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通讯论文 > 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研究

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研究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通讯论文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大众传媒开始出现并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并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大众传播方式的发展变迁为背景,对社会文化中消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然后在消费时代这个背景中对中国传媒文化所形成的主导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的特点以及发展进行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消费时代; 大众消费模式; 社会意识形态; 传媒文化
1 消费文化形成及其发展过程
  1.1 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理论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消费社会,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历史性。对于现代社会的分类,比较著名的就是鲍曼曾“生产社会”和“消费社会”的分类,这种将消费社会明确确认为一种社会主体意识形态的行为虽然不是第一次,但也是很有价值的。消费社会之所以会出现,并且能够代表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或者历史阶段,这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以及生产方式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变现在普遍认为是在福特主义的出现而造成的,发展到成熟阶段则是20世纪中后期后福特主义的生产方式被广泛地运用在生产当中的时候。福特主义特指对大型企业所进行的大规模生产总结,然后标准化,最终形成的工业体系。福特主义受到了许多社会研究学者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创造出了一种工人阶级能够承担的消费模式,于是史无前例的大众消费模式开始出现。伴随着成产力的不断发展,20世纪20年,消费社会开始出现,主要标志是大众不再仅仅对像食物、衣物等物质性商品有很高的需求,还对电影、电视节目等文化产品有很巨大的需求。
  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出现,消费文化开始作为一种价值观或者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商品的过度追求,导致了强调占有与花费的消费主义开始对传统的节约、简朴和自制产生巨大的冲击,甚至破坏传统的价值体系。同时不能得以满足的消费欲望和消费激情不断刺激着人们,导致了无止境消费行为的出现。消费主义对于人们价值观的不断改变,也促进了社会分层的出现,中产阶级借助大众消费的机会得以资产的累积,由于中产阶级也是有着很大消费能力的,所以不断升级的商品消费又得以能够调整社会关系,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消费文化也加大了社会分化的步伐。
  1.2 消费社会的发展过程
  20世纪20年代,消费社会初步形成,在此之前的就已经有了消费社会理论的研究成果了。在1899年,美国社会学家Thorstein Bunde Veblen编写了《有闲阶级论》,对美国上流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消费心理进行了消费理论上的阐述;在1990年,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George Simmel出版《货币哲学》,对社会时尚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20世纪60年代后,福特主义的生产体系需要庞大而长期的投资和过度依赖大型设备和工厂的结构上的缺陷开始显现。为了克服福特主义的弊端,一种针对消费人群的“弹性积累”生产模式开始出现,由于具有能偶产生出更多的适合消费者的产品,能够灵活多变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且可以缩短生产周期,特有的开发商、零售商和广告商以及消费者密切联系关系,使得这种生产方式具有迅速改变适应时尚趣味的特点。这种生产模式又被成为“后福特主义”,它的流行标志着消费社会开走向成熟。
2 传媒文化与传媒工具
  传媒文化是英语中media cu1ture的中文翻译,在不同的场合,可能被“媒介文化”或者“媒体文化”所代替,但是一个含义,都是指因大众媒介的社会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显现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社会文化现象。媒介文化以不同的媒介形态分为电影文化、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等不同的文化类型,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媒介文化具有广泛推行社会价值规范与建构社会价值意识的社会功能,是现代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由大众媒介所建构的一个亚文化系统,但其发展趋势正在从边缘文化形态进入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体系。
  2.1 传媒文化的形成
  传媒文化这个名词首次出现在中国是在《大众传播社会学》中,文中从媒介文化与社会意识进行的分析,部族社会的象征是口头文化,近代社会的代表是活字文化,而大部族社会则是由电视文化所连接起来的。之后在90年代,《文化和传播译丛·总序》的出版才引起了国内相关学者的注意。传媒文化是伴随着文化的媒介而产生的,许多的相关学者都对这种形成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意识形态和现代文》一书中,英国学者汤普森提出现代文化的媒介化是一个文化符号化的过程,随着这个过程的不断进行,文化的传播就越来越受到体制的组织化和媒介工业的技术的制约;同样是英国的学者尼克·史蒂文森也表达了对传媒文化的关注,并且认为研究传媒文化有着很大价值。传媒文化的外延现在已经不再有很大的争议,广播文化、印刷文化、电影文化、电视文化、网络文化都属于这种外延范畴。
  2.2 新的传媒工具出现
