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环境保护
青乌子与“人居环境学”
如果将自己的企业看做一片山水构造,那么您就可以运用一些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了
风生水起,乍一听好似来到了梁山水泊,见着阮小五与阮小七穿游在芦荡淡霾之中,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武林怪变。
其实,这只是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内容,希望采用“风生水起”这四个非常缥缈、神秘却带着几丝浪漫的字眼,命名我这篇介绍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短文。这使我不由得记起,大约在两年之前,中国最大的一家古籍出版社,曾向我约过一次书稿,——位资深的编辑提出了这样一种说法,他认为可以将“风生”与“水起”作为两位精通中国风水的故人,由他们之间的对话展开全书的叙述。
这真是个妙想!不过我却觉得,过于文学化的东西往往追求的是形式美,也因此错解甚至扭曲了文化中原本的理数。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原本属于神秘文化,所以有人将它一股脑地批为封建巫术。但是,自1974年出版的《美国城市规划百科全书》对中国传统风水做出了科学的借鉴之后,人们开始接受,并用比较宏观的“环境地理学”、或者比较微观的“住宅伦理学”这类充满科学感的新词汇,重新解释中国传统风水了。而今,以人为本的思想如同春风般吹遍祖国大地,我们何尝不乘风而御呢?因此我觉得,“人居环境学”这个名称可以将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理性境界拓展得更为宽泛。
经世致用往往都基于对历史的回顾,因此,发生学成为一件有用的工具,它不仅可以阐述某一文化系统的起源或目的,而且能够描述其中的原理。
作为一门实用性的学问,中国传统风水最早起源于汉代。当时,道教的炼丹家青乌子接受名师鼓祖的指点后,意识到人类对自己生命原来充满着希望、对死亡充满着恐惧,就自己而言。即使在华阴山中静修仙道、精服金液,也只能活到短短的四百多岁。所以,他开始思考一个现代人称之为“宗教”的问题,即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因为他对人世间还有眷念,希望来生依然做人,并且能投胎于更好的人家。
为此,他学会了“看风水”,其实就是选择能够给自己后代以及自己来生带来好运的墓地。他还写了一本中国最早的风水专著,也就是后入托名郭璞的《葬经》,后人还直接将风水术称之为“青乌术”。有趣的是,因为上古时代往往选用细米供养那些专事人间生死之事的巫师,“米”与“青”的结合就成为了一个“精”字,况且,神鸟“精卫”可以飞得很高,这就使得上古人类对其产生敬仰,风水师们“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又何尝不是在向往精卫那样能够在高空中俯视整个大地全貌呢?所以,有人干脆将青乌术称为了青鸟术。
实际上呢,青乌子这个人是一位子虚先生。“乌”就是人间乌有,“子”就是作为历史老人的那个“子”,比如孔子、老子、荀子等等。至于那个“青”字,它表示风水术的基本原理中运用了中国传统的“五行”理论,这就是:青是树木的颜色,木头能够生出火来。
那么,由“青”(木)生出的“火”又表示什么呢?
在这里,“火”字可以表示物质的两种特性,——种是颜色,比如“丹”色,也就是红色、血的颜色。这是源于古人的“生殖崇拜”。再看,“青”字上面一部分恰是一个古体的“生”字,“青”字下面是一个古体的“丹”字。它暗示人类的生殖过程——母亲的分娩,也就是生命的诞生。所以,古人离开人世的时候都希望能够睡在木头钉成的棺材里,为的是借着木头能够生出的火,让自己已经离开人世间的躯体在阴间不觉得阴冷,让自己的性命尽快地投胎回到人间。这实际上充分反映了古人“重生”的基本生活理念。如今,人故去,寓以生火的棺材直接变成了火化。
“火”字所表示物质的第二种特性“风”。风就是“气”这种物质的流动性。“气”恰恰是人类必须的生存条件。《易经》说:“风以散之。挠万物者,莫疾于风。”宋代名人邵雍直接称“火为风”。大理学家程颐也说:“风自火出,火炽则风生,”
细细想来,人死去之后都能够留给活着的人一些怀念.这些怀念的本质是什么呢?古人将这些东西称之为灵魂,今人称之为精神。古人认为,风就是一种流动着的灵魂。只是,它一直流动着,所以缥缈无形。相比之下,“人活一口气”的这个“气”,是因为它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路径在人体之内运行,所以,聚气不散,人才能够“活着”。
这种思路形成了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中两大基本理论的基石,即“藏风聚气理论”和“得水生气理论”。古人郭璞在《古本藏经·内篇》中是这样解释的:
“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平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平地中发而生平万物。
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占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其中,“噫”就是“大地的呼吸”,这是“气”的源泉。所以,“风聚水生”显然要比“风生水起”更加切义,这样才能准确表达人类因为“有气”方才在世间存在的道理。
有人听到这里,也许已经产生了反感。因为这些毕竟曾被冠以唯心或迷信,也就是非科学。即使我们承认这些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人们也会追问:这些尽是为故人着墨,没咱们活者什么事情。我认为并非如此,前面提及的西方建筑规划学派也认为并非这样。记得中国人喜欢说“山重水复疑无路”,为的是下一句做个铺垫。
其实,风的聚敞、行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程及其转向无不由山的形式所影响或决定,在某种意义上说,山对于人类的意义往往通过风的各种作用表现出来,所以,说白了、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就是一种特殊的山水文化。这样一来,换上一个新的角度看,即将风水文化视为山水文化,不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吗,那么。它究竟又特殊在哪里呢?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天人合一”,所以,古人坚信人与山水和谐统一才是生活的最佳境界。当然,就形式而言,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中的风水理论偏重于用形法理论讨论阴宅的问题,但是,如前面解字所述,古人“事死如事生”这种传统行为的实质却是在追求一种“生”的精神,所以,发展到后来,古人对阳宅基地的选择也渐渐按照青乌子“择地”的方法来进行了。
实际上,阴宅和阳宅的最大相通点在于,它们都是以“求生”作为自己的惟一目的。它们之间的审美区别也仅有下面两点:一是,阴宅表达了人们
将自己的下一代或所谓来世的生活寄托于一种无法证实的、缥缈的理想状态,而阳宅则直接为现世人生服务。另一点就是阳宅基地往往看大势,其“穴场”开阔、地势平坦,可容纳千百家:相比之下,阴宅基地相对狭小、玲珑。
那么,面对中国传统风水文化,我们将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呢?问题就在于您如何去理解这个“宅”的含义,尤其是“阳宅”的含义了。
成书于隋唐五代的《黄帝宅经》对“宅”的定义显然是现实的、为生者的。上面写道:“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凡人所居,无不在宅,谁只大小不等,阴阳不殊,纵然客居一室之中,亦有善恶,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家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门族衰微。”所以,我们为何不静下心来认真地想一想:究竟哪些才是我们真正的宅子,是某一个高楼里的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吗?还是我们身边的亲人所围成的那一层层的圈子,还是除了我们睡觉的时间之外,占去我们一大半时间的工厂呢?
这篇短文是专门为《董事会》写的。过去,企业风水曾经被视为“有趣的问题”如今,董事会是否应当换个角度重新思考它,也就是说.我们能够从哪个角度将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融入我们的企业文化呢?我想,企业就是事业者最根本的大宅子,这里一定要能够藏得住风,聚得起气,盈得了水,然后生得起气,这样才能够使企业活得更有生气.更有活力。当然,这里面不得不涉及到一些风水理论所描述的山水基本结构,以及人类与山水自然之间的基本和谐关系,而且,如果将自己的企业看做一片山水构造,那么您就可以试着运用一些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了。至于详情吗,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篇:中国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