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智能科技 > 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教学发展策略分析研究论文(共7篇)

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教学发展策略分析研究论文(共7篇)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智能科技


  随着移动互联网设备的迅速发展,功能丰富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也是层出不穷,大量开发周期较短的产品的现状并不理想,这些移动互联网产品在设计与使用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了促使移动互联网产品,能够得到有效推广,同时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就需要进行必要的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研究。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第1篇:工匠精神对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指导意义


  如今,移动互联网产品行业发展迅猛,截至2016年底,全球共有200万款产品,涉及出行、饮食、新闻、艺术等一切用户日常基本需求的活动领域。在巨大的利润诱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为抢夺用户,在低耗时、不完整的流程中设计产品,这一系列的行为导致诸多的问题出现,最后致使用户流失。本文将基于工匠精神的积极价值对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展开系统分析,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理论参考。


  1目前移动互联网产品存在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从战略规划到上线运营一共分为三个阶段:策划阶段、开发阶段、运营维护阶段。而移动互联网设计阶段可细分为以下几步:立项(战略规划)—用户研究—概念设计—原型设计—界面设计—视觉设计—前端开发—用户体验测试—产品完善—产品上线。


  在如今“快鱼吃慢鱼”的互联网经济时代,大部分公司将“快”视为致胜原则,有些产品从研发到上线甚至不足1个月。众多以低耗时为原则的公司并不会按照严格的设计流程来研发产品,它们可能会直接跳过其中一两个流程或者缩短某个环节,以节省时间。用户研究是整个流程中最容易被忽视但又最重要的环节。移动互联网产品不同于传统产品开发,它们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他们是谁、有何需求、使用习惯是什么等,都需要真实的调研观察作为支撑,而不能仅靠产品经理的经验。


  在这种浮躁的以“快”为原则的设计现状下,产品经理、设计师、研发人员普遍缺乏一种沉下心思做设计的“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此,笔者将这一理念引入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


  2工匠精神


  在介绍工匠精神对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之前,有必要对工匠精神等相关概念进行厘定。工匠精神(craftsmanship)是指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1]“互联网+”时代的新工匠精神与产品创新的界定,我国学者肖群忠和刘永春在《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就总结道:“尚巧”的创造精神是工匠独具一格的精神特质之一,“求精”的工作态度也是工匠精神所体现的特质之一。[2]


  工匠精神通常体现在传统手工艺生产中,对产品精雕细琢,对精进品质不断追求。在现代社会,对工匠精神有了新的解读,它提倡不断地去探索、创新,不断地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不断学习、坚持把工作做好的基本精神值得各行各业学习。本质上与粗制滥造、马马虎虎相对立的工匠精神对“浮躁”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有指导性意义。


  3工匠精神对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启示


  3.1有助于移动互联网产品体验的提升


  在工匠精神中讲求做好每一个环节,不管多繁杂也不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因为仅注重效益,产品的质量便会下降,随之用户购买量也会减少,这将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以“快”为原则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催生了一大批产品,但那些在不完善的流程中或者在不真实的调研数据中生产出的产品往往寿命不长。在移动互联网产品中,用户希望从快速的研发中放慢脚步,追求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创新,企业希望快速上线抢占市场、抢夺用户,两者的关系看似对立,却相互关联。产品的优质体验决定用户对于产品的黏性,用户量的增多促使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利润,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需要吸取其精神,完善每一个环节,不因眼前利益而忽略某些环节。


  3.2有利于设计师能力的提升


  人们容易将工匠与手工造物的匠人联系在一起,但匠人的所指范围较大,它代表一群专注从事某行业的人,他们不追求眼前利益,着眼于长远发展,设计师也应该具备这种精神,并将这种精神渗透入血液中。设计师需要抱着对设计对象的美好期盼,对设计能力的不断革新和积累,经过长期不息的探索和沉淀,形成了一种刻意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它促使设计师与设计对象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使设计对象不再像一件无生命的物体,设计师将丰富的情感注入产品中,注重对细节的完善,提高用户体验。这是当今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应该推崇的。


  4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工匠精神是值得传扬的,但并不是让我们回归手艺生活,而是取其精髓,吸取其对当今设计有益的元素运用到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将其精神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虽然其不一定能决定产品的成功与否,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产品起到保障作用,保证优质精品的产出。可见,弘扬传承工匠精神对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谢文婷

  第2篇: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及用户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用户与移动互联网产品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起来。为了促使移动互联网产品,能够得到有效推广,同时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就需要进行必要的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研究。因而文章针对“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及用户”展开分析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1关于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策略研究


