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城镇建设
第1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整治规划与建设研究
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农村已经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村庄整治工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方式,构建现代化的村镇结构,对于农民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因而,在农村的整治工作中,村庄的规划工作和建设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1村寨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
1.1对村庄整治工作不够重视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村庄规划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差距越来越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基层干部过于注重城镇的规划,对于村庄的规划不够重视。尽管随着国家政府对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视度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基层干部对于农村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导致“重集镇、轻村寨”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干部错误地认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人们的经济收入,首先就要将农村经济赶上去,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村庄规划的重要性,导致农村出现“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的混乱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新旧建筑的混同,不仅影响村庄的面貌,也影响农村村民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农村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而现代化的新村庄建设,既注重村落布局、整体美观,更注重环境保护,能够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1.2村庄规划不合理
在农村建设过程中,相关基层干部对农村的规划认识还不够,着眼点比较低,过于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长远发展。在村庄整治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普遍认为村庄的规划用地比较小、功能比较局限,只要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进行村庄的一般规划便可。这就严重局限了村庄现代化的进步和发展。另外,村庄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时间比较长,建设任务比较重,无法根据实际地形进行统一规划,导致许多村庄规划没有层次感和美观性。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的农村规划方案往往与现代化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建筑档次不统一,村庄与城镇之间严重脱节,造成比较常见的“农民街”“路边村”等现象。在土地规划方面,部分规划人员不清楚发展用地和农田基础用地之间的关系,导致两种土地规划相混淆,难于有效地践行现代化农村建设。
1.3村庄规划资金缺乏
在新村庄建设过程中,农民收入普遍不高,村级的集体经济比较有限,这就直接影响现代化新村庄建设的发展。加上县乡镇财政部门缺乏对新村庄建设的专项资金,导致新村庄建设存在一定的困难,致使新村庄建设工作难以开展。同时,相关的规划人员在进行规划编制工作时,很少考虑农民意愿,导致在新村庄的建设中农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不高,必然使得新村庄建设工作难以顺利推进。
2“示范村”整治规划思路
2.1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因地制宜
农村规划作为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其规划编制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经济水平,尊重农民意愿,以新建、改造、规划控制3种形式进行编制。在建设“示范村”的过程中,应大力宣传“示范村”整治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加入建设队伍中,提升农民对“示范村”建设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宣传工作一旦到位,有利于减少建设“示范村”的阻力,加快“示范村”的建设步伐,保证建设质量。在“示范村”建设中,应始终将农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意愿和合理需求,量力而行,不得采取强制措施加以执行。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多层面、多角度地推进环境治理,注重村庄改造,将村庄改造成现代化的村庄,满足时代的需求[1]。
2.2注重生态保护,整治需统筹兼顾
村庄整治作为现代化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进行村庄整治的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因为建设导致环境污染,还应注重供水、排污等情况进行综合治理。针对村里的古树、名人故居、遗迹等,应进行重点保护,避免被破坏。在实施农村整治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土地的作用,将村庄整治工作与土地的利用率相结合,尽可能集约利用土地,原则上不再新建独立式住宅。要与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开发等结合起来,改善投资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
2.3注重地方特色的挖掘,发展景观风貌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规划人员应充分认识村庄建设的实用性能和艺术性能,要充分结合地方特色,考虑新农村的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使得新农村建筑富有时代性、地方性、文化性,充分彰显田园风光、现代建筑、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农村形态。总之,在村庄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于村庄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注重村庄规划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巧妙利用自然环境为村庄建设增色添彩,从而丰富新村庄建设的文化内涵,展现现代化的农村形态[3]。
2.4听取各方意见,调动农民主动参与
在建设现代化的农村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最大化地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考虑农民之间的邻里关系,有效地构建现代化的农村群落。根据实际地形情况,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加上农民的生活习惯,为农民构建具有浓郁乡风民情特色,环境清新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如此既能满足农民的正常需求,還能彰显现代化的农村建筑面貌,有效地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内涵。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建设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在不影响已有的农居和农村环境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地进行新农村建设。要建立集体和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3结语
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建设现代化农村已经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现代化的农村建设中,还存在整治工作不重视、规划不合理、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分析研究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罗发德
