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环境保护 > 论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论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日期:2023-01-2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环境保护


  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产生的时代不同,前者诞生于20世纪60-70年代,后者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但二者都是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提出的。随着人们对环境以及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环境教育从生态和自然的领域扩展到一个更加广泛的领域,逐渐把经济和社会文化也纳入其考虑的范围,并且非常注重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所关注的问题。因此,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之间的关系,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系看法各异,甚至相悖,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等同的。美国北伊利诺斯大学环境教育学教授BoraSimmons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试图明确和实现一种特殊视野的环境教育”因此,主张没有必要再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日本的一些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只是环境教育在新的时代的代称?。第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环境教育的一部分,认为“应该更加努力地确保环境教育中融合并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是陈述和实施环境教育的一种手段,认为环境教育是一个更大、更广泛的概念,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环境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思想之下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第三,与第二种看法刚好相反,认为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部分。第四,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环境教育各自独立,但有共同的部分,即环境知识和环境保护的内容,但各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五,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环境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级阶段。


  如果把后两种看法综合起来看,对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发展而言,也许能找到一个新的视角。通过这个视角,我们看到,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形成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教育比环境教育要“更广泛、更深刻”。它整合和发展了环境教育,同时又超越了环境教育。


  一、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部分


  要谈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之间的关系,还得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谈起。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同时,环境保护也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产生于经济发展过程之中,也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得到解决。可持续发展这个大系统包括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前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核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标。


  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本身出发来看,二者之间的差异更大。中国大百科全书对“环境”的定义是‘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则远远超出了这一范畴。随着人们对环境以及环境问题认识的逐渐深入,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出现和不断深入,“环境”概念的内容也丰富起来,不仅涉及自然环境,也牵涉到社会环境。与此同时,环境教育的内容也因此而更加丰富,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就环境教育课程的基本性质来讲,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对国际、国内、当地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对自然、对他人、对未来的关怀意识,获得有关环境的知识和技能”。即使它也强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实际上,仍是将人作为一方,将资源和环境作为另一方,仅仅局限于“人地关系”的范畴。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包括了(1)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人类发展观的进步;(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自身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变革;(3)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它不仅包括了“人地关系”,还包含了“地地关系”、“人人关系”,体现了整体思想和全球观念,不仅要改变人们的环境观,而且还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发展观、价值观、道德观。


  “环境教育意味着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解决法……环境教育就等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这句话不免夸大了环境教育的作用,但即使是夸大了的环境教育,也只能是解决环境问题,而对于环境以外的问题以及与环境问题相关的问题,它似乎是鞭长莫及。因此,单凭环境教育是不足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不能完全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由此看来,环境教育同发展教育、人口教育一样,都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部分。


  二、两者之间关系是互动的


  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之间呈现出良性的互动关系。环境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教育为可持续未来服务》报告中专门论述了环境教育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贡献,“很显然,可持续发展教育深深植根于环境教育之中。在教育重新定向的过程中,环境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起着重要作用的课程,而且是重要的支持者”。同时,可持续发展教育又为环境教育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而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环境教育无论是在概念的内涵上,还是在内容(外延)上,都日益显示出包容性的趋势,这从环境教育面向可持续发展重新定向中可以看出;而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有很多都可以在环境教育那里寻到根源。


  卢卡斯提出了广为接受的关于环境教育的三条线索: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柯沃达(TimothyO‘Kiordar)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环境教育的原则为综合性原则、道德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同时还强调跨学科(Trans-discipline)和多学科(Multi-discipline)方式。美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键原则为:1)参与性;(2)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的联系性;(3)学科之间的联系性;(4)实践性;(5)终身性;《可持续发展教育一教师培训手册》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该遵守的原则有:启发性原则、参与性。


  1977年在苏联的第比利斯召开了“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确立了国际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和体系,并得出结论,环境教育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X对环境及其问题的意识,对环境状况及环境知识的理解对待环境的价值观和态度,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而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层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行为等。


  DonellaMeadows提出了以生态学为基础的七项环境教育核心概念:(1)存在物的不同层次,(2)循环,(3)复杂的系统,(4)生物的数量增长和承受能力,(5)环境的可持续发展,(6)社会的可持续发展,(7)知识的不确定性;英国的可持续发展会议确立了七项可持续发展教育核心概念:1)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一体化,(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后代人的权利,(4)文化、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5)生活质量和平等,(6)可持续发展、承载力和变化,(7)不确定性和预防措施。


  由此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确有很多相似之处,呈现良性互动的关系。


  三、环境教育面向可持续发展重新定向


  (一)国际社会环境教育概念的演进


  一般认为,最早并且经常被引用的环境教育定义,是1970年夏天在美国内华达州卡森市林业学院召开的有关学校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国际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并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接受的定义,即“环境教育是一个价值认识、概念澄清的过程。其目的是发展一定的技能和态度。对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物理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来说,这些技能和态度是必要的手段”。在同年10月召开的第三次“1970年乡村”研讨会上,提出“环境教育有多种定义……其本质一目了然:帮助个人……理解他们的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他们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管理自然环境的需要”。


  到了20世纪的70-80年代,环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全球合力保护地球资源,标志着全球环境教育的开始。1975年,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召开了“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会上制定了“贝尔格莱德宪章一为了环境教育的全球规模框架”;并对环境教育的概念作了界定,即让全世界的人进一步认识和关心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在城乡地区的相互依赖性;为每一个人提供获得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知识和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创造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行为的新模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全世界的人们,为解决当前已有的问题和预防新问题的产生具有独立行动和集体行动的能力.


