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旅游产业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能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目前,旅游业对湖北随州市的经济发展的作用正在增大。文章由随州市旅游资源分布图并运用图表法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得出了旅游资源特色不够鲜明,旅游交通可进入性较好,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产品过于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随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对策 随州市
随州市位于湖北省北部,跨北纬31°19′至32°26′,东经112°43′至113°46′。全市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约105公里,总面积6989平方公里,人口157万。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武汉,西接襄樊,北临信阳,南达荆州,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为“鄂北重镇”,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东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转站。?随州市交通便利,京广铁路、汉丹铁路、西宁铁路和107、312、316国道以及”汉十”高速公路、“随岳”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近年来,随州市旅游业取得较快的发展,市政府已经确立把旅游业摆在国民经济发展重要位置,通过旅游使随州市走向中国。目前,我国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大多数先对某地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然后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再提出相应对策。本文以基本数据为依据,对随州市旅游资源的特点、近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随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为随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随州市旅游资源概况
随州古称“汉东之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以“古、奇、美、新”而著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神农故里。据史籍记载和国内外专家学者考证,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就诞生在随州烈山(厉山镇),近年来随州烈山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奇——编钟故国。随州城西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早期大型成套系列编钟(打击乐器),精美绝伦,价值连城,被海内外誉为世界奇迹。美——旅游胜地。被称为“楚北天空第一峰”的荆楚名胜大洪山,风光秀丽,景观奇特,为中原一绝,是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新——新型城市。随州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杰地灵,特产众多。经济基础雄厚,城市功能齐全,经济增长迅速,是闻名全国的改装汽车城。
2 随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2.1 旅游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影响明显
由下表可见,从2000年—2007年,游客的人数和旅游收于逐年增加,其中游客人数年平均增长8.9%,旅游收于年平均增长6—7%。
统计时间(年)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游客人数(万人次) | 192 | 212 | 224 | 243 | 248 | 263 | 359 | 444 |
旅游收入(亿元) | 2.04 | 2.52 | 2.86 | 3.15 | 3.46 | 3.89 | 4.32 | 5.03 |
(数据由2000—2007年《随州年鉴》整理而来)
2.2 旅游景区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随州市累计投资18.51亿元对一些旅游景区进行精心规划和开发。目前全市11处主要景区面积约580平方千米,其中大洪山风景区、徐家河风景区、中华山风景区、三潭风景区、黑龙潭风景区、九口堰纪念馆、鸡鸣山等形成各具特色、初具规模的旅游景区,并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另外,炎帝神农故里、随州博物馆、封江风景区、随州花鼓演出等项目也在建设之中。
2.3 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渐趋完善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综合接待水平不断提高。随州市现有宾馆50余家,另外还有大批社会旅馆。按人均停留1.5天记,年可接待过夜游客400万人次。目前有一批高档次的饭店正在建设,其他娱乐设施,餐饮场所等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2.4 旅游交通渐趋畅通
铁路方面,京广铁路、汉丹铁路、和宁西铁路把随州于全国铁路网连接起来。公路方面, 316、312、107国道穿过随州境内,在3小时内,有信阳、郑州、襄樊、十堰、荆门、孝感、武汉七个大中城市的游客可到达随州,可进入性好。汉十高速公路、随岳高速公路将成为湖北省经济联系湖南,四川,广西等省重要的纽带。目前,随州还没有
航空港,进出随州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
2.5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全市共有旅行社35家,其中国家级只有2个,旅游从业人员约10000人。另外,至2007年第二季度,随州市有持证导游350名,除小部分兼职导游外,其余都是旅行社或市导游服务中心专职导游员,且导游员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占35%。另外,旅游业中,酒店宾馆的高层人员水平总体水平也不是很高。
3 随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1 旅游资源开发新颖度不够,旅游商品缺乏特色
首先,旅游产品品味不高,可参与性项目少。其次,旅游产品新颖度不够,缺乏名牌产品。随州的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但一些景点有所雷同,缺乏创兴,例如徐家河风景区和封江风景区有很多景点有雷同之处。不少景区出售的旅游产品雷同,地方特色不够突出,甚至不少商品在外地就能买到。
3.2 旅游景区规模小而分散
旅游景区的规模小,且相对分散。随州市各旅游景区、景点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较大景区间距离一般在30千米以上,游客想畅游整个景区、景点,一定要乘车,大多数景点在郊区,大部分没有配套的公交车,交通不便,市民很难成行。
