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应用电子技术
摘 要: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影和电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播工具,从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部门,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文化信息结构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电影艺术的发展历史是一代代电影艺术家不断探索电影发展规律,不断挖掘电影艺术表现能力的过程,电影作为一门最为年轻的综合性艺术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行走。
关键词:大众传播; 视觉文化; 消费文化; 传统文化; 地域文化
1 电影和文化间的相互构架
当今世界,消费主义蔓延全球,人们已经不是单纯的消费产品,而是消费虚拟的符号。当文化进入消费领域时必然成为了消费文化,无形中也成为了产品。目前,视觉文化的到来影响着电影、电视、广告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视觉效果而忽视文化本身的存在价值。而电影是通过视听语言来传达主题,通常视觉画面的冲击往往是短暂的并不能达到很好的影响效果。因此电影必须能够很好的将视觉和主题相互融合才能对受众起到最优效果。实质上电影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每一部电影都拥有自己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导向,传播的过程就是一种理念的扩散过程。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它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当广泛而与此同时电影的发展也是需要政治、经济、文化为基础,他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作用。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电影作为一种传媒工具,它的宣传作用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我们传统观念中认为只有主旋律电影才是宣传,其实不然,电影本身无论是何种类型它作为影像传播来看都具有宣传作用,都是一种文化的影像资料。
2 中国电影中地域文化类型分析
在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历史环境的影响,一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都存在着自身的特点。长期都将电影视为一种宣传手段,多是为了弘扬主旋律电影,正是这种现象给很多受众留下“高大全,假大空”的印象。当然,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这种现象有所好转,电影的类型也越发多样化,传播的文化理念也越发宽泛。中国电影正在以多元化的道路发展,在世界电影中也拥有了地位。华语电影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域传播的文化类型截然不同。(1)大陆:长期以来大陆的电影发展都受到相应体制的制约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文化传播方面都是遵循着传统的规律,多以民族文化为基础进行传播。早期,中国电影多是以影戏传统为基础,《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小城之春》都离不开“影戏”。然而,这是当时特殊环境下的一种文化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从内容上来看并非有优越之处但是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对电影的初步发展也起到了帮助作用。从第一代导演到第三代导演的作品都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为基础来创作影片。直到第三代导演谢晋开始拍摄故事片,这才是通过电影自身特点来传播文化的一类影片。随后第四代导演开始探索电影的发展道路,他们拍摄电影的精神支柱来自于他们对于电影的狂热。在这期间出现了众多的知名导演和演员,他们的影片中多传达的是传统文化。影片《老井》最为典型,对于西部文化的迷恋完全反映其中,无论从演员的穿着服饰还是从内在的传统观念无不体现出传统文化和西部文化。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受到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影响很大,当他们独立拍片时起初依旧会选择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部文化。从张艺谋早期的众多影片来看,《菊豆》《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都带有很强的传统文化观念和西部文化观。伴随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大陆电影在传播过程中也开始多元化,对于好莱坞文化逐步开始关注,这样以来出现了众多的大片,张艺谋拍摄《英雄》《十面埋伏》陈凯歌拍摄《无极》,暂且我们不评论影片本身是否好坏但是从它对电影发展的价值来说是无法否定。当然,也存在一些小成本电影,2012年赚足眼球的影片《失恋33天》所传达的俗文化,让观众看后会觉得亲切实际。此外我们不容忽视的是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王小帅、张元等。他们触及中国的敏感话题,拍摄小人物的生活,在90年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这样的影视文化拍摄理念对于社会是有一定的警醒作用。(2)香港:香港电影一直来都在传承香港文化,无论是早期邵氏公司的武打片、周星驰的喜剧片还是“明星制”的爱情片无不向外界展示香港文化。由于香港的特殊性使得在文化观念上和大陆有着一些明显的差异,然而正是地域差异让观众产生很强的探索心理,愿意去了解欣赏港片。在港片的传播过程中,武侠片、喜剧片和爱情片传递香港文化是第一要务。武侠片可以称得上是人们认识香港电影的开端,20世纪60年代的“邵氏”电影在中国电影史的地位上是重量级别。当华语电影处于低谷的时候,“邵氏”电影是困于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它不仅是香港电影的辉煌也是华语电影走向未来的桥梁。《独臂刀》《七侠五义》《大刺客》和《金燕子》这些武侠片在当时都是取得高票房影片。然而40年后的今天,武侠片依旧辉煌并且走向了好莱坞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李安将《卧虎藏龙》制作成在奥斯卡中斩获大奖的华语电影;演员成龙、李连杰、章子怡和杨紫琼都进军好莱坞在面向国际化大市场的大制作中演绎武侠故事。喜剧片的真实目的是从压抑中获取自由、夸张的表演释放压力、运用否定讽刺等方式对现实的暂时逃避是港片中喜剧电影的一大亮点。周星驰的影片看似轻松,带给人们欢乐。而实质是对于现实的暂时逃避,“无厘头”是对他的电影作出的特定评价。正是这样的一种表演方式让我们能够轻松、欢笑。香港喜剧电影从周星驰的《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少林足球》到后来的《暗战》《暗花》《金鸡》一直都是香港文化的一种特殊传承方式,是香港人身份的认同。大多数的爱情片没有什么太多的差异,港片在以香港文化为背景之下选择俊男靓女“明星制”是它的特色。当然,香港明星一直来都是我们追捧的对象,对于港片的爱情故事片而言必然会选用本土明星出演。对于香港的爱情故事片,赚足眼球的是演员的美感和叙事方面的文化传播,讲究的是让观众通过故事感受香港文化。(3)台湾:台湾电影的创作始于1925年“台湾电影研究会”的刘喜阳编导的长故事片《谁之过》。由于当时的台湾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那段时间电影没有取得什么大的发展。直到1945年10月台湾光复中影公司的出现标志着台湾电影正式进入创作。
我们不难从《童年往事》《一一》《鼓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影片中看出台湾电影传承的多是“现实”“乡土”文化。在大多数台湾导演眼中否定电影的娱乐功能,强调电影的社会意识形态。无论是在过去还是今天我们都不难看出这点,当下台湾电影还是会关注本土化的社会形态。魏德圣导演的《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都是反映台湾本土文化,正是本土文化的反映让更多的观众能够了解到台湾历史。电影传承的不只是简单的故事,它所承载的是一种社会形态,文化。不同地域的影片都存在着不同的责任,中国电影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发展到今天,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大陆、香港和台湾电影的发展各具特色,正是三种地域差异的相互融合才使得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中拥有重要地位,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更为全面的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电影,了解中国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钟大丰,舒晓鸣. 中国电影史.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25-30.
[2] 罗卡,法兰宾. 香港电影跨文化观.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
[3] 黄红宇,曾妮. 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9).
[4] 饶曙光. 华语大片与中国电影工业. 上海大学学报,2008(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yydzjs/23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