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信息安全
摘 要:
关键词: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因此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同,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技能培养就体现在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其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已是我们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其在工作岗位,为专业的运用提供更好的服务。
2.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
高职计算机基础是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进行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和信息的处理,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能更好地辅助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
3. 存在的一些问题
高职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师演示、讲解,学生跟随模仿的模式,面对不同的专业,采用一体化方式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课程设置中,教学内容未能与社会应用需求相适应,没有体现专业性领域的应用差别。学生在在学习考核过程中,由期末试卷,期末测试来评定成绩,缺乏科学性。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基于此,我认为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将会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
4. 采取的一些措施
4.1 教学模式的改变
高职教育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即强调培养目标具备职业化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素养,成为符合行业需要、胜任企业管理一线岗位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而在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中,应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为指导思想。有别于本科教育要求的“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学术、研究、设计类型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由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三个过程贯穿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加强实践技能操作,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注重实践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
4.2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从教学内容上体现高职特点,高职教育中的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情景学习成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
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我院组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老师在寒假、暑假深入到本地和外地的一些医院、企业、事业等不同单位,调查研究,与企业共同制定我院不同专业岗位的职业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构建学习领域和学习情景,如针对护理专业的EXCEL在住院病人的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财会专业的邮件合并在企业财务工资表数据的处理,临床专业的病历书写的排版编辑,旅游专业的宣传片制作等学习情景,使用计算机基础在专业岗位中得到真实的应用。
4.4教学手段
高职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精讲多练的课程,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在我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求老师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如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探讨中,通过课件展示方式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组成及其关系,了解计算机的简单工作原理,同时通过实体计算机的认识,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计算机的组成,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维护。
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学工具,教师与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相互交流,老师也能够及时地掌握学生实训的操作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指导,丰富了计算机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利用数字化网络校园平台,可以进网上的一些教学活动,老师可以进行作业的布置、批改,提供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学生上交作业,展示学习成果,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可以得到老师的及时指导。
4.5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所取得的成就、收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考核,可以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同时检查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我院的考试考核中,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项目实训、任务完成、实习报告等方式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以工作领域的专业应用,因此考试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形成过程化的考核。
4.6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集中体现,教材建设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培养方案及构建课程体系。高职计算机教材建设必须与当前高职教育的改革相适应,面向本地区,突出职业性、实践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教材要根据能力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尤其是根据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调整的整体走向,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基础与应用、继承与创新及统一性与多样性等关系[3]。
在我院的教材建设中,依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组织了多名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并有先进教学理念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配套的拓展与实训校本教材。教材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设计,注重将专业信息化处理能力引入到教学中去,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相关课程内容模块化,兼顾计算机技能考试,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融合。
5.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影响着生产、生活及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中高级人才所需具备的最基本素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担负着信息技术在各学科领域的普及与应用的艰巨任务,这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探索,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级人才。
[1] 杨天虎,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8,5
[2] 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第3期,2008,1
[3] 简祖平,李振陆,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5,第21期。
---------------
上一篇: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