第2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农民的日常用水方面及农田灌溉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农业能否健康发展,农民能否稳定增收,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分不开的,而小型农田水利是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要素。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问题
1.1设计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对于当前的施工技术及社会效益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方案不够科学合理,因此出现了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超负荷现象。此外,一些农田水利设计单位在进行农田水利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季节因素,设计方案不够完善,同时由于一些自然灾害的原因,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进程。
1.2施工监督及验收问题
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工程后期的使用寿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很多基層水利施工单位对于水利工程的监督较为松懈,仅仅凭借直觉得出较为主观的结论。同时,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一些监控设备较为落后,再加上水利工程监测人员不够专业,导致水利工程的监测不精准。此外,在水利工程的验收环节,由于农田水利工程规模一般较小,资金投入较少,验收人员在验收时往往重视度不够,将其仅仅作为一个形式性的环节,对于某些环节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这样最终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1.3质量管理制度问题
当前,我国政府及小型农田水利施工单位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并未形成。大多数水利工程在建设中仍旧由于施工管理经费问题停滞不前,工程管理制度等方面不够完善,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出现工程维护管理不及时的问题,进而导致出现农民农田被淹及饮水渠道遭到堵塞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农民正常的生产生活[1]。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策
2.1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监控措施
施工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监控科学得当,对于整个工程质量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应当强化监控措施,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应配备充足的施工设备,按照严格的监控措施执行施工质量检测工作,同时对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及执行规章制度的合理性都有严格的论证,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2.2建设完善科学的农田水利规划及农田水利法律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之前,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尤为重要。编制及规划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需要统筹安排,将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需求都考虑在内。同时,应结合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多层次多元化地协调发展。此外,建立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是当务之急。不同层级的政府都应对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制定出健全完善的法规,保证其运行的规范化。
2.3加大投入,强化后期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有专人进行管理。因为专业的人员及组织可以对当地的居民传授一些专业的水利知识,提高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认识,从而科学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有效的维护。同时,还需要对竣工后的水利设施进行科学的管护,以保证用户能够正常使用。
3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采取更为科学的管理措施,提升整个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为社会水利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王立松
第3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家庭建设模式探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已经告别贫困,实现了温饱,他们的市场意识、自主意识、法制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增强,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他们希望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带动农村发展,产业化提升农业水平,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思想观念、科技知识不断更新,道德素质、文化层次不断提高。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来支持,也就是说,离不开和谐家庭的建设。因此,农村和谐家庭建设与和谐村组、和谐村镇的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它们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载体。对于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家庭建设模式,结合当下社会发展形态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文分为如下四种模式进行总结和阐述:
1塑造学习型家庭模式
家庭培育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最主要是在于在日常的家庭生活当中,父母并没有在家庭中为孩子真正的塑造良好的家庭培育氛围。而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家长自身的教育知识积累偏少,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家庭教育理念缺失,从而使得很多农村家长直接性的自暴自弃,忽略了自身对子女的引导和教育问题。
因此,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广大农民家庭,家长们应该努力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教育意识。故而广大的家长们平时要加强读书学习的时间,用科学知识让自身看到更远,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改变观念,抛弃传统不良的教育方式,在现如今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之中作为家长,要更加珍惜这现如今的大好形式,不断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家教方式和教育方式,从优秀的家长身上汲取经验,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迈进。促使家长自身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但是为自己家庭的成长,更多的是为子女后代创造出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农村家庭建设实施过程中,我们家长除了增强自身劳动创造能力之外,更应该不断组织和参与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一些学习和交流,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可以从中学习到新的理念,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的同时,要积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并积极的反省自我,从失误中觉悟。