  大众传媒的发展经历了报业,近代广播电视的普及以及21世纪互联网的告诉发展几个阶段,主要的传媒工具由报纸、广播演变为互联网。社会文化的传播收到传播工具的制约。经济发展至今,电视、广播等传统传媒工具受到了手机、互联网的强烈冲击。由全球近十年的互联网发展我们可看到,用户由5.7亿增长至 23亿,每天使用事件由46分钟上升至 4小时,网站数量由300万增长至5.6亿,而最大社交网络由300万人增至 9亿人。由于手机与互联网的即时性和便利可得性,能够迅速传播大量的信息,并通过基于互联网的人际交往的自媒体在特定人群中产生迅速而深远的影响,如微博。作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现在全球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5亿,新的媒体工具对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首先是文化的快速传播;其次是不再受到距离、空间的影响传播;且传播突破了群体的限制。新媒介的出现对消费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例如:微博中的植入产品广告,转发并关注一定数量的好友,即可获赠某产品的信息,迅速的使消费信息精准的扩散至目标群体中并产生购买行为;消费信息在设定的初期,就会选择目标人群日常接触且喜爱的媒介载体进行传播。新媒介的迅猛发展,使得消费文化能够更紧密的更便利的在社会群体中进行传播。
3 消费时代下的传媒文化
  根据1947年库尔特·卢因提出的媒体“把关人”理论,大众媒介的传播是根 据传媒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而进行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传播信息的选择尽管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这里,我们将当代中国的历史时期按照消费文化的特点分为前消费时代和消费时代两个历史时期,研究这两个时期传媒文化的特点。
  前消费时代是指自从中华人名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开始,一直到三十年后的改革开发结束,而消费时代则是指1978年到现在的这段时间,之所以要这样划分,主要是以传媒文化的特点为依据的,前消费时代中国的主题传媒文化是更多的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之后消费时代的到来,中国传媒文化开始有不同的内容,形成了大众传媒文化和精英传媒文化并存的现象。
 3.1 前消费时代的传媒文化
  传播工具这在这个时期被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在建国前后,报纸、广播都被用作了宣传革命思想或者阶级观念的工具。不管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报刊,或者美国在中国自然灾害是通过“美国之音”宣传了资本主义思想,这些传播工具都被作为了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在前消费时代,传媒文化的阶级斗争工具性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和广泛的利用。毛泽东在1957年曾经说过报纸在各个阶级区分时期都是阶级斗争传播的工具。这句话明确表现了传媒文化在这个时期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在前消费时代,社会的生产力不高,生产方式也不先进,人们所累积的财富也不多,使非社会主流的文学艺术等传播文化形式没有足够的市场来发展自己,同时政府强调对传媒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定位,使报纸、电影还有广播成为阶级斗争工具,用来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极大的影响了传媒文化的发展,不利于文化工作者的创作,抑制了媒介文化的前进脚步。
  3.2 消费时代的传媒文化
  在1979之后,中国的进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消费能力也逐渐提高,传媒文化经历了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改革开放初期,以表达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探索进行的理性沉思、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或者作者自己的审美为主要主题的精英文化开始崛起,这种文化是以“伤痕文学”为主要代表的。在伤痕文化之后,接着出现了“反思文化”和“改革文化”等为大众文化的出现提供指导的文化媒介文化。
  大众文化的兴起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前进,从以邓丽君为代表的以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的通俗文化开始,虽然这个时候的通俗文化一直被政府或者社会意识形态压制,但毫无疑问,这种传媒文化的流行,正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为之后的大众文化合法化奠定了基础,之后中国的大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开始出现了电视剧、娱乐片等满足大众娱乐要求的文化媒介。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西方的文化也迅速涌现在大众视野中,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苹果产品无疑以独特的优势,成为西方文化产品融入中国的成功代表。社交网络媒体的兴起,成功的搭建了个人的媒体传播平台,这时的传媒文化附带了个人特征和社会群体的特点。
4 小 结
  本文通过对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分析来,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媒介形式演变进行了探讨,进而为研究传媒文化的特点奠定了基础。在对传媒文化的外在变现形式和内涵进行了分析了,对我国的传媒文化建国后传媒文化特点进行了分析,传媒文化由建国初期的国家性和阶级性,到改革开放后的大众媒介文化出现,并形成当下消费时代多种传媒文化并存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董天策. 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研究[J]. 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 赵泽润.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传媒文化大发展[J].现代传播.2012.
  [3] 洪婷. 探析技术理性主导下的媒介文化 [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1 (1).
  [4] 王爱华. 媒介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
  [5] 李桢. 手机媒介文化与社会区隔的双重塑造[M]. 西北大学.2010.
  [6].段京肃: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M] 南京大学 201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txlw/26149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