3.3 部分旅游资源缺乏有效保护,周边环境较差
一些旅游资源位于郊区、农村,周边环境的脏乱差较为突出。例如曾侯乙编钟旧址,附近村民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破坏了景点的历史价值;还有一些景点的公共厕所的门被破坏,给游客造成不便。
3.4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随州市的导游按比例大为不足,每当旅游旺季来临,导游人员严重紧缺,很多旅行社聘请社会上一些兼职导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虽为持证导游,但由于不是专职经常带队,常出现对景点讲解不清楚;有的甚至连导游证就没有,遇到突发事件往往不知所措。旅游业中高层人员素质较高,但年龄较大,对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如电脑操作、新的管理理念等接受较慢。
3.5 旅游宣传经费不足,宣传力度不够
随州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宣传力度不够,一是宣传经费不足;二是宣传范围不够广泛,没有积极开拓潜在的旅游客源市场;三是宣传的产品单一,缺乏深度宣传,使得外地游客对随州市的旅游资源了解太少。
4 随州市旅游资源
开发对策
4.1 突出旅游资源特色
随州市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多种人文旅游资源,但在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突出鲜明的旅游资源特色。景点基本上是以观光性产品、宗教和文物古籍游点,还没形成比较成熟的多功能大型旅游区;旅游度假区目前主要是夏季的水上游和溶洞游,而度假、娱乐、会议功能不足。旅游项目策划与建设特色不够鲜明,在建设高品位项目、营造旅游环境和提高景点附加值、形成持续吸力上做的不够。
为此,随州市旅游产业的开发要以“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灵魂”作为指导思想,以注重山、水、洞旅游特色,挖掘炎帝、编钟历史文化内涵作为开发原则,根据资源分布的地域结构,进行深度开发。现阶段,对内急需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涵,重点打造炎帝神农故里和大洪山国家地质森林公园,同时要推出具有编钟文化特色的旅游演出。对外应在营造旅游业发展大环境、旅游招商引资、旅游宣传旅游区域合作方面寻求突破。
从山水资源来看,随州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鸡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大洪山、中华山;省级风景区太白顶、炎帝神农故里、三潭、封江;省级旅游度假区徐家河等。山水相融型景观有广水吴店镇黑洞湾水库的十里画廊,广水郝店镇花山水库的原始森林等等。从文化资源来看,随州不仅山川景色美不胜收,而且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文化,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有两张名片——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出土地这两个世界性的旅游资源,同时,随州还是“隋唐盛世”的奠基人隋文帝杨坚的封地;有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大夏帝明玉珍故居;明朝忠烈宰相杨涟故居;欧阳修讲学的白云书院遗址等。随州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多彩,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消费品位的提高,返璞归真,亲近自然成为人们释压、休闲、健体、养生的首选,观光农业应运而生,尚市桃花、万和兰花、洛阳银杏、大洪山茶叶、三里岗香菇称为随州的“五朵金花”。
4.2 采取措施保护旅游资源
首先应该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当前一些市民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应倡导市民树立主人翁思想,懂得保护随州旅游资源。其次是合理开发,应从长远、整体的观点出发,把保护和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使随州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第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旅游资源的管理,使旅游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4.3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随州市政府和旅游企业应与设有旅游专业的高校(如襄樊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联合办学,多方面支持这些院校于国际旅游专业教育接轨,引进师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随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定期对在职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4.4 加强旅游宣传和促销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宣传促销对旅游形象的建立、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旅游产品竞争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随州市推出的旅游宣传产品少,品味不高,整体效果不明显,因此应增加宣传经费,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攻势,设立旅游咨询服务机构、制作宣传海报、电视广告,特别要通过internet网络,在多个站点制作图片精美、内容详细、定期更换的旅游网页。
4.5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可进入性
随州市政府要继续加强对旅游业的突入,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吸引机制,改善整体环境,提高可进入性。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申报航空港的建设;在铁路方面,随着汉丹铁路复线的建成,客运货车的车次将会大幅度增加,路上时间将会大幅缩短;在公路方面,增加直达景点的专线公共汽车。
4.6 加强区域合作
以武汉、随州、襄樊合作为核心,共同打造湖北旅游品牌。三地之间距离较近,合作经营有其发展的前景。可以以旅游线路为依托,打造无障碍旅游区,编印推介资料,联合推介,成立协调机构。
4.7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充分发挥民间和学校两种资源优势,深度挖掘潜在旅游纪念品,突出地方特色;增加文化底蕴,营造一系列体现炎帝文化和编钟文化品牌的文化景观,同时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改变旅游纪念品行业尤其是特色餐饮业经营分散、规模普片较小的现状,采取品牌联营,努力开拓。
参考文献:
编委会.《2007年随州年鉴》 年建社 2007—07—0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hjkx/246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