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通讯论文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运动成都”为例,对全民健身品牌打造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笔者认为打造“运动成都”全民健身品牌,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讲究技巧的工程,需要抓住市民的心理,整合宣传资源,多种手段并用,才能达到效果。
关键词:品牌; 全民健身; 运动成都
1 引言
全民健身是后奥运时代,体育强国之路的奠基石。目前,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正处在转型时期,体育从集中发展竞技体育转向与大众体育共同发展。随着《全民健身条列》《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等政策的颁布出台,全民健身一系列的运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此背景下,成都市政府致力于打造“运动成都”全民健身品牌,营造出全民运动的社会氛围与环境,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运动成都”想要标新立异,有别于其他省份,除非和四川特有的巴蜀文化,自然人文以及独特的旅游景观相结合,即体育运动+成都特有元素=“运动成都”。例如青城山、峨眉山登山运动;像兰州拉面赛一样的“火锅运动赛”“麻将赛”“织蜀锦赛”“皮影赛”;或是具有成都田园城市特有的运动项目等。但在全民健身普及的初级阶段,这些显然不现实,从社会结构来看,占据着金字塔最低端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锻炼身体就图个简单方便、省钱实用,这也决定了各省市全民健身的普及运动只有推广那些传统的内容。所以,笔者在这里讨论的“运动成都”品牌仅仅局限在成都市范围内的品牌打造。
2 “运动成都”全民健身品牌打造的目的
2.1 提升“运动成都”的知名度
知名度是衡量品牌的指标之一,提升“运动成都”的知名度,是打造成都全民健身品牌所需要追求的首要目的。尽可能地让更多的成都市民,识别“运动成都”的LOGO,理解“运动成都”的口号——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认同“运动成都”倡导的健康、阳光、快乐运动的价值理念,“运动成都”的健身观念才能得到传递或强化,这也是大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的前提。
2.2 将市民的健身观念转变为行动
由于人的“知”和“行”往往容易分开,如何让大众的运动意识观念自觉而有效地转化为行动,成功打造“运动成都”的品牌能促成这一愿景的实现。将全民健身打造成为“运动成都”的品牌,在它名下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就会像品牌旗下的产品一样,让充当“消费者”的市民便于识别、易于接受、乐于参与。最终达到预期效果:让“运动成都”引领1300万市民运动起来,丰富曾经单一的打麻将、喝茶的休闲方式,使运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为成都人民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3 打造“运动成都”全民健身品牌的途径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运动成都”品牌打造的初期,一般可以通过三种渠道来实施: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
3.1 组织传播
由政府行政力量组织活动,在所有传播效果中力度最大。政府分为不同的地区、片区和社区组织开展“运动成都”系列活动,充分保障了参与的单位及人数,覆盖面广,传播范围大。比起大众媒体的传播而言,组织传播更直接,更有效,是最基础的传播手段。
组织的健身活动内容有两点要求:一是组织的活动本身有吸引力、受欢迎;二是方便简单便于市民参与。例如,“千人体育舞蹈广场表演,冲击吉尼斯记录”,宏大壮观的舞蹈场面营造出“运动成都”的氛围;“自行车赛”等具有竞技性质的比赛项目,充满了体育竞赛的魅力;“风筝节”“航模表演”等项目,具有极强的观赏性、趣味性;“万人跑”“兵乓球”“太极”等常规项目,不需要多少高技术含量,方便广大老百姓参与。
此外,组织的活动现场,传播手段既要造势,又要注重细节。例如,每个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的造势,邀请市长级别的领导、体育明星、著名体育解说员等和市民互动,带动现场气氛,提升人气。又如,在活动现场,LOGO、海报、口号、展板、纪念物等宣传元素的布置;科普健身指导手册免费发放到各个社区各个家庭等方式,让所有参与者和旁观者都能感受到“运动成都”的氛围。
3.2 人际传播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例如,那些难以把已有的健身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市民,受身边人的影响最大,邻居、朋友、亲人有热爱运动的,会受其感染,或在他们的劝说、带动和陪伴下,更容易接触体育运动并坚持下来。民间自发形成的各类体育协会及体育运动圈,如“驴友圈”“轮滑协会”“山地自行车爱好者圈”等,有了共同兴趣爱好的“动友”,作为人际交往的圈子,兴趣能得到保持。
此外,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提高,新的送礼文化流行起来,过年过节,改变以往送红包的习俗,为老人、孩子、朋友送上一张健身卡,一场体育比赛的参赛卷,送上一份健康。以上提到的几种方式都属于人际传播,它是继组织传播之后最有效果的一种传播方式。“运动成都”的活动覆盖面各区市县,涉及的人群广泛,“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速度对推广“运动成都”的观念和行动起到重大作用。
3.3 大众传播
大众媒体传播不如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更直接有效,它的传播仅仅停留在信息传播层面上,很难有效地说服信息接受者将观念转化为行动参与“运动成都”。但是,大众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能有效地造势、营造氛围。是在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基础上,是不可缺少的一种传播方式,能起到推动和辅助的作用。
3.3.1 受众定位
通过大众媒体,宣传报道“运动成都”,提升其知名度,呼召人们加入其行列,需要有准确的受众定位,即清楚传播内容是针对哪个群体来做的。粗放的来分,可分为三个群体:一个是不知道“运动成都”的人群,另一个是“运动成都”的参与者,第三个是知道“运动成都”却没有参与的潜在人群。细分受众,做到内容传播的有的放矢,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3.3.2 投放的广告
投放“运动成都”的户外广告、公交车身广告、路牌广告、移动电视广告等,在城市的市容市貌中融入“运动成都”的元素,为整座城市的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提升“运动成都”的知名度,让品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3.3.3 媒体的报道
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体报道“运动成都”,既要做到增加自身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又要打造“运动成都”品牌,在全市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如何进行策划报道呢?媒体要达到以上两点目的,完全可以兼顾,最好的办法就是树立受众意识,调查了解广大老百姓喜欢看什
么内容,容易接受什么传播方式。
4 结语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据笔者的调查了解,媒体在做“运动成都”报道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市民比较关注自己或者身边熟悉的人参与活动的情况,希望有报道、有记录,并会积极发动认识的人一起关注。也就是新闻报道贴近性的原则。2.传播学上“使用与满足”的受众理论在调查中体现的非常明显。一是,市民希望通过报道获取信息,解答疑问,注重内容的服务性和功能性;二是,希望通过有趣的报道内容,从中获得娱乐和放松。这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予以重视。3.引导性报道,报道人物故事的方式来倡导体育与健康、快乐、环保的理念,树立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模式。4.互动性。现代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变以往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寻找有用的信息,热衷凸显个性、表达自我、亲身体验,设置互动环节是聚集人气、加强参与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56-5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txlw/26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