与此同时,鉴于农村的文化氛围本就相对于城市有所欠缺,作为父母更应该给子女创造出有益于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如果子女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才能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更加坚定对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和信心。如果在家庭条件和物质生活水平达到的情况下,家长可以积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一定程度上加大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成本,让自己的孩子多接触各方面有益的书籍,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更能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此外,学习型家庭模式中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能采取不管不问的方式,因为家长是关键性的引导者,如果仅仅是书籍堆如山,而家长该忙农活还是忙,子女仍然放养状态下,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所以,父母即使再忙,也要认识到这一点,和子女共同学习和提高,相互学习共同建设良好的学习型家庭,必然会收获良好的效果。
2创建和谐型家庭模式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和为贵的思想理念,党和政府一直在倡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家庭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要努力营造和谐家庭建设,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如火如荼,在农村家庭之间和家庭内部的和谐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和谐家庭的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在此,新时期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要以“民主法制、公正平等、团结友爱、诚信互助、安定祥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标准来开展。和谐家庭的创建离不开良好的家风家规的建设,通常家规是由祖辈积累传承下来的家族内部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而随着如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我们的传统家规家风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有益于家庭的团结和进步,发扬传统美德和高尚的家风,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脚步,为建设和谐家庭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立和谐型家庭模式,就要求去除一直以来多数农村家庭当中的家长专制的陈规,让子女和父母长辈之间能够平等交流沟通,形成和谐相对自由的家庭环境,母慈子孝,尊老爱幼,平等和睦才是和谐家庭应有的良好氛围和模式。在此过程中,也要积极通过村委会等组织大力进行“和谐家庭”的宣传和活动,并且促使家长们踊跃参与,真正把和谐家庭的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3建设平安型家庭模式
之所以提出“平安型家庭建设模式”,是由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所產生的一些问题而构想的建议。此处所指家庭平安,主要是要求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要提高法制观念和未雨绸缪的防范意识。虽然在平安型家庭建设过程中形态方式各不相同,但归结起来,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无刑事犯罪;二无道德失误;三无家财被盗;四无安全事故;五无迷信邪教;六无设赌参赌;七无黄色物品;八无种毒吸毒;九无家庭纠纷;十无邻里不睦”,简称“十无”。
“平安型家庭建设模式”有助于维护农村家庭的平安和睦,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家庭成员尤其是妇女和年幼孩子们的防范意识,同时,村委会应不断加强对家庭安全以及人身安全的相关教育,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在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里生活。
4创造文明型家庭模式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除了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也应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而在当下的农村生活中,文明家庭建设也是尤为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在道德判断和价值定向方面,父母与子女的相关系数为0.55,而教师与学生相关的系数为0.03,可见家长的自身修养对子女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新农村的家庭建设中,要树立文明团结的家庭氛围。
第一、家庭教育要与文明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当中就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家长作为孩子们的第一老师,一定要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在孩子们面前赌博酗酒,讲粗话,要积极配合教育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真正做好孩子们的榜样。
第二、把握好对子女施爱的度。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子女从呱呱坠地开始就与父母在一起,在这其中,家长对父母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农村家庭区别于城市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多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很少注重对孩子的心智和性格养成会不会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相对于城市家庭中溺爱孩子居多的状况,农村家庭在解决孩子问题是往往采取打骂的方式,某些家长对子女造成心理甚至生理上的伤害而不自知。因此,“文明施教型”的家庭模式建设就要求家长文明适当的方式教育和管理子女的学习和生活,采用適合自己的相处方式与孩子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既不能溺爱也不能过分严苛。只有这样,才能使家庭和睦幸福的生活。
当前中国处于经济、社会、人口三大转型的历史阶段,市场经济社会环境复杂,对家庭冲击很大,家庭的稳定性越来越差,面对家庭遭遇的种种挑战,所有家庭成员都应该切实加强家庭责任感,努力营造和谐之家、文明之家、廉洁之家。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建设提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具体要求,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推进新时期家庭建设,既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建设的传统美德,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挖掘并借鉴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建设的精华,赋予其新的时代发展内涵,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作者:何亚琼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chengzhenjianshe/263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