  对于目前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研发过程来说,产品策略是决定产品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存在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一个重理工具。它体现、阐述和计划了面向用户那部分不隐蔽的内容,也涉及到了相关的运营、市场以及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在广阔的移动产品市场中,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策略应当对具体产品的产业链、内容和创新速度给予足够的重视。它不仅指导着研发计划的设计,还推动着实施计划的过程。


  1.1产品策略的制定方向


  我们认为,对产品机会的评估应当从产品的价值、产品目标市场、市场的规模、衡量指标或者收益指标、竞争的格局、自身优势、营销策略、解决方案的要求等十个方面进行思考,找到最合理的开发策略,达到同时节约时间与金钱的目的。鉴于移动互联网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快,产品的形式多,我们认为,针对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策略可以从目的、市场、利润以及竞争者这四个基础方向进行研究讨论。


  1.2“WSPC”思维模式与思维方法


  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在规划的开始阶段,都需要考虑将产品投放到市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这就是产品的概念逐步形成的阶段。概念的形成,主要将受到现有产品的启发,设计者考虑到的需求及用户的隐形需求等方面的影响,与此同时,还需深入调研产品市场和行情。对消费市场的准确分析理解,可以高效地推进产品的调研。一个成功的产品中,设计者总会注意到市场业务中那些具有潜力的空白地区,这样能够简单的达到预置目标。


  例如:白领人群往往过着快节奏的生活。随着这种生活方式的逐渐蔓延,方便、快捷、而又个性的产品具有强烈的市场需求。像手机客户端大众点评等生活服务类的应用软件,就是利用了早期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空缺,满足了大众对此方面的需求。此外,还通过发放优惠券等附加型服务,吸引到更多用户下载本产品搭建了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


  利润的初步估算,意味着对产品的前景进行估计,这也是承办企业、领导阶层及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利润与具体的商业模式相关联,包括了产品所能够创造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利润中,游戏占据的份额最大。游戏的盈利模式是针对个人用户的,用户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缴纳一定费用,是当下一种典型的商业模式。最后,竞争者分析是产品规划过程中的凭据,其分析结果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发现,并且制定产品中独有的特征和功能。


  1.3关于最终策略的制定


  产品策略的制定,需要结合生命周期的每一个具体阶段,判断产品的重点,产品策略的制定既应当拥有前期数据的支撑,还应该用进步的眼光,把握好整个产品的定位,根据长期的目标对核心策略进行确定。


  产品的最终策略应当按照饥饿期、温饱期以及富裕期的顺序进行按序制定。饥饿期指的是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由于现有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开发者必须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将产品开发的成本降到最低水平,规避存在的风险。温饱期阶段,现有的产品基本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然而产品的细节仍然需要完善,应该增加更为丰富的内容。产品在进入富裕期之后,可以满足各个阶层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是需求层次中最高的一个阶段。同时,每个时期的策略应当依据市场变化、产品细节增减及用户的需求等可变因素进行适度的调整。


  2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设计研究


  产品在拥有了详细的规划和营销策略之后,研发开始进入设计阶段。设计更强调用户体验(UED)的重要作用。在体验设计中,其核心是为了突出用户感性的价值,研发出更加生动的产品,创造更好的体验。例如,Chrome浏览器由于其简洁明快的界面以及快速的体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吸引到大量用户,从而取得成功。苹果手机与苹果应用商城的结合,彻底更新了手机行业及其商业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


  一个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必须得到产品策略的支撑,因为它是进行产品设计的样本。为了将产品策略和产品设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设计师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制定产品策略的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具体的设计阶段给予用户体验足够的重视,产品才可以具备在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条件,并在激烈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竞争中取得最终的成功。


  3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开发已经逐步成为广受欢迎的新型互联网模式。为了开发出成功的产品,设计者可以从目的、市场、利润和竞争者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到恰当的产品策略。同时,对产品最终策略的制定应根据产品特性进行,依据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制定,此外,不同时期的策略也可进行适当地调整。同时,拥有清晰的设计步骤是非常重要的,但也应当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小幅度的调整,设计师应做到基于良好用户体验的高效设计。


  作者:杨倩

  第3篇:移动医疗互联网产品设计中“表单”与“评测”的优化


  移动医疗近年来已成为国内互联网领域关注的重点。移动医疗类产品却因为其医学属性和用户的特殊性和普通App有着很大的区别,“表单”与“评测”就是其中有代表两个部分。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这两个部分进行合理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提升移动医疗应用的用户体验。


