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智能科技
摘 要: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同时对学生观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和培养化学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演示实验 规范操作 师生换位 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清晰、生动和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科学探究情境,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其中演示实验的作用,既有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对学生观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和培养化学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有效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精心准备,确保成功。实验要较好地反映教学目的,服务教学要求,操作者必须确保实验流畅、明晰、一目了然且安全,给学生提供突出鲜明的感官材料,准确揭示出化学反应的本质。在上课前,教师应做认真充分的准备,选择效果最佳、结果最佳的实验方案、配套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实验达到准确的预期结果。如初三化学中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关系的探究实验,实验目的要让学生体会到石蜡蒸汽的燃烧,如何导出石蜡蒸汽并能成功地将其点燃是实验的关键。在课下我做了多次实验,寻找最佳的现象,最终得出:玻璃导管的长度最好在2.5厘米左右;手拿玻璃管会很烫,可用镊子夹持;要拿稳,若有晃动会使气流不稳,导致尖嘴处的火焰不易观察到;或者用一个漏斗倒置在火焰上方,观察气流再进行点燃;玻璃管的粗细也很关键,可以用废旧滴瓶上的胶头滴管稍作处理即可。再如电解水的实验,一定要在水中加入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增强导电性,加快电解速度;中间的连通管内水不可过多,否则易造成产生气体过快使碱液溅出而造成伤害。成功的实验,不仅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操作规范,注意细节。教师的演示操作对学生的规范养成、科学素养的熏陶、科学品质的培养以及实验技能的形成至关重要。演示过程中,教师的操作要合乎规程,做到准确、规范、科学,使学生在观看教师的演示后能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为今后独立操作实验做好准备。教师在操作时切不可为追求结果而忽视细节。例如,使用胶头滴管要注意“四不”:不深入容器内,不接触容器壁,不横放,不倒置;用前用后要洗涤(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不能清洗);试剂瓶盖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再如试管夹夹持试管的角度及位置,药品取用及用后的及时归位,药匙用前用后要擦干净,不用手拿药品……实验的成功往往是由细节决定的。
三、引导观察,突出重点。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服务,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实验前首先要提醒学生观察的目的是什么,从什么角度观察,操作的先后顺序、操作步骤,实验装置的特点,操作注意事项等;验证性实验还必须注意到实验结果与理论的差异,对照实验要提示对照的因素和理由等等。如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前提出几个问题:通氢气之前应先做什么?实验的主要步骤是什么?实验完毕后应先干什么?若没有目的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甚至只一味地看热闹,不知道为什么做此实验,不知道实验揭示了什么规律,更谈不上自己去发现与探讨问题了。
四、承上启下,综合培养。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讲清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既要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又要认识到初中化学属于启蒙阶段,很多实验是为后续学习做铺垫的,对于这些实验教师要做相应的指点,引导学生观察特点进行归类。例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质的制备装置,在演示后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反应物的特点是什么?条件有哪些?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将来学习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法、收集等做到理论准备。在选择制取氢气的药品时,可选择几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如镁、锌、铁,观察反应速度的快慢作为选择的依据
一,为将来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做铺垫。通过从这些实验中提取出的理论,再应用于后续的学习实践中,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灵活运用。
上一篇:中小企业集群式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
下一篇:做最好自己 创最佳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