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信息管理
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技术资料,探讨如何将其应用到舞台自动化技术之中,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舞台技术 虚拟舞台
舞台技术的变迁历史是伴随着演出艺术的变化而发展的。新的技术被引进到剧场以后,方便了舞台技术人员的同时,也为戏剧艺术家的创作带来了新的艺术灵感。在当今科学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年代显得尤为明显,伴随着各地方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不断增加,许多种类的舞台戏剧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伴随着各地新老剧场的建设与改造,更多新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引入到剧场中。于是被科技力量所武装的舞台让戏剧在内容、形式上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伴随着变化而来的也有让人不能忽视的问题。为了实现舞台景物与现实的高度还原,舞美设计师往往将景物设计得非常逼真,于是很多大型景物被搬到舞台当中。虽然满足了视觉上的效果,但是不能否认的安全隐患也会成倍的提高。那么对其安装以及演出时的安全性进行预判也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而现代化虚拟现实技术正好可以满足这个需要,于是舞台系统的设计人员着手将这一功能引进到了舞台操作的系统中。
1 演出所引发的的技术需要
舞台艺术是一门由来已久的表演艺术,其中包含歌剧、戏曲、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舞台戏剧不同于电影电视剧等其他艺术表达方式,它更偏向于一次性的艺术表演。随着近些年来舞台戏剧事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方向来看,很多歌剧为了追求完美再现场景的艺术效果,正在越来越频繁的使用一些大型或超大型的景物。这样一来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进行搭建,不单如此,在技术合成中也经常会出现因设计师考虑不周而出现的景物尺寸不合适等问题。结果就导致了装台时间超过预期安排,产生加班、熬夜等情况。而且会连锁影响到之后的技术合成以及彩排的时间。不单提高了制作成本,也增大舞台技术人员的疲劳度。彩排时间上的压缩会使舞美人员与演员的节奏配合不熟练,休息不足的现场指挥与控制操作人员也会出现失误的可能。而这些都会成为演出中的安全隐患。正因为如此,充足的彩排与技术合成在正式演出之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初期的装台时间舞台机械往往是以被动配合为主。大部分问题往往不会在这个阶段暴露,只有在技术合成阶段才会体现出来。而此时各方面而来的信息量往往是呈现几何式的增长,让人难以招架。若能够将其中的工作进行有效分散,将一些明显的问题工作提前到项目前期去做,不但可以有效减少返工情况,也会让舞台机械自动化部门在合成彩排和演出中应对得更从容,避免事故的发生。排练过程也会更流畅,达到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通过三维模拟提前对舞台剧目进行预演设计在整个演出系统中是很有必要的。为此虚拟现实技术被引入到舞台系统中。
2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也称灵境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它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现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网络、可编程处理器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已成为各个方面的热点,并且已被广泛应用到医学、军事、工程设计、电子娱乐等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并且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功能就是让用户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下模拟、推演真实场景的变化。而这一功能的特点也恰巧符合之前提到的舞台艺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3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
而现如今,虚拟现实技术渐渐也进入了舞台系统当中,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艺术结合了起来。虚拟现实技术被应用到舞台中,其目的并不仅是将剧院、布景等简单的三维化,而且希望通过2D或3D图纸建模之后使得虚拟工作可以代替现实工作。这样通过科技手段来减轻舞台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其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如今为了最大化收益,各个演出公司都在研究如何将技术合成时间压缩到更短的情况下。剧目的演出规划时间也在缩短,这样一来就更加需要虚拟现实技术在剧院中应用的成熟。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虚拟技术在剧院中的功能将会不断完善。也许在不远的将来系统不单可以模拟布景、舞台的迁换运动方式,还可以对景物的材质、吊点的力度进行判断等功能。而这也应该是未来虚拟技术在舞台应用所追求的目标和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与网络、多媒体并称为21世纪最具前景的三大技术之一的虚拟现实技术,必然会在未来的舞台机械行业中大放异彩。
4 结语
艺术创作的本质在于给观演者带来感动、愉悦、享受,艺术借助科技之力,使得演出绚丽多彩、美轮美奂,更具有视觉冲击。本文所讨论的虚拟功能理念在当今的演艺界中可能还不够成熟。这样的观点也有待于和业内同行们进一步推敲和验证。
参考资料
[1]郭巍.信息与电脑(理论版)[J].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0(05).
[2]钟睿.舞台机械自动化技术与演出艺术创作关系的思考[J].演艺科技,2013(07).
作者单位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市 10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