  移动医疗(mHealth),是指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ad、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移动医疗的概念2011年开始进入中国,其产业规模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公司进行移动医疗类App的开发,越来越多的患者使用这类App对自身疾病进行管理、监控。由于医学对疾病的控制与诊疗需要大量量化数据,而这种采集往往通过表单与评测的方式在App种进行。与此同时,这些表单往往复杂而难以填写;评测常常全是文本答题,用户难以坚持使用。


  结合在移动医疗互联网产品设计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途径可以对App种“表单”和“评测”部分进行优化,从而提升整个移动医疗App的用户体验。


  适当安排表单出现的时机


  身为患者的用户使用App产品普遍具有较强的结果导向,如果在打开产品之初就要求用户填写大量表单、基础数据,用户可能不会再继续使用这款产品。


  我们可以把繁琐的表单分拆为2-3个小表单逐步让用户补齐数据。也可以把这种表单设置在用户即将取得结果之前,在心理上减轻用户的难度。很多时候用户并不是“我完全不能去填写这么复杂的表单”而是“在这个时间点上我更愿意去做别的事情”。


  表单与评测使用恰当的文本描述


  复杂表单的填写往往是为了满足医学上数据的要求,因为这种医学属性,表单常常充斥着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以至于用户在填写时也不能完全明白其意思。


  在设计表单时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转化,将生硬、冰冷的医学术语转化为用户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这样不仅用户能更好地理解表单含义,在心理上还更具亲切感。例如在哮喘发病记录的评测中有一道题目考察用户发病时对活动范围的影响,这道题给出的文本内容是”活动受限“,我们可以将文本改写为”您是否因为发病不能外出活动“或者”您是否因为发病需要就地休息“这样用户理解更通俗一些。


  通过动效设计减少评测的枯燥


  常规意义上的”评测答题“绝大部分是文本答题,传统文本答题枯燥乏味,在长时间答题的过程中用户容易疲倦从而导致错误。我们可以通过动效设计(MotionDesign)来改善评测的体验。


  优秀的动效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预触发,该状态的作用是向用户暗示:这是一个开关,可以点触。


  (2)触发,触发是指一切交互行为的开始,它由控件、控件状态以及标签组成。


  (3)运动,运动是动效的主体,通过设计好的场景物体运动来表现需要向用户传递的信息。


  (4)结束与反馈,动效结束需要给出明显的信号,向用户表明:这一行为已经结束。动效运动的过程种如需用户交互操作的,在这一阶段需要给出明确的反馈或答案。


  同时,不是所有类型的答题都适合转化为动效的形式。适合转化为动效的评测有以下一些属性:a.题干信息量本身不是太大b.相对比较有画面感和故事性c.用户需要长期进行答题或评测。信息非常复杂的题干其实不适合用动效的方式来表达——对信息的表述是第一位的,不能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而降低了信息的可读性。


  大输入量的操作不宜在移动设备上进行


  文字输入是移动端的软肋之一,不管手写输入还是键盘输入,操作效率都很低。部分医疗表单(特别是涉及到基础数据、病历等)需要大量的输入,这种类型的表单就不再适合在移动设备上完成,最好当杜开发网页版,在更大的显示器屏幕和键盘上进行录入。这种录入的用户体验更好而且录入的出错率也会较低。


  另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在移动设备上还是网页上的录入都最好设置自动保存,以免用户不小心退出前面的输入全部丢失。


  使用移动设备传感器或可穿戴设备协助采集数据


  例如,在哮喘病的日常监控中需要通过答题评测采集日常发病情况以及阶段性病情(ACT评估),但如果通过蓝牙和手机连接的“峰值流速仪”就能把这种采集更多让机器去处理。机械、重复的工作尽量让机器去处理,这是移动产品设计中得一个重要思路。


  “表单”与“评测”虽然只是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两种部件,但对移动医疗应用的用户体验却至关重要。只有考虑到移动医疗产品的特殊性已经该类App用户群体的特殊性才能真正把这两个部分设计好。


  作者:金荣皓

  第4篇: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教学探讨


  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在于产品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产品的创新需要优秀的产品设计人才,这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生存发展与壮大的关键。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总体上不太适合创新人才的培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对于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目前国内各等级院校开设相关课程的专业,都制定了不同学时、不同方法,内容也各有侧重的教学大纲。有的高校偏重于技术的培训,有的高校偏重于UI的设计,也有的高校借鉴了互联网产品的设计思路,但目的都是为了把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学生塑造成具有全面完整的创新能力的人。互联网与移动互联产品设计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出学生丰富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创作,为企业培养适格的设计人才。


