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应用电子技术
摘 要: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正常存在的现象,笔者深入分析歧义现象的内涵与外延,详尽剖析新闻语言中经常出现几类歧义现象。最后,文章讨论消除歧义的方法,对新闻撰稿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新闻语言; 歧义; 歧义的消除
1 歧义的内涵与外延
歧义是一种意义和表达形式不一致的语言现象,即不同的意义用却用相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同形是产生歧义的必要条件,包括了同语素、同词、同语序和同音。歧义与多义、语义模糊、语义笼统三个概念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多义一般由多义词造成,并且这些义项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语义模糊是指语义所反映的对象边界不清楚,这往往是由客观概念的外延具有模糊性而决定的。语义笼统由概念的概括性造成。比如,“灯”一词的语义是笼统的,可以指台灯、路灯、吊灯等各种类型、材质的灯具。此外,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可做不同理解,产生无限多的意义,但这不属于歧义研究的范畴。而不同人对同一语句、词语的不同理解,也不能算作歧义。最后,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正常存在的现象,它和语病现象有着本质的区别。
2 新闻语言中的歧义现象
歧义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以准确、精炼见长的新闻语言也不能例外。同时,对新闻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信息的精确、顺利传递。
2.1 简称造成的歧义 简称的使用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信息传递效果,但如果使用不当,把不同的意义压缩到相同的语言形式中,则会造成歧义。比如:1)英人笔下的乾隆盛世:贫富差距之大世所罕见 (新华网新闻中心 2011.10.27)。“英人”一词本指智慧和才能超群的人。此句中的“英人”如果按照“才智超群的人”来理解,是完全可以的。但看过后面的详细报道,人们才会明白这里的“英人”是“英国人”的简称。2)被控谋杀两岁亲生女 美妇获判无罪震惊全美 (《深圳晚报》2011.7.7)。句中的“美妇”所表达的并非人们熟知的“美丽妇人”一义,而是“美国妇人”的缩略语。
2.2 同音造成的歧义 语言中存在着大量同音、不同义的字词。这些字词如果出现在报纸新闻中,因为有字形上区分,不会导致歧义;如果出现在电视新闻中,单纯通过播音员的朗读,无法区分两组不同的字词,歧义也由此产生。比如:3)“越剧”和“粤剧”。
为庆祝建党90周年,主旋律题材的新派粤剧《刑场上的婚礼》,日前与北京观众见面。(《朝闻天下》2011.5.22)。越剧和粤剧是两个在发源地、唱腔、曲目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的剧种,但两词的语音形式完全相同,所以在口语中无法区分,容易产生歧义、造成误解。4)“致癌”和“治癌”。最近网络上开始流传一则关于牙膏中的三氯生抗生剂可以致癌的消息。(《黑龙江卫视新闻》2011.9.7 )。“致癌”和“治癌”意义大相径庭,语音形式却毫无分别。所以,二者在语流中容易混淆。例(4)可以理解为三氯生抗生剂导致癌症,也可能理解为三氯生抗生剂治疗癌症。
2.3 组合造成的歧义 这是一类由于两个词、两个语段之间有不同的语法、语义关系造成的歧义。比如:5)尽管母亲丢下她和两个妹妹离家出走,但是小孙并不记恨她。(新浪网新闻中心 2008.6.12)。这句话可以在“她”后面划分出语法、语义的第一个层次,也可以在“两个妹妹”后面划分出语法、语义的第一个层次。相应地,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母亲丢下小孙、也丢下小孙的两个妹妹之后离家出走;也可以理解为母亲丢下小孙之后,带着小孙的两个妹妹离家出走。6)美国与墨西哥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新闻直播间》2011.9.9)。例(6)是《新闻直播间》中一则新闻的标题。其语法、语义的第一个层次可以划在“美国”之后,也可以划在“美国与墨西哥”之后。因此,这个标题可以理解为美国的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墨西哥的部分地区也发生了大面积停电;也可以理解为美国全国发生大面积停电,而墨西哥只有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
2.4 预设造成的歧义 预设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哲学领域。它是隐藏在句子或语段之间,需要人们通过逻辑概念、语义、语境等推导出来的某一句话的背景信息。比如,“他的电脑坏了”这句话的预设是“他有电脑”。而“这座中学的校长姓张”和“这座中学的校长不姓张”的预设都是“这座中学有校长”。
预设在新闻语篇中的正确运用,可以增添感染力、概括力、生动感。比如,“卡扎菲身在何处?”是2011年5月28日的《新闻直播间》中一则新闻的标题。通过这个简短的标题,人们可以推断出“存在一个卡扎菲”“卡扎菲不知所在”“目前世界正关注着卡扎菲的去向问题”“卡扎菲是一个重要的人物”等一系列的预设。
但有些新闻语言中的一部分歧义现象,也是由于预设不同而造成的。比如:7)财政部和住建部昨天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要求避免建筑外形片面追求新奇特。(吉林卫视《新闻参考》2011.5.12)。8)11日成都正式发文严禁非法打捞“地沟油”,规范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华西都市报》2011.7.19)。例(7)的预设有两种。第一,建筑外形追求新奇特的做法都是片面的,必须避免;第二,建筑外形可以追求新奇特,但不能片面地追求。例(8)的预设也有两种。第一,打捞“地沟油”的行为是违法的,必须严厉禁止;第二,打捞“地沟油”的行为存在非法与合法两种,非法打捞必须禁止,但合法打捞不必禁止。
3 余论:新闻中歧义的消除
综上所述,歧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它对信息的传递造成一定的阻碍。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表达方法,歧义也是可以消除的。首先,使用简称要适当。简称往往是通过抽出原词语中的主要语素创造出来的。当抽取出来的词素或语素重新组合后,与语言中原有的另一词语相同时,我们必须放弃这个简称,使用全称。其次,利用语境消除歧义。如果语境中提供的背景信息充足,观众或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正确判断,从而自行排除因同音、组合及预设造成的歧义。这就需要新闻编辑记者在上下文中提供完整的情景、场景和文化背景。再次,利用停顿和标点符号消除歧义。比如,例(5)传达的是小孙的妈妈丢下了自己的孩子离家出走,所以应在“尽管母亲丢下她和两个妹妹”和“离家出走”之间加上逗号。
另外,汉语中有一部分歧义是由于重音位置及停顿位置不同造成的。比如,“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根据重音位置的不同,可以有完全相反的两种理解。如果重音落在“就”上,全句表达出报纸很贵,七个铜板才能买到两份报纸的意思;如果重音不落在“就”上,全句表达出报纸便宜,七个铜板可以买到两份报纸的意思。类似这样的语句如果出现在报纸新闻中,需要编辑、记者在语境中给出足够的背景信息,让读者根据上下文推导出正确的语义;如果出现在电视新闻中,需要播音员整体把握语境,准确调整重音及停顿位置,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观众。
参考文献
[1] 赵元任. 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语言学论丛,1959(15).
[2] 朱德熙. 汉语句法中心的歧义现象. 中国语文,1980(2).
[3]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
上一篇:试论新疆纪录片的发展沿革
下一篇: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