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通讯论文 > 浅议隐性采访的利与弊

浅议隐性采访的利与弊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通讯论文


摘 要:隐性采访因其内容的真是性、鲜活性而颇得新闻媒体的欢迎。然而,法律并未对此做出明确的规定。社会各界对隐性采访也各有看法。本文主要浅析了隐性采访的利弊问题,着重从利与弊两方面对隐形采访展开了详细探讨。本文的探讨对于媒体记者在采用隐性采访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时权衡利弊得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隐性采访; 现行采访; 偷拍; 偷录; 采访作风

  隐性采访,是相对于显性采访而言的。是在被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采获新闻信息的新闻采访活动,通俗来讲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暗访”,它包括偷拍、偷录等手段。在西方新闻史上,隐性采访就是经常采用的采访方式之一。在我国的新闻采访实践中隐性采访也得到了越来与广泛的应用:从较早出现的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到如今的各地方台都经常采用这种采访方式来揭露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暗角,从而起到鞭挞受众、净化社会空气的作用,满足了广大民众知悉社会真实情况的要求,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当然,隐性采访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1 隐性采访之利
  1.1 隐性采访是进行批评报道的重要手段
  批评报道是体现媒体舆论监督功能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它的目的是对不良现象和违法行为实施舆论监督。很多情况下,记者如果采用显性采访方式,亮明身份,说明采访意图,一般很难了解到事实真相。许多成功的批评报道都是采用了隐性采访。在中国,最具说服力的莫过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等栏目。无论是较早时候的央视记者躲进装有特制玻璃的货车内偷拍公“三乱”情况,还是前段时间央视记者曝光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等等,无一不是隐形采访的成功典范。
  1.2 隐性采访有利于记者转变采访作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新闻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励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观众,以前的那种找选题,等传真的新闻报道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缺乏应有的竞争力。这个时候,隐性采访逐渐发展起来并日渐增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许多记者已经从观念和行动上改变了原有的采访作风,使采访不断深入。众所周知,隐性采访是在报道依靠显性采访无法获得新闻价值的情况下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因此,隐性采访要求记者必须有扎实深入的采访作风和献身新闻事业的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
  1.3 提高媒体的竞争力
  隐性采访所采获的新闻往往具有独家性。而通常情况下,观众对独家新闻会产生这样的一种心理:为什么这个新闻是独家的,他独家“独”在什么地方,这个独家新闻到底有没么有可看性等等。正是 因为观众的有着这样的以一种心理,独家新闻往往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此外,通过隐性采访所获取的新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使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通过隐性采访还可以获取其它采访手段难以获取的新闻事实,从而更好的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
2 隐性采访之弊
  隐性采访隐藏了记者身份或采访目的,使采访障碍和干扰大大减少。我们媒体记者通过这种采访方式有时的确揭露了某些事情,也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拉近了媒体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产生一种认同感,因此,近年来这种采访方式被媒体广泛的采用,但种种弊端也随之而来。
  2.1 隐性采访容易导致非正当的策划性新闻
  非正当的策划性新闻是指媒体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策划的新闻,它有时虽然能够得到比较有价值的新闻,但往往会扰乱社会秩序。
  《羊城晚报》曾在头版刊出过《本报记者在上海街头报警》的新闻。为了测试上海警方的快速反应能力,在得到有关部门的特许之后,记者冒充遭抢劫的外地旅客,向上海“110”报警。报案之后仅2分零10秒,先后便有4辆警车呼啸而至。
  很明显,这样的隐性采访是新闻媒体自导自演的,应该属于非正当的策划性新闻。110报警台、医院急救中心等,作为服务社会、为人民排忧解难的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如果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那就破坏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媒体记者的这种做法,明显是欠妥当的,甚至是错误的。
  2.2 隐性采访是媒介成为了商品化浪潮的牺牲品
  虽然隐性采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媒体的竞争力,使媒体立于不败之地,但随着传媒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新闻的卖点成为媒体思考的焦点,新闻也 因此更加模式化。时下,置真实性于不顾的隐性采访有所蔓延。怎样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怎样才能写出有卖点的文章?暗访!尤其是对一些小报小刊而言更是生存之道。于是,暗访歌舞厅、暗访美容美发厅、与按摩女面对面等等,一篇篇类似的甚至是雷同的报道被搬上了媒介。这些媒介要的只是吸读者的眼球,然后就是商家手中的广告费。这样,隐性采访使媒介成为了商品化浪潮的牺牲品。
  此外,隐性采访还会引起新闻纠纷、有泄露隐私、引诱犯罪、满足少数人的低级趣味等一系列的弊端。
  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有出台专门的关于隐性采访的《新闻法》来衡量隐性采访是否合法,关于它的是非曲折,社会各界也从很多方面作了深入的讨论。
  作为我们媒体的记者,在采用隐性采访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要权衡好它的利弊得失,要不违背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不违背法律的规范。尽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新闻纠纷,是我国的隐性采访报道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txlw/26145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