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环境科学 > 浅析生态园林建设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浅析生态园林建设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环境科学


摘 要:

关键词: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实现小康社会,强调用“以人为本”、“科学的发展观” 的发展方式和手段,来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实现我国“和谐社会” 的发展目标,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中的生态园林建设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几十年来,我国广大生态园林建设工作者都在为实现这一称之为“造福人类”、“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目标而进行不懈努力。
  1、生态园林的内涵及意义
  1.1 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评价、规划、建设、管理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花卉、草本、地被和藤本植物及建筑小品、水体、山石、装饰材料等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自然化群落中,其种群之间相互竞争与协调,有着复合错落的层次和相宜季相的变化色彩,这些生命特性各异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并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自然化生态群落。
  1.2 生态园林和谐发展
  生态园林和谐发展的内容包涵运用生态学所评价、规划、建设、管理的园林绿地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就是要着眼于生态园林绿地系统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及其系统内各元素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内外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及系统内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1.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内容主要表现在以子孙后代着想为出发点,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的最佳状态,保持生态平衡,最大限度地降低物质和能量的消耗,运用科学发展观,评价、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好自然界中的各种资源,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1.4 建设生态园林和谐发展的意义
  作为生态园林和谐发展建设中的主体,即园林绿地系统中的植物与绿色构筑物,其在生态系统中按照规划理性化、布局多元化、结构系统化、空间开放化、绿化森林化、景观人文化、水景生态化、设施人性化的理念,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指导下,构成一个和谐自然、稳定有序、经济高效、生态良好循环的演进群落,它是园林绿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园林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之一。
  建设景观生态园林和谐发展,首先要强调保护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即天然形成的地形、地貌、地物,如山区、丘陵、平原、草地、沼泽、河流、湖泊、戈壁、沙滩等单元生态景观,又要继承和发展人文景观生态系统,如城镇、村庄、寺庙、建筑物、设施、历史、民族等社会文化单元生态景观,运用生物、多元文化、科技与工程技术等进行园林景观的生态修复与发展。因此,高度重视生态园林建设,有效防治和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污染,实施生态园林建设,促进人与自然、文化的和谐,使环境更加生态、清洁、安全、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简约。
  建设生态园林和谐发展,不仅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广大生态园林建设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开展建设生态园林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历史责任感,切实加强对开展建设生态园林工作的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目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使生态园林工作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积极引导建设生态园林向“人与自然的和谐”目标发展。
  2 生态园林和谐发展建设的目标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园林的和谐发展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加强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的评价、规划、建设、管理的和谐发展,其最终目标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生态园林的和谐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必然途径之一。
  2.1 生态园林和谐发展的生态哲理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和建设深受传统的哲学思想所支配,融和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博大精深思想。
  纵观中国园林发展沿革,不难发现:
  (1)作为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哲学基础的“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周代,表述为天地人“三才”的思想。即人是天地生成的,人与天地的关系是局部与全部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人与万物是共生同处的关系,应该和睦相处。
  (2)“与天地相参”的思想,是现代生态伦理的道德目标。是“和”与“中庸”思想追求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和谐发展与协同进化的思想。
  (3)体现生态自然规律向生态道德转化的“道法自然”“厚德载物”,是老子哲学的主要观点,主要是效法天地之道,遵循博爱万物之德,施仁爱万物之举。
  (4)尊重生命是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想。我国古代“圣人之虑天下莫贵于生”即“天道生生”的思想,指一切事物生生不已,一切事物逝逝不已,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尊重生命的思想和保护自然的实践具有普遍和连续性的特点。
  (5)充分反映传统仁学的生态伦理价值的“仁爱万物”;反映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最新颖思想之一关于生物权利的思想:“各得其养其成”;以及反映现代生态伦理学中自然保护思想的我国古代保护自然的古训:“以时禁发”“谨封为禁”等等,都表达了“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的渴求。
