明显。一是,市民希望通过报道获取信息,解答疑问,注重内容的服务性和功能性;二是,希望通过有趣的报道内容,从中获得娱乐和放松。这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予以重视。3.引导性报道,报道人物故事的方式来倡导体育与健康、快乐、环保的理念,树立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模式。4.互动性。现代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变以往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寻找有用的信息,热衷凸显个性、表达自我、亲身体验,设置互动环节是聚集人气、加强参与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56-5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txlw/26126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