  为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与较强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主要分成三大块:一是理论基础,该课程以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的理论为指导,重在设计心理与用户体验。二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激发,此为该课程的重点。第三部分为实践项目的培养与训练,在该部分中会与校企合作单位联合培养。


  在如何引导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上,英国爱丁堡陇比亚大学艺术与设计产业学院副教授宗诗婷博士的心灵编制工坊做了有益的探索,她的分组互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心灵编制工坊的启发下南航金城学院艺术系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将其方法优化后延伸到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教学中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体上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以互动设计的基本方法为理论指导


  该课程以互动设计与用户体验的相关知识为理论基础,在进行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以前,需要对与互动设计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有简单的了解与认识,对人因工程、界面工程、可用性工程、使用者经验设计与信息架构有较好的掌握,对用户体验有较好的掌握,对服务设计有基本的了解。


  2实践上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的步骤:


  2.1材料准备


  为比较直观地展现与提炼优秀产品的优质基因,需要准备竹签、两种以上色彩的便签条、LED灯泡与细绳子若干。


  2.2分组与产品借鉴


  5-6个学生分为一组,在其中一张便签上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印象最深、认为最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名称。然后总结出该产品最能打动自己的几个亮点,在其他色彩的每个便签上写出一个关键词,每个产品写出五个左右的关键词。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优秀产品的认识并提炼出其优质基因。


  2.3组合


  把便签用竹签串起来,串的时候,务必保证有产品名称的那张便签在第一个,剩余的几张带有关键字的便签随机等距串在准备好的竹签上。每位同学一串,完成这一步操作后每组应该有五六支竹签。然后每组同学将本组的竹签组合成一个立体形状,三角体、方体均可。组合完毕后将其用细绳悬挂起来,以便展示与交流。


  2.4互动交流


  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并查看对方的组合,并在自己认同的产品优质基因上夹上一盏LED灯泡。经过这一步的操作后,可以直观地提炼出不同类型产品的共同创新点,这些创新点就是一个优秀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优质基因,也是自己进行设计创作时需要着重关注的关键因素。


  2.5重组与再现


  将优秀产品的优质基因提炼出来并加以组合,随后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产品设计项目。在实施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优质基因逐点运用。


  优质产品的优秀基因是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对优质基因善加组合并在自己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上重现是创新性培养效率较高的一种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深度洞察力,又能培养学生的产品转移与再现能力,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效果上也远胜于传统说教式的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融理论贯通、动手实践与产品创新为一体,打破了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体、理论为中心、填鸭式课堂教学的方法,体现了以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主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宗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增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效果上,在经过本教学方法的培养后,学生对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多同学进入到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企业从事产品设计与交互设计的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2011年本系学生参与江苏省检验检疫局商检平台的策划与设计,截止到2014年3月份,累计服务企业3000家,在线销售500余万元,获得淘宝卖家一致好评,检科院也成为淘宝合作伙伴“淘拍档”。2012年本系学生参与大型社交型移动互联网产品项目-掌缘的产品策划与设计,以单位认证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截止到目前该产品已超过60000优质会员。


  实践证明该方法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激发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应继续坚持这种方法并不断加以优化与创新,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徐永顺

  第5篇:移动互联网环境中的手持终端产品设计发展


  随着2007年第一部用移动互联网思维设计的IPHONE的诞生,全球用户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基于智能手机终端,商业、工业、农业、医疗等产业的发展也逐步引入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文中将探讨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手持设备的设计发展方向,分别从产品设计和用户习惯两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进行阐述和分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世界。高速蜂窝网络将移动互联网变为现实;我国3G网络用户超过1.3亿人;2012年全球智能移动终端发货量首次超过客户端PC;手机上网用户量超过PC上网用户量;经过调查,无线通讯给用户不仅带来了高速便捷的生活方式,也将移动互联网带入了“大流量时代”,同时高速移动网络的普及给传统通讯方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压力。人们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仅只是提高了生活和工作的效率,往更大的的方面看,整个社会的商业发展都将会被带动起来。对这一背景下的移动产品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规律发现问题,对今后的移动产品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移动互联网手持终端的设计发展方向分析


  2013年手持终端方面,手机的销售量超过18亿部,其中不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根基应用软件的下载量也是巨大的,苹果和谷歌两大平台的应用软件下载总量都逼近了500亿,并且终端和应用软件两方面的规模将更大,也就是说明会有更多的用户参与其中。


