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通讯论文
摘 要: 近年来,主题报道在电视新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对于新闻容量小,信息量少的县级电视台来讲,做好主题报道不仅能破解上述难题,还能增加吸引力和感召力,如何进一步提高主题报道质量,摆脱形式呆板,内容空泛的现状,如何在传播理念、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上更加贴近受众,这是值得思考和实践的。电视主题性报道在提升电视台“含金量”的传播与推行中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主题性报道已成为影响主流化效果实现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主题报道; 瓶颈; 提升收视率
主题性新闻是指那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以及反映当前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的重要新闻和大型战役性报道.主题性新闻的形式很多:系列(连续)报道、新闻专题、深度报道、特别报道等都应包括在内。
而县级广播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要明确为农服务的宗旨与要求,找准节目定位,以“三贴近”为原则,抓住有意义、主题深刻的事件进行宣传报道,发挥电视的媒体优势,做出好听好看的节目。
笔者认为,县级电视台主题报道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1 围绕一个“农”字,以平民角度透视重大命题,增强报道的亲和力
当前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经济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在中国经济建设重心转移的背景下,县级电视台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县级电视台以服务农村经济为主旨,在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精神文化娱乐产品的同时,也把大量关于农村经济的信息、知识、技术传播给了农民。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规划、民生八大工程,陕南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都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这就为我们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们在做这些报道的时候,应该非常注意用百姓的角度和眼光去透视重大的命题,从而使我们的报道举重若轻,使重大主题报道走进寻常人心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近年来,我所在的镇巴电视台《镇巴新闻》就围绕中省市县大事要闻主动作为,及时跟进,先后开办了《小故事、大民生》、《身边的感动》、《辉煌六十年》、《党旗在我心中》、《民生2011》、《回眸十二五》等一系列紧跟时代主旋的主题报道,重点报道国家新出台的民生新政策新举措以及给众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在这些报道中,我们通常会从一个普通人的平凡事切入,集纳百姓的建议和心声,真正做到“访农家事,讲农家话,叙农家情”,由此引出大背景、大主题,找准党政工作与群众利益需求的结合点,以群众的视角来报道党委中心工作,以群众观点唱响党委工作的主旋律,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 围绕一个“准”字,周密策划,深入开掘,增强报道的权威性
主题报道体裁重大,内容深刻,真实决定着它的生命力。而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往往是任务重、人员少、时间紧,因此坚持在新闻策划上下大力气,避免“走弯路”。笔得所在的镇巴电视台在每一个主题报道开设之前,都组织记者编辑对县上相关行家里手、部门领导和业务骨干进行走访,邀请专家给报道组讲课,力求对主题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力求报道开掘深入、立意高远,恰入其分,准确无误。如《镇巴新闻》在开办《小故事、大民生》系列报道时,就对发改、教育、城建、农业、卫生、财政等多条战绕的专业人士进行走访,听取他们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并选择12家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作为采访对象,以权威的视角展现镇巴的发展和变化,由于报道之前对各项政策吃深看透,策划周密,整个报道围绕中心,宽领域、多视角、立体化地展开,深入浅出地诠释了“镇巴民生大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主题,群众反响良好。
3 围绕一个“活”字,多方联动,上下互动,增强报道的实效性
一个是表现形式上要“活”。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新闻策划重大主题报道时,越来越强调由“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移,在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中,我们遵循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有效设计载体,搭建平台,与网络等新媒体联动,及时广泛吸引观众点题、撰文,多方提出和分析问题,来提升报道的传播效果。在这方面,镇巴电视台在日常新闻栏目、专题节目、大型新闻行动中,通过开通游飞字幕、官方网页和微博,广纳雅言,博采众言,一部分新闻线索、观众评论通过网台互动得以实现,在对白血病患者贺德宝的报道中,我们采取与几个家电公司联合募捐的方式,把提前制作的主题宣传片,放在人口聚集的地区滚动播出,吸引了不少群众参与,随后,我们跟踪报道,持续关注他的病情,并在电视上开通互动栏目,扩大了社会影响。这些做法不仅使电视新闻报道与网络舆情产生良性互动,在展现电视台开放、包容、现代的形象同时还提升了收视率。
其次,运用电视手段要“活”,这是对主题报道的锦上添花,我们在做《灾后一年看变化》主题报道时,为真实反映2010年“7.24”洪灾后镇巴各镇变化,就主要采用了记者(主持人)出镜、非编图表、记者感言,群众心语等形式,深化了主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报道的权威性和可看度,节目更加突现出厚重感。
4 围绕一个“细”字,小中见大,做强细节,增强主题报道的感染力
“细节决定成败”,电视新闻亦如此。主题报道虽是大主题,大体裁,但往往细枝末节恰好是新闻中最微小、最生动、最传神、最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事实,用高尔基的话来说就是“细小而又有代表性的事情”。电视新闻细节是为主题服务的,围绕主题又能突出表现主题,细节的作用是其他画面以及任何生动的解说都无法代替的。用好细节,不仅能更好地实现以镜头说话,还能大大丰富镜头语言,使电视新闻变得更有活力、更有灵气、更有深度。主题报道细节包含在新闻的各要素中,可以通过画面、解说、现场同期声、音响、字幕等因素来表现。我们台在做镇巴籍独臂挑夫何天武在华山挣钱养家的主题报道时,就充分抓住他“拐棍拄地”、“单手抓链”、“小腿颤抖”、“额头大汗”、“表情从容”等许多细节,充分展现了一位身残志坚、乐观自信、压不垮推不倒的铁铮铮巴山汉子形象,节目播出后不但在社会上引起震撼,而且该报道在当年全省新闻评奖中还获得了三等奖,这就是细节的魅力和作用。
总之,主题报道是新闻媒体在多元社
会意识中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实现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不懈追求,各大传统主流媒体的主题报道正在逐渐适应媒介争夺加剧的大环境,发生许多积极的变化。因主题报道内容涉及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政策性、引导性强。但它同时也面临着规定动作多、局限性大,持续时间长、主题单一、信息重复等问题,容易造成受众视觉疲劳。只有不断创新报道理念和形式,找准薄弱、突破瓶颈,才能保证县级电视台主流媒体地位不动摇,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不动摇。
参考文献
[1] 胡智锋.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推进电视新闻改革.《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7).
[2] 刘永霞.论电视主题性报道的多维视角对主流化效果的影响 .《新闻界》.2008(2).
[3] 李桂东.浅谈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做好对农节目.《大众文艺》. 2011(16).
[4] 修晓娟.主题性新闻的缺失和对策.《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4).
[5] 张小军.主题报道创新和改革任重而道远.《声屏世界》.2011(1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txlw/261494.html
上一篇:信息网络环境下对播音主持的思考
下一篇:议媒体语言的“雅”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