  古代园林的建设大都因地制宜,模山范山,取材于自然,追求自然之本源,“效法”自然,“回复”自然。这种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朴素的生态哲理和现代生态学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但在时空上却大大地超越了现代生态学的形成。特别在园林中的建筑如亭、台、楼、阁等在其造型、线条、体量、色彩、形式等方面也都表现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处于从属地位。在园林总体设计上,园林建筑追求与植物、山、水等自然因素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观念。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哲理是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思想基础。
  2.2 现代生态伦理学与生态园林和谐发展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生态伦理学,以便为我们适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起新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即生态文明来实现生态园林的和谐发展。
  我们作为现代生态人应该本着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伦理态度,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及保护自然、拯救自然的实践态 度,掌握生态伦理学及生态园林的基本原则,切实运用于生态园林之中,为实现生态园林的和谐发展,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不懈努力。
  2.2.1 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生态伦理学是把人及“人与自然”系统来作为目的的伦理学,不仅以人的利益作为伦理标准,而且以“人与自然”系统的和谐发展为尺度,关注生物物种的生存权利及在地球上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其基本原则主要有:爱护从而尊重生命和自然界的命令性原则,不应当伤害生命和自然界的禁止性原则,应当保护和促进生命与自然界发展的选择性原则。
  2.2.2 生态园林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指导下,要切实把握好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和谐发展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自身特征。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人为本的原则、环境优先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应用生态学原理的原则、工程带动的原则、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地方化原则、保护多样性原则、统一规划与合理安排原则。而在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具体的评价、规划、建设、管理的原则是既有以上的共同原则,而又各有其自身特征。
  2.3 建设生态园林和谐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之一
  生态园林绿地系统不仅是对区域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进行合理保护与提高,还要在人工环境的城镇中用园林植被(花、草、树木)进行自然环境的再创造。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的和谐发展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应把工作视野从人、自然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问题。因此,加强城镇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建设就成为一项关系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急切任务。
  2.3.1 生态园林发展建设中的不和谐性
  自十九世纪末叶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文明取得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大量开采资源、砍伐森林、占用耕地等,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空气、土壤和水体等遭受严重污染, 出现自然的物种消亡、资源短缺、病态生态系统等现象,严重威胁着人类及地球的生存。
  如今我国在生态园林发展问题上,有过许多不科学之处,不和谐之处。如:
  (1)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由于人口与建筑密度急速膨胀,土地资源极度紧张,生态园林绿地减少,造成人们户外活动空间不足,难以满足人的身心再生过程的需求;
  (2)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建设和管理受经济制约、人才匮乏而滞缓;
  (3)全球信息化使文化价值观、规划设计理念趋势单一,传统的、乡土自然的及民族的生态园林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4)生态园林环境的复杂性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量化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人类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生态园林的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由于生态安全中的环境安全遭到破坏,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入侵)及生态系统安全也造成了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安全出现整体脆弱危机。
  2.3.2 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论建设生态园林
  人类如何才能与自然界和谐共处?如何才能应对不和谐性?
  要保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唯一能够以自然更新方式改造被污染环境的因素,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论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加强以生态学原理所评价、规划、建设、管理的园林绿地系统的生态园林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针对不和谐性而提出的。和谐的内涵是,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和谐,协同,协调的关系。二者蕴含着共同的哲学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和谐发展。
  随着全球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即生态园林和谐发展的建设,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在人类技术高度发展时,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即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包括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特别是园林绿地系统的评价规律、规划规律、建设规律、管理规律等,有节制地使用技术和工程措施,达到“天人合一”和生态园林建设持续和谐发展。
  3 中国生态园林和谐发展的方向