  纵观目前市面上所贩卖的设备中,以大面积触摸屏和浅薄的机身为主要卖点,一块屏幕可以虚拟出各种可能。在产品外观设计上,各大厂商绞尽脑汁找一些不可能再多的亮点,所以可想将多部手机放在一起时,仅仅是尺寸、颜色和材质的区别,在这样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网手持设备的设计即将或已走出外观为重的设计路线,设计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效率。


  从应用软件下载量中可以看到,娱乐游戏为头名,通讯类软件排名次席,其余几个重要分类为工作效率类、生产类、生活辅助类等。软件的使用越来越依赖移动网络,用户对设备的以来越来越重,据调查每天每人查看手机的次数会超过90次,平均每6分钟查看一次,如果将这些量合理利用,手机终端将可以实现更多的可能。


  移动互联网还为开发者带来了福利,进入这一产业成本门槛大幅度降低,为设计人员减轻了物质压力,只需要在限定的框架内施展拳脚就可以实现设计初衷。产品设计中有一个很主流的思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可以被推波助澜,那就是无产品设计,产品设计的产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被一块屏幕的显示,通过用户的触觉、听觉、视觉等要素实现,目前手持终端中过去必要的物理按键大量削减也顺应这一趋势。开发者需要重视的是用户,不断发现研究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才是重点,用户是整个设计得益者也是参与者。


  移动互联网手持设备用户的体验分析


  产品设计中用户是中心,手持设备的设计中用户体验这一看似新的名词被再次搬出来并扩展到整个设计界。产品物理体验直接影响整个用户体验,其中外观设计是一大影响因素。仅手持设备这一部分,简洁的外观和轻质的结构设计是一个主流,在工艺方面也有很多材料可以实现,其中聚碳酸酯、阳极氧化铝、蓝宝石玻璃、铝硅钢化玻璃等是目前被主推的几种材料,在可塑性和耐用性两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同时符合主流设计风格。用户在数量如麻的产品面前更多的会选择审美疲劳度提升缓慢的产品,流畅的直线条、产品结构整体、色彩舒适、良好的手感、易用性强等方面成为主要考核参数。


  为什么说移动互联网产品与其他产品有很大的区别,利用移动互联网销售产品也是用户体验加分的重中之重。与以往传统的销售宣传模式不同的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产品的开发、制造、销售和产品本身的信息,也就是用户可以最近距离和第一时间的得到他所需要的讯息,这大大缩减了销售环节,降低了产品的学习成本,这也是为什么更多的人会选择国内知名厂商小米的产品。不仅仅是销售宣传,在产品维护方面,厂商也在试图利用移动互联网解决这个让用户最关心的问题,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放心,降低了故障发生时困扰心理。


  以上都是移动互联网手持终端使用外的体验,使用中产生的人机协同才是用户体验的中心环节。首先,在产品设计中所提到开发者研究用户的习惯,使用产品的顺畅程度是一大因素,如果一款产品无法快速启动,使用过程中总是出现卡顿现象都是用户无法满意的;再者,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需要开发者经过调查才能得出,移动互联网可以完成这一用户感知不到的环节,设备本身可以收集、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数据返回设计开发者,以便做定期的更新或开发新功能,这一点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不止一点半点。在这一领域,设计者是开发者,同样也是使用者,用户与上级服务方可以零距离接触。为什么传统PC个人电脑的销售量和使用率在不断降低,用户习惯的变更改变了这一切,传统PC首先在体量上需要更多的空间,并且复杂庞大的结构让用户甚是苦恼,需要有一定的技术知识才能顺利使用,而目前主流的手持设备让用户不用过多考虑这些,使用步骤简洁、快速同样完成很多任务;其次因为产品的更新换代缓慢,大众更欣赏造型小巧简洁并且便捷的手持终端,手持设备取代个人电脑也是迟早的


  事情。


  作者:王一玮等

  第6篇:试论云计算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策略


  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以信息为核心的新的社会形态,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所称的“信恩化社会”,因此信息的传播和服务在社会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远远大于工业化社会和电气化社会。一个基于信息和服务的时代即将来临。而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是云计算,云计算不但会影响整个IT产业,这种崭新的计算机服务方式必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化变革。


  云计算的本质应当是IT服务方式的变革,是IT服务本身的规模化生产,主要是统一组织和灵活调用各种ICT资源,实现大规模计算的信息处理方式。云计算将引导计算机的服务(包含计算、处理、储存、网络等)作为一种商品来提供社会化的服务,这将显著降低企业、政府、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成本,改善信息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然而由于移动服务的便捷性和相对隐私性,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互联网企业、移动通信行业、软硬件制造商以及终端设备厂商等全球信息产业竞争的焦点。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传统互联网的继续,更多的是颠覆和改变。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549.7亿元,增长率为96.4%。移动互联网快速增长的主要特征,引起了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平台和创新设计应用的巨大需求。


