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通讯论文
摘 要:分析广播公共服务体系与应急广播建设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探索如何更好地建设好我市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
关键词:广播公共服务; 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 本地现状思考
广播公共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应急广播系统,则能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应对突发事件、重大灾害时的动员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进一步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扩大有效覆盖面。”“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黄冈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地处东西南北原始文化的交汇处,兼有大溪文化、仰韶文化、薛家岗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又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其历史文化极为厚重。同时,黄冈山水文化资源丰富。500里大别山蜿蜒于北,400里长江环绕于东南,无数的人文胜迹、奇异的地质构造、秀丽的江山湖库、多姿的国土景观、丰富的物种资源、独特的地域文化,构成了黄冈的山水精神文化、山水物质文化、山水科学文化、山水生态文化的特质,为黄冈市广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积淀。然而,黄冈的特殊地理环境,极大地阻碍了我市广播事业的发展。全市东西狭长,除沿江丘陵平原外,有三分之二的面积为山区。而作为黄冈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的黄州又处在全市的西部沿江地区。这样的地形地貌,对于广播节目信号的覆盖是十分不利的。从黄冈实际出发,笔者就建设适合我市的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作如下探讨。
1 建设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的要求和现实意义
我国广播事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特别是我国地理环境复杂,高原山区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都处于广播难以覆盖的边远山区。为了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听广播难的问题,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从此吹响了建设广播公共服务体系的号角。这对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008年6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强调了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在新时期,构建科学的、覆盖全国的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新任务,也是摆在我们媒体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1.1 建立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是确保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正在经历着深度变革与创新,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国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和多样化。因此,如何促使政治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应对突发的重大疫情、食品卫生、社会突发事件,已成为我国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些问题处理的结果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秩序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外,把握好宣传阵地,确保舆论宣传和文化传播的正确导向显得十分重要。
1.2 建立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是促进社会和谐,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工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把物质生活作为唯一的追求,更注重生活品质的追求,尤其注重生活生产资讯的获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所以建立健全的、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广播电视事业不是很发达的时候,为了传达党中央的声音,曾建立起遍布全国各地广大农村的无线和有线广播体系,特别是村级广播室的建设,作为最基层的广播公共服务系统,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以及传达各级政府的声音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广播电视进入到了重电视轻广播的阶段,极大地冲击了过去所建立起来的广播系统。到九十年代后,那些过去随时可以响起来,到处可以听得到的农村广播基本上荡然无存。广大农民群众盼望既能村村通电视,又能户户响广播。因此,建设体制健全,管理严谨,保障有力的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系统,既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和谐、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和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的重要工具。
1.3 建立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平台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形复杂,地质形态多样,气候复杂多变,因而,自然灾害频发多发,给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建立覆盖全国各地的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是人民群众防灾、减灾、避灾和政府组织抗灾、救灾的重要信息平台。
2 我国广播公共服务体系与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现状和我市广播公共服务体系与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主要问题
广播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外相结合,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手段并用的广播网,收音机的拥有量分别达到5亿台,全国广播综合覆盖率96.78%。尽管有了这些成绩,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广播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听广播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尤其是广大山区的人民群众更是很难享受到广播的公共服务。黄冈市广播电台于1996年5月18日在撤地建市之日正式建成并开始播出。1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黄冈广播人始终围绕市委、市政
