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信息安全
摘 要:在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相对于传统的报纸、杂志来说,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等各种新兴的新闻媒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何增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当前新闻报道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几种方法。
关键词:增强; 新闻报道; 现场感; 方法
1 所谓新闻报道的现场感
也就是说,能够通过新闻报道来让受众感受到他们已经置身于特定现场情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对事实的报道,需要让受众感受到事实现场状况,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可信性,这是为何需要增强新闻现场感的重要前提。因此,增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2 当前新闻报道面临的困境
在现阶段,当人们打开我国的各种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之后会不难发现,那些真正可以吸引我们的眼球的、引起我们的观看欲望的、现场感比较强的新闻报道成了稀罕之物,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到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大话、空话、套话。这些新闻报道的模式化、套路化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其中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罕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闻工作人员缺乏基层新闻采访经历,不能够真正的将身子沉到水下去抓“活鱼”,这就导致他们不能够捕捉到最新的时事热点事件,造成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不强的局面。由此可见,目前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如笔者所言,存在记者不深入了解事件,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等现象,出现声画两张皮,严重影响收听收视效果。
3 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几种方法
3.1 善于发现细节 通过细节的发现,来发现细节描述细节,将受众带入现场。善于发现细节,就要求记者独具慧眼,发现新闻现场的动感,将看到的反映事物特征的典型情节、场景、场面、细节和片断,用眼睛来报道新闻,给观众呈现一个动感强烈的画面,用典型细节揭示主题。
3.2 用好奇的眼光去发现描述事件 记者是受众的眼睛,以受众的身份,应该用好奇的眼光去发现描述事件。记者只有在新闻事发现场用好奇的眼光去发现描述事件,才能够真正融入现场当中,才能真正认真细致地去描述现场,才能够做到在采访过程中精益求精,才能制作出生动、形象、准确、鲜明、现场感强的新闻作品。
3.3 现场报道,身临其境 记者应该深入现场,真正抓住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现场新闻。身临其境是新闻的生命,不论是日常报道,还是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报道,记者都必须尽可能地深入事发现场进行采访报道。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更具有真情实感,才能够赢得观众的信任,真正体现出新闻的实力、竞争力。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更应该做到身临其境,能够发出有力的声音,真正让观众了解事件的整个现实情况。
3.4 保证现场音效的充分运用 记者利用现场采访同期声、实况音响和现场解说,切实保证现场音效的充分运用,使听众和观众能够通过听觉来更好的体验到有现场感的新闻内容。可以说,如果能够保证现场音效得到非常有效的运用,就能够撞击受众的心灵、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这是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
例如,对于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的电视现场报道通过运用形象的现场解说和精彩的同期声,记者把这一突发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的喜怒哀乐真真实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当我们的胡锦涛总主席亲临灾区,用沙哑的声音深情呼喊:“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来抢救被困的人员,只要还有一线希望,百倍的努力来抢救”。在这一时刻,现场音效得到了充分运用,电视机前面的无数观众无不为之流泪感动,激励着中华同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3.5 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官 除眼睛发现外,记者用听,摸,感等办法,将现场通过电视无法看到的感受告诉受众。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就是指,人们通过“五官”来观察现场、感受事物,让现场的事实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使之产生非常强烈的感染力。所以,我们的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官,去仔细观察、认真感受新闻现场所展现出的各种各样的情况,真正捕捉到形象化、立体化的现场情景和典型细节,用极富“现场感”的描述吸引受众的眼球,让受众充满看下去的兴趣和对报道的认同,使受众受到强烈的震撼。
3.6 重视对现场旁观人员的描述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现场报道是以手持话筒的记者在现场的描述和采访为标志的,更应该重视对现场旁观人员的描述,这就要求记者能够针对观众心中的关注点、兴趣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对现场旁观人员的描述,从而做到能够抓住观众、打动观众,让观众能够通过现场旁观人员的描述来深入了解现场事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一方面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受众的心理的要求,同时更是新闻工作人员的重要使命。在将来的新闻报道实践工作当中,新闻工作人员需要继续贴近基层,做到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经常深入现场、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能够在实践中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
参考文献
[1] 吴其菁.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传播优势与报道艺术.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112-115.
[2] 周宝荣. 从传播学角度看电视直播.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35-37.
[3] 王雪东. 以“现场感”彰显电视新闻魅力. 才智,2009(35):52-56.
[4] 郭飞. 增强电视新闻现场感的三个要素.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5):20-23.
[5] 黄靖逢. 如何营造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效应”.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93-95.
上一篇:浅析电视主持人的魅力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