  第比利斯大会声明:“环境教育不应以一门分割的学科或一个特殊的研究课题的身份来补充现行的教育计划,而应当是融于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环境教育是各种不同学科和不同教育实践(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文学等)重新定向和相互衔接的结果。它能帮助人们获得对环境的完整认识,并使人们对环境采取更为理性的、更适合社会需要的行动。


  1987年4月,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主席布伦特兰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马上引起国际社会的共鸣。鉴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密切联系,1987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关于国际环境教育和培训会议”,并首次提到了环境教育和培训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组织,在希腊雅典召开“环境教育重新定向以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地区间研讨会,重点讨论了如何将环境教育重新定向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认为,在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会议之前,环境教育主体还局限于自然环境的保护。里约会议之后,要求环境教育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重新定向。就其内部而言,环境教育要重新思考全球观、目的、目标、指导原则、策略、方法、资料等;就外部而言,环境教育要重新思考它与经济、文化、政治、宗教、社会、科学及技术的联系,不仅要考虑当前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要从中获得支持和狐他形象地把环境教育比作一辆车现在这辆车前行的方向已经发生了变化。(见图1)

  

blob.png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为了可持续性的教育”(Educationforsustainability),倡导把环境教育与发展教育、人口教育等结合,涵盖的范围得以扩展,宏观的环境教育,已扩展到兼顾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世界上的环境教育都受到这些国际社会的文件的影响,并在其影响之下重新定向,迈向了可持续发展,成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


  (二)环境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发展


  由于受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影响,世界一些国家扩展了“环境”一词的内涵,环境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扩展,以前的环境教育以自然研究为主,现在的环境教育则把环境问题作为社会问题来进行研究,把自然研究与社会研宄结合起来。


  因此,S0renBreiting认为新的环境教育相对以前的环境教育不仅仅是量的改变,而且是质的变化。(见表1)

  

blob.png

blob.png

  中国的环境教育在内容、方法和目标等方面都有了类似的新的发展与变化。(见表2)


  表2中国环境教育的变化


  旧的环境教育新的环境教育环境科学知识是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把环保知识渗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以及可目标透到各学科和课堂教学中,把环保作为一种道德教育持续发展意识,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容人口、资源、环境污染和环保方面的知识把环境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方法传统的授课方式多样化。


blob.png

  四、可持续发展教育有着环境教育无法实现的功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中写道: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仅是要解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的“人”的持续发展。这个人不是某一部分人,而是地球上的所有人。这个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就是受教育的每一个人,我们自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必然更关注教育主体的发展,这一点是环境教育所忽视的。本文的观点是,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是可持续生活的手段,而且是可持续生活的一部分,它更注重受教育者的生存质量的提高。也就是说,它更注重培养人们分享自然的新奇与美好、享受社会的和平与安逸、享受人与人交往的热情与温馨的意识、理解、技能、能力,并给与所有的人以分享与享受的权利,以鼓励人们的行动。JohnFien认为,传统的环境教育以解决环境问题为其最高目的,而解决环境问题却不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最高目的,因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教育”和能力培养,其次才是解决环境问题。“学校的任务不是也不能解决社会的政治问题,学校的任务不是在学生活动的帮助下改善社会……关键的因素是学生学了什么”。Robertson认为,环境教育一般把重点放在“环境利益方面,很少关注教育方面的考虑”。所以,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环境教育实质上是强化了“教育性”。环境教育实践中过于强调了作为“手段”的一面,仅仅把它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忽视了发展人的一面。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可持续发展对整个教育的指导作用是环境教育所无法比拟的。无论是国际社会所宣称的对教育的重新定向(ReorientingEducation),还是教育的转型(TransformationofEducation),从中我们都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对整个教育的改革力量。其根本的差异源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继承了人类历史上所有文化的精华:印度教(Hinduism)中对所有生命的同情和怜悯心与环境和谐的世界观;耆那教的不伤生思想,佛教、道教和儒教以及伊斯兰教等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精髓,并反思人类生产与消费模式和价值观之后产生的结果。可持续发展教育在整合环境教育的同时,又整合了发展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全球教育。因此,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仅是作为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提出的,而且它还反映了世界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反映了未来国际社会对人的要求。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在环境教育的基础上融合了全球教育、世界研究、发展教育等发展较早的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使其自身的理论更加完善,并随着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教育又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不是环境教育、全球教育、世界研究和发展教育等的简单相加,它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核心,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超越了它们,使其自身的内涵更加丰富。


                                                              王民,蔚东英,霍志玲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huanjingbaohu/26312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