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信息安全 > 视觉通货膨胀中的传统文化

视觉通货膨胀中的传统文化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信息安全


摘 要:近年来以市场经济为主要导向的视觉文化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大众的主要信息接受方式,海量的视觉信息打破了受众与大众传媒的对等性。传统文化作为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消费资源存在被使用失当的情况,主要体现为全方位的虚拟形态会造成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衰减,数字时代的易复制性带来了文化创造力被削弱的隐患,以及视觉文化市场化使传统文化有被边缘化的倾向。

关键词:视觉文化; 传统文化; 虚拟形态; 易复制性; 消费主义
   亚里士多德说过:“无论我们将有所作为,或竟是无所作为,较之其它感觉,我们都特别爱观看。”近年来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备受瞩目,视觉文化的兴起给文化产业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主流文化正以迅猛的速度从以语言体系为主的形态转向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表达的形态,这种转变在数字技术的纵深发展下显得是那么的不可逆转。如我国学者周宪所说:“我们正处于一个视像通货膨胀的‘非常时期’,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图像富于时代过剩的时期。”越来越多的论调声称,视觉文化成为主流意味着人类的思维方式正经历彻底的变革。但与坦然接受视觉洗礼的包容力相比,人们指认视觉文化的负效应的能力是微弱的,所以我们的文化难以不被视觉影像冲击、在视觉文化运用的过程中被使用失当。笔者从视觉文化的虚拟形态、复制性和市场主义倾向这三方面对传统文化所受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
1 全方位虚拟形态造成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衰减
美国学者尼古拉•米尔佐夫将视觉文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形象时期”、“现代时期”、“当代时期”。“当代时期”(1975年以来)的主导形态是虚拟形象。通过数字技术,现实中的人类再现现实,观看自己再现出来的更吸引人的现实,却在分辨拟态现实与现实上遇到困难。人们湮没在各种人造的环境里,忙于体验逼真、畅快的场面,却很少主动拷问自己:当我们成为了好的受众时,有多少人能承担起理解和传承视觉文化简单折射之下的深层文化内涵的责任。“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是说在反映自然时,我们要有自己的且是完整的主观境界,在审美时,应该涤除俗念,陶冶出澄澈无暇的心胸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一贯提倡的审美态度。文字乃至图像在古人的眼中最终是为思维服务的,传统文化追求的是画外之音。水墨的悠远和白描的绵长通过屏息凝神的欣赏才可以留意到那一抹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滋味。不过伴随着技术革新的浪潮,当传统文化逐步通过视觉的形式来传播时,他们走下了神坛。但不无遗憾的是,此时我们享用的,已经是快餐式的、美感被打了折扣的传统文化。现代人想要适应社会生存下去,必须寻找更多资讯,获取资讯离不开电子媒介,而视觉形象传达信息的简明快捷省时又是电子媒介传达内容中的首选,且现代生活的疲惫感更容易让受众沉醉于影像世界主动送达的感官刺激,倾向于拒绝亲身去寻找真实感受。
2 数字时代的易复制性带来文化创造力被削弱的隐患
阿恩海姆在他的《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创造了“视觉思维”这个概念,意指人们的思维活动是通过“意象”而并非是通过语言媒介来进行的。当人们想到某一事物,脑海中最先出现的是这个事物的意象,这个意象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单投射,它是经过心灵主动感知和思维总结后的结果,是“白马非马”中的那匹“马”。这种活动——知觉与思维天衣无缝的配合,是人类想象力最初的来源,也是一切文化产生的动因。科技的发展在促使文化形态更多样、文化扩散更高效的同时,打破了知觉与思维的平衡之美。海量的广告和影视作品让人们在应接不暇中丧失了同大众传媒的对等性。数字时代的易复制性飞快的拷贝着传统文化的表层意义。当人们浸淫在“类像”的世界中,知觉占了上风,心灵不再愿意主动捕捉,思维运转的速度减缓。视觉文化的易复制性通过消解人们的创造力,压缩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存空间。
影像模式也打破了传统文化的创作和审美方式。早期的人们进行创作的主要素材是取自于自然或实际的生活经验。以这种方式出品的文化产品有着对自然和人伦的深刻洞见,在多年后依旧能给人们带来震撼。但当视觉影像环绕左右而过多的占据了人们的精力时,人们对于创作的取材的注意力自然的落在了这些非直接经验的客体上,在此种境地下,大众接触的更多的是二手的、“类像化”的传统文化。我们看到了不断推陈出新的表达形式,却看不到传统文化本身的发展。传统文化不但在广度上被挤压,更在深度上被消解。
3 市场化的视觉文化有让传统文化边缘化的倾向
凡勃伦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了“炫耀性消费”的概念。他认为,社会上的有闲阶级总是要通过购买奢侈品来彰显自己的地位,但下层阶级与上层阶级并不是针锋相对的:工人阶级并不企图取代他们的管理者,他们只是试着去模仿。阿多诺的“生产偶像”概念以及洛文塔尔的“消费偶像”概念与其是有内在一致性的。广告图像的大量传播是我国市场经济体质和消费导向型社会带来的无法回避的产物,膨胀的视觉每天都在使人们忘记地域、身份、收入之间的差别,拥有虚假的幸福感。而由于西方世界的跨国传媒集团实际上掌握着全球大部分的话语权,我们的受众所接受的视觉冲击实际上也渗透着发达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当受众难以抗拒消费主义浓厚的气息时,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被打了折扣。文化的价值被直接用经济的价值来衡量,许多民族文化被包装为迎合西方消费者口味的流于形式的商品,这其实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削弱。
国内许多艺术家对借助新的媒介技术方法来留存和拓展传统艺术怀抱憧憬,多样的媒介传播方式在传统文化中的运用也无可厚非,然而走向大众并不能算做传统文化与形形色色力量抗争的胜利,虽然国内对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已有了深入的洞察,在保护传统文化上也有很深的觉悟,但在面对视觉全球化时许多人依旧不清楚应当将传统文化摆在什么样的位置,让它们既能很好的融入世界,又不至被别的文化过多冲击和利用导致空有经济的外壳、实无民族的内核。
人们如同身处充斥视觉产品的超级市场,更容易被选择的产品是更引人注目的那些。在这样的环境中传统文化显得无所适从—是坚守自己的内涵被人们逐渐遗忘还是放弃自己的真谛而沦为浮于表面的被消费的谈资。笔者谈论传统文化在视觉的通货膨胀中被消解,并不是认为视觉的膨胀与传统文化是不可调和的,而是忧心于以尊重后者为前提,且通过前者使后者得到好的保护和发展的实例在当下的消费导向型视觉市场中占的份额较小。传统文化正在呼唤媒介技术以正确恰当的方法去挖掘、培养它们的生长潜能。
参考文献
[1] 周宪. 视觉文化的消费社会学解析. 社会学研究,2004(5).
[2] 尼古拉•米尔佐夫. 王有亮,译. 什么是视觉文化.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4).
[3] 凡勃伦. 蔡受百,译. 有闲阶级论. 商务印书馆,1964(3).
[4] 阿恩海姆. 滕守尧,译. 艺术与视知觉.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4).
[5] 成颂,陈淑芳. 当代视觉文化的历史性考量.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xinxianquan/22572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