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信息安全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许多人一提到信息技术还是会自然然而然联想到计算机,因为在大家的认识里计算机更具体更直接,但若把信息技术完全等同于计算机技术,就是一种偏见,因为并非只有计算机才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信息技术教育也同样不等同于计算机教育。其实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本质的不同。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素养
1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教育的联系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2]。信息技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功能,凡是可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微电子技术。
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计算机教育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信息技术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和延伸。在信息技术授课过程中,计算机既是教师授课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现了对计算机教育的超越,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以提供人生的发展基石为宗旨,强调问题解决,关心生活实际。内容的选择范围更加宽广,融合了大众取向和技术取向两个方面的需求。包括一个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和五个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
2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教育的区别
在课程目标上,《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1]。针对这个总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一步说明了分目标。高中阶段的课程目标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及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计算机技术是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早期的计算机教育主要是依托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展的,自成体系,逻辑性强,明显有面向学科体系和面向社会需求的特点,而忽视了对人的发展的关注。
在课程内容上,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学习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操作与使用、程序设计、工具软件等等。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主要是学习一些信息技术基础、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从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来看,传统的计算机教育以“讲练结合”为主要教学方式,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而信息技术教育则寻求新型的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强调“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等教学策略的正确应用;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更加注重方法和思想的挖掘;进一步强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性、文化性。
从课程评价内容和方法来看,传统计算机教育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未能全面发挥评价教育功能。而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以建构主义为指导,重视过程评价。不只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采用同学之间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强调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计算机课程资源比较狭隘,仅限于计算机和网络,而信息技术课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电视、报纸、书籍、期刊、电话等媒体来学习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室、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
信息技术更有利于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整合,主要体现在上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作为其他学科教学的工具,通过“信息素养”的提升,还为其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其他学科内容作为教学案例,比如,在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以语文课本的内容作为素材对象;在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中设置与历史、地理等相关的问题进行实践;算法的教学也可以给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计算机教育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来培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本文来自《世界教育信息》杂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xinxianquan/224235.html上一篇:新形势下计算机信息保密与安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