  二、天生的一对


  2009年7月ABIReseach研究报告提出“移动云计算”的概念,提到云计算不久将成为移动世界中的一股爆破力量,最终会成为移动应用的主导运行方式,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这俩大IT产业热门的融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由于移动手持终端较小,计算能力、功能和使用方式等方面受到许多限制,而云计算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因此移动互联网更需要云计算。而移动互联网能够最大化地反应个人云计算的便利,为云计算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是云计算和移动通信将传统物联网逐步过渡到了移动互联网并延伸至物联网的阶段,所以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是天生的一对,移动互联网在云计算的辅佐下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移动互联网产品发展更将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三、总的设计理念


  中国美术学院现代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阳谈及云计算对PC时代的影响时说,工业设计的精髓在于人与产品的关系,是行为的设计,而产品的表现方式只是手段。所以本人认为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主要任务应当是服务人群,主要工作应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模式。而对于人的行为和心理模式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机资源,云计算正好为此提供充分的条件,必将促进互联网产品更好、更陕地发展。


  移动互联网产品既不同于实体产品,也与传统的互联网产品具有明显差别。它所依托的移动互联网具有的即时性、移动性和快捷性等特点,就要求移动互联网产品必须能够充分应用这些特点,将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体现出来,借助云计算的力量来推动其发展。


  四、产品设计策略


  移动互联网因为云计算的发展而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移动互联网也需要更多、更加丰富的创新设计来实现与传统互联网的无缝对接,而移动互联网先天的优势也将因为云计算的推广而逐渐显现出来。产品的设计策略是在战略的层面来确定抽象的产品目标,用于指导产品后续的研发和设计,而在云计算时代,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策略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个人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只有充分利用云计算的信息共享、集中处理和动态资源调配等特点才能完全发挥出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服务特色。云计算重新定义了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厂商和用户都在转型,均从产品转向服务,移动互联网产品不仅仅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和创新,而且要将资源的整合上升到云的层面,实现终端与云端的协调和匹配。例如谷歌公司最近推出的谷歌眼镜,它具有和智能手机几乎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导航以及处理文字信息和邮件等。它不仅仅是使用方式和功能组合的创新,更多是将系统的整合上升到云的层面,实现了整合性设计的优势。


  2.移动互联网应借鉴互联网现有的优秀服务产品,利用云端科技数据处理技术,逐步移植到移动互联网的环境当中。移动视听、移动搜索、移动SNS、移动网购、移动支付、移动商务等应用现在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具有巨大潜力的热门应用,这些无不嫁接于现在的互联网,给人们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小米科技CEO雷军在发布会上详细阐述了新款小米手机所具备的NFC近场通信功能,可利用手机刷卡开门、交换名片、付款等一系列新兴应用,为手机移动支付奠定了基础。


  3.应当由传统的人机交互设计向“物联”交互设计靠拢,物联网的发展将有可能通过云端将信息交换和通信拓展到物体与物体之间。移动互联网将信息生产从PC拓展到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而物联网将信息生产从人拓展到了物,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海尔集团U-home系列家居系统,通过移动终端来控制家电、门锁、窗帘、安防等家居产品,实现人与产品的对话和信息交流,并且剧将其整合到了云端,创造了更加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4.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开发不应只局限于实际应用产品的研发,不能忽略隐藏于产品之后的数据分析与应用。信息社会对于海量信息的存储和处理能力成为信息服务的关键,云计算为数据资产提供了来源的途径和保障。例如通过云端后面的数据分析知道人们在下雨的时候更喜欢吃蛋糕,而气温一旦上升,三明治的销量也会随之上涨,通过这些隐藏的联系,IBM帮助欧洲面包店将利润提升了20%左右。


  5.移动互联网产品应注重向情境设计转型。云计算时代需要更加丰富的情境性设计,来促进人们在信息社会的感官欲望和精神需求。云计算促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模式由物质生产向“非物质生产”进一步转变,对硬件的缩减将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情趣化功能需求将会更加突出,产品的优先级依次为趣味性、功能性、交互设计、UI设计。微信从最开始只有免费短信的功能,到后来增加的语音短信、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朋友圈、视频通话、对讲机等创新的情感化应用,才取得了过亿用户,达铸就目前业界领先的地位,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