府中心工作,发挥“喉舌”和“纽带”作用,主导舆论方向,坚守宣传阵地,始终遵循“以人为本,专业立台,节目兴台,服务强台”的办台理念,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品牌节目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成为广大听众工作中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但是,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黄冈电台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构建广播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广播覆盖不如电视覆盖
随着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广播逐渐变成了所谓“弱势媒体”。各级政府只重电视而轻广播,甚至很多地方政府不愿意为电台的生存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特别是县一级广电部门,更是因为电台难办所以干脆就不办,全力发展电视和有线电视网络,这进一步弱化了广播的功能。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广播的覆盖难以保证,造成广播覆盖不如电视覆盖。在我们拥有740万人口的黄冈市,黄冈电视台综合覆盖率达到99.8%,而黄冈广播电台综合覆盖率只有72%。
2.2 本级覆盖不如上级覆盖
黄冈地形狭长,地貌复杂,特别是西部和北部山区属大别山腹地,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市级广播电台覆盖全市难度非常大。在黄冈境内,有全省大型骨干中波转播台—蕲春中波台,承担着中央台和省台在鄂东地区的转播任务,因此中央台和省台在黄冈的覆盖比较好。近10年来,省台和武汉市台各个频率纷纷抢滩黄冈,通过蕲春中波台、黄冈实验台、黄冈电视台白羊山发射台和各县市高山台站补点覆盖,建立差转台达30多个,而我们黄冈电台除了在位于市区的广电大楼顶部建了一个主发射基地外,仅在武穴九龙城布了一个发射点。可以说,在黄冈,凡是能听到市台节目的地方,都能听到中央台、省台节目,而许多能听到中央台、省台节目的地方,根本听不到市台节目。
2.3 市级覆盖不如县级覆盖
黄冈电台作为地市级电台,由于建台历史不长,加上黄冈是革命老区,经济比较薄弱,所以,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射基地,因而很难将信号覆盖全市。而各县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办广播时,都建立了发射基地,且一个县市地域相对较小,一个发射台基本上可以覆盖全县,这就形成了市级电台不如县级电台的信号覆盖。
2.4 中波覆盖不如调频覆盖
目前,县市一级广播电台基本都是采用调频广播,只有地市级以上的电台才会有中波和调频,省级以上电台才有短波和卫星广播。由于广播技术的发展,加上调频广播拥有更好的音质,声音更清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各地市大力发展调频广播,同时也受到广大听众的青睐。这使得原来的中波基本被人们遗忘。其实,就广播覆盖而言,中波远大于调频,尽管调频有架设简单、音质清晰动听,但只适合人口密集的城市,并不适合边远山区的覆盖。而中波虽然天线架设成本高、维护困难但毕竟覆盖效率高,不受地形影响。
3 构建我市新时期广播公共服务体系与应急广播系统的思考
从黄冈实际出发,要建设好适合我市的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 法律保障、部门协作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广播公共服务体系与很多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广播电视、文化、出版、报业、互联网、通信等部门。广播公共服务体系首先是一个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传送文化产品、信息广播,使听众获得相关信息、享受公共文化产品,只有这些部门相互合作,信息互通,才能为广大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应急广播系统则是涉及国家应急管理、地震、气象、海事、军事、公安、广播电视、通信等社会多个行业和部门的综合性公益服务,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互相合作,才能确保顺利实施。要达到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互联互通和应急广播系统的顺利实施,需要将其上升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的层面,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国家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过程具备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障,采用必要的强制手段和政令方式推动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配合,确保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的尽快实施,服务政府,服务人民。就黄冈市而言,只有通过政府主导,制定出相关政策,才能确保各方面通力协作、上下联动、多部门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3.2 领导重视、政策倾斜
广播电台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具有公益性,不能过多参与商业运作。加上广播电台作为党的喉舌除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宣传以外,本身的属性是作为语言文化及信息的传播平台。这些特性决定了广播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事业,需要各级领导重视。因此,在今后或更长一个时期,为更好建设黄冈市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应将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的构建纳入到十二五规划,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建设项目,由政府主导,各县市区共同参与和配合,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布局,才能完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的构建。
3.3 立足长远、统一标准
考虑到我市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广播覆盖的难度,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的基础平台,必须立足长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首先必须有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管理标准。这一标准必须遵循可拓展性、可开发性,全面实现数字化、模块化。其次、要确保公益性的主频率无缝覆盖,还必须构建切实可行的多样性公共服务平台,特别是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有机地将无线广播、数字广播、有线广播、甚至村级广播的建设结合起来。
3.4 增加投入、完善机制
对于公益性媒体,我国政府历来本着“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推进改革,以期建立好的机制,向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广播公共服务体系由于他的公益性,特别是主频率的广播节目不能参与市场化经营运作,否则就会在经营性运作中改变他的公益性,甚至偏离公益性。对此,广大群众有很大意见。之所以明知不可为而要为之,究其原因除了管理上的问题外,完善广播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和重要途径。
3.5 转换机制、提高素质
对于广播公共服务体系来说,公共服务是这一体系根本不变的目的。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服务模式,公共服务的公益性质不能模糊。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将经营和宣传分离,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分离,切实提高员工素质,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替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