  中国生态园林和谐发展的方向,应以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生态园林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我国现代园林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我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精髓,以及现代园林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信息、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优势,吸取世界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发展我国生态园林经济、文化、教育,不断增强我国生态园林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弘扬历史园林文化,保护历史园林文化名城名园风貌,形成传统园林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园林,提高我国生态园林的国际影响力,使中国园林走向世界;充分发挥我国生态园林设计、工程技术人才推动园林经济发展的作用,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生态园林;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生态安全的中国特色的生态园林。
  3.1 倡导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设计理念
  设计源于生活,科技回归人性,文化融入自然。未来生态园林景观创新的设计理念应已追求形式与功能、多元民族文化、历史与新科技、人的需求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动态关系,传承文脉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新的飞跃,尊重自然,尊重人性,尊重科技,尊重文化多元化,超越时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未来设计要求注重分析区域环境及环境的实用性,结合实际使用功能来营造景观,把整个生态环境看作一个实用时间与空间的总和,尊重生态环境的自然特征和人在生态环境中活动时产生的实际要求。通过多维视线、视角多变共存于同一或交叉时间与空间内的艺术,来表现简易有序的形状,创造纯粹的视觉效果的构图形式,从功能园林到极简园林、健康园林、科技园林、虚拟园林、湿地园林、节能型园林、信息园林到可持续性生态园林,使生态园林设计从形式到功能、从师法自然到源自心灵的意境来引发新的超越时空的审美革命。
  3.2 研究开发和应用绿色生态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各种新型绿色生态技术与新型材料已经成为现代东西文化的载体,除植物外,运用土、石、水等自然材料形成规模庞大的有别于普通造园艺术的大地艺术手法而在现代景观领域别具一格。如在大量 山体破坏而进行生态修复建设中,喷播技术的运用解决了水土流失的自然灾害问题。因此,研究应用记录时代脉迹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及新能源有利于加快生态园林和谐发展。
  3.3 活用植物,高效生态
  3.3.1 灵活运用植物造景,巧妙利用非植物材料
  植物是生态园林绿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物,具有活的生命体,其花、叶、果、皮、枝、根、茎、株体等表现出丰富的四季色彩季相变化形态景观,其生态效益好坏关键在于植物成活率与茂盛度,核心在于水、土、肥、温度、湿度、光照等对植物的影响。而园林中的建筑小品、山石、装饰材料等非生物因子的生态效益具有负面效益,但具有景观审美效益。因此,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关注植物构成与种植结构,力求提高植物覆盖率,多层次地进行空间生态组合和植物配置,以提高单位面积绿地的绿化效益, 巧妙利用非植物材料,提高生态园林和谐发展的质量,创造最佳经济、环境、社会及生态效益。
  3.3.2 加强“大树进城”观念的创新
  大树因其枝叶茂盛在城镇园林生态效益上起着一定的作用,其生态作用远远大于灌木和草坪。由于高大乔木的叶及覆盖面积较大,自身净化能力强,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功能显著。另外,城镇建设中高大建筑层出不穷,需要大树与其相陪衬。因此,在保护大树资源开发的同时,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成活率与茂盛率,加强“大树进城”的观念创新,有利于城镇生态园林和谐发展。
  3.3.3 丰富植物的多样化
  丰富的植物种类可形成复杂的生态园林绿地结构,复杂的生态园林绿地结构可形成稳定的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稳定的生态园林绿地系统是生态园林和谐发展的基础。因此乔灌花草的比例搭配、色彩季相变化布局设计带动生产上注重调整大中小苗木繁殖的结构,在研究上注重新、特、奇、异、乡土植物品种的引种与开发,扩大植物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丰富城镇自然景观,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促进生态园林和谐发展。
  3.4 关注生态安全
  目前外来入侵生物已导致当地生物物种的灭绝及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减少等隐性损失及造成社会巨大的危害,对人类健康也将构成威胁。
  生态园林建设中的生态安全主要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环境处于没有、不受或少受(可恢复)破坏与威胁的正常状态,主要由园林生物安全、园林生态环境安全和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安全组成的安全体系。
  随着各种珍奇花木受到青睐,一些外来生物也随着经济的繁荣而悄然入侵。外来入侵生物在国内几乎无处不在,而且,目前在如何对待外来入侵生物方面,还存在盲目引种、生态安全性意识淡薄、对危害损失估计不足、在引种及种苗调运过程中,检疫措施未能跟上、理论研究和实践联系不足、防治策略不足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生态园林的和谐发展应从国家层面进行系统规划,提高全民生态安全意识、建立和完善有关法规、建立防控外来入侵生物技术体系、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的利用研究、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建立应对外来入侵生物的专门机构及储备资金,以积极预防、科学治理。生态安全可以保护生态园林健康地和谐发展。
  4、结束语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状况等各有差异,创建“和谐发展的生态园林城镇”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进而促进城镇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根据生态学和系统学的基本原理,总结国内外在生态园林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新世纪新阶段生态园林建设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承接和弘扬中国自古所崇尚的和为贵、和谐为美的和谐社会理念,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让生态园林绿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将城镇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宜人居住的生态园林城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努力进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迎接生态园林和谐发展的春天。果若如此,我们将会迎来新的希望,人类文明将会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光辉彼岸。
参考文献
生态文化论》 河北教育出版社报余谋昌 2001年
《景观生态绿化工程设计模式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安定杨俊平 1999年
《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 中国林业出版社王浩 2003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hjkx/24637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