  五、总结


  如果说互联网的未来是移动互联网,计算机的未来是云计算的话,那么企业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必须依靠两者的有机结合,移动互联网也将会借助云计算这个新的翅膀飞的更高、更远。


  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为各自的发展注入无限生机。移动互联网只有紧紧抓住云计算这一历史性机遇,遵循一定的设计策略,才能创造出更加智能的生活体验。


  作者:王晓琳

  第7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资讯产品设计研究


  一、引言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就已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而其中60%以上的用户有用手机上网浏览资讯信息的习惯。智能移动终端的全方位普及正在引发一场信息发布和获取的革命。然而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到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即使通过传统RSS订阅资讯模式,也避免不了信息泛滥。所以如何发现用户的偏好,从海量的内容中找到用户感兴趣的个性化资讯,推荐给用户,是资讯和阅读类应用一直在竭力解决的问题。


  二、个性化移动资讯的市场需求


  纵观眼下的移动资讯应用产品,信息的推送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户主动定制,另一种是个性化推荐。定制阅读是指用户需要在所提供的新闻源里通过关键词进行定制选择,然后根据用户的定制,把相应信息源更新的相关新闻都推送到用户面前。相对于定制阅读,推荐阅读的优势在于它通过对用户阅读习惯、兴趣的积累,分析用户的喜好,然后在此基础上精确的向用户推荐感兴趣的信息。比较而言,后者是细分市场的极致,理想情况下可以做到精确到个人的信息服务,让每个用户得到的内容都不一样。


  国内外互联网围绕着个性化资讯的产品层出不穷。2010年开始,以FLIPBOARD和zaker为代表的个性化阅读产品的纷纷兴起,引起了国内个性化领域的争相跟风。一时间,各种打着个性化阅读旗号的产品纷纷诞生,但是距离“给每一个用户量身定做的信息服务”还有很大差距。


  三、个性化移动资讯产品设计面临的主要挑战


  资讯阅读类产品的个性化,就是将用户可能喜欢的信息内容挑选出来以最优的方式主动呈现。而喜欢又包括内容与用户兴趣的匹配程度以及内容本身的质量(比如热度,内容的完善度等)(图1)。下面我们来讨论在这个设计过程中产品主要面对的挑战。


  (一)冷启动——用精彩的开始抓住新用户的眼球


  所谓冷启动(ColdStart),是指产品起初在面对新用户时,因为罕有可以利用的行为信息,所以很难给出精确的推荐。个性化推荐的技术发展至今,无论是哪种数据挖掘手段,要得到用户的兴趣分析都需要基于一定量的数据。目前,个性化产品获取初始用户数据的方式主要还是通过用户主动输入和选择,例如zaker和鲜果联播,产品已经将频道类别分的足够细致,用户只需要注册和点选,而且现在大部分移动阅读产品都在探索社交化发展方式,所以绑定社交平台似乎已经成为了必备功能,这种方式也的确能在使用初期获取更多用户信息,一定程度上解决冷启动问题,但是注册,绑定账号,滑动点选,这些繁杂操作本身就是一个不好的用户体验过程,特别是对于受网络速度,碎片时间等条件限制的手机用户而言,更加挑战耐心。


  移动终端之所以能逐步取代传统台式机,除了其便携性的优势以外,还有LBS(LocationBasedServices)。针对这个切入点,已经有不少移动阅读产品开始逐渐向区域性进行深化服务,比如随时随地提供用户所处位置的天气状况,本地新闻等,以深入挖掘本土信息的形式加深产品的个性化,这个方向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冷启动问题。


  (二)内容源——坚实的产品核心


  冷启动的完成,只是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刚刚开始。内容来源才是阅读类产品的核心。(图2)


  信息的产生和传播遵循着一个92:7:1的原则,也就是说,网络上的信息,有92%的人只是被动接收阅读;还有7%的人,他们会将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汇总、提炼,并把这些经过再创造的信息传播给前面那92%的人;最后只有1%的人,他们是在创造信息和内容。


  目前大多数新闻资讯产品选择了Mashup(内容聚合)的方式。所谓mashup简单的来说就是从多个分散的站点获取信息源,组合成新网络应用的一种应用模式。比如ZAKER就主要依托于读览天下杂志平台资源、与微博、博客以及其他杂志合作。这样类型的产品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个升级版的RSS阅读器,聚合外部新闻资源并经过算法排序筛选后推荐给用户。


  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Rss还是Mashup,针对的用户主要是被动接收信息的92%那块大蛋糕。


  另外也有将UGC(UserGeneratedContent)模式移植到移动阅读领域的产品,这种模式就是针对那7%的原始传播者,例如剪客,就是通过用户去找到原创内容,搜集起来,以此充实属于自己的内容源,一定程度上,剪客首先是那7%的原始信息传播者的工具,其次再是一个资讯阅读产品。


  相比而言,从体验上讲,内容聚合显然更有利,因为能够很好地格式化文章内容,通过统一的设计排版等方式,实现统一的阅读体验。但从个性化阅读的本质上讲,内容聚合的模式始终让用户无法脱离于已知的新闻源,而且以目前已有的筛选机制来看,对于每天产生200多万篇博文的互联网来说,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用户精准的搜集个性化的信息。同时,版权也是内容聚合的模式不可避免的问题。


  受这个因素影响,很多产品正在试图搭建自身的核心内容。例如ZAKER已经开始尝试推出类似亲子频道、情爱频道等复合频道,将多个内容整合,通过主题筛选进行内容的“再整理”。但本质上还是无法避免需要与内容服务商合作,暂时无法做到掌握内容来源的主动权。


  所以不可否认,基于UGC模式利用阅读兴趣的社交网络获取信息内容并进行社会化推荐的个性化道路更具无限可能。


  (三)社交化——不只是绑定社交网络而已


  随着国外的Facebook,Twitter以及国内的人人、新浪微博等SNS及内容分享平台的逐步流行,如何从上亿的海量用户中自动挖掘兴趣圈子,构建用户的SocialGraph和InterrestGraph成为了一个有趣且必要的工作。对于信息的个性化推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


  依靠社交网络,我们能清楚的知道:


  1.用户的身份(Indentity):Whoyouare;


  2.用户的圈子(Contacts):Whoyouknow;


  3.用户的行为(Activities):Whatyoudo。


  也正因这数据的诱惑,就像在文章谈论冷启动问题时说到,现在互联网产品都流行一个功能,叫作绑定社交网络。除了汇集社交网络的内容信息外,一般来说都嫁接了开放平台的分享,评论等基础功能,似乎只要这样就能称为社交化阅读产品,实际上这只是单薄生硬的功能叠加,模糊了产品的定位,盲目的泛盖用户需求,特别是对于移动产品来说,导致产品功能不专注,结果就是用户不知道产品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说到深入基于社交网络的个性化阅读软件,不得不提到Flipboard,它基于用户的社交网络关系,抓取链接或图片背后的信息进行重组,同时利用社交网络人脉分析并推送用户感兴趣的相关信息。以这种方式基本上可以做到精确到个人的个性化推荐,也就是说Flipboard能成功的将社交网络融入个性化阅读在于它不仅利用了社交网络的UGC作为内容源,而且利用社交关系定位了每个用户的需求。


  不过这种基于社交网络信息分析的机制难免会掺杂进一些无用元素,因为用户在使用社交平台时表现出的行为目的不同于使用阅读产品时的目的,与他人之间的好友关系不代表兴趣上的等同,这种对兴趣分析而言无意义的数据会对信息重组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另一方面,这种过度依附于社交平台的内容聚合模式也很容易造成上一点中提到的核心内容不稳定的问题。例如在2012年Twitter修改API协议限制第三方应用对公司数据的使用,使包括Flipboard在内的成千上万的第三方应用开发商面临严重打击。


  四、个性化移动资讯产品的未来


  移动互联网发展到现在,人们已经不仅只是利用移动终端来充实生活中的碎片时间,甚至发展为但某些任务在台式电脑和移动终端同时能完成时,还是会选择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已经不再是台式机的后备代替品,而是作为一个单独的更加个性化的存在。


  优秀的移动资讯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努力的远远不止以上提到的这三点,流畅的阅读过程和精美的视觉设计都是提升产品用户体验的途径。但是从产品个性化发展角度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考虑移动终端本身的优势所在。比如说,移动终端之所以能如此迅速的代替台式电脑,其便携性的特点是最重要的因素,目前的产品基本上也都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类似离线阅读这样的功能都很好的满足了公交族用户在出行路上省流量的碎片阅读需求。除此之外,丰富的多媒体娱乐功能,LBS定位服务,PDA个人信息管理及跨平台同步的特性都是我们在个性化产品设计时值得挖掘的方向,但就目前市面上已有的产品而言虽有尝试,但并不深入。所以结合用户的需求和移动终端自身的优势特点,是设计师在酝酿阅读产品个性化之路的可靠方向。


  作者:杨玉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zhinengkeji/23140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