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科技论文 >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与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问题探析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与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问题探析

日期:2023-01-2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科技论文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与中小企业由于在科研实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双方开展合作基础坚实,大有可为。但是由于双方在对科研成果的价值导向、信息沟通反馈等方面存在问题,制约了双方的良性互动。为此,双方应积极转变观念,共同构建科研平台,完善信息沟通与反馈渠道,建立合作长效机制。

 

  产学研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及办学水平的战略选择,科技创新团队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应该充分体现高职特色,融入产业及地方发展。在推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切实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合作与互动,针对性地发展和服务这类合作潜力巨大的企业群体。

 

  一、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加强与中小企业合作的应然性分析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科研基础相对薄弱,科研硬件设施不完善,缺乏高层次的科研平台,承担大项目的支撑能力有限,从而极大压缩了与大型企业开展科研合作的空间。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要根据自身实际,明确科研定位,准确匹配产学研合作对象,将中小企业作为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战略重点,在团队组建、项目研究等方面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合作互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方法革新、工艺改进等方面的服务。

 

  中小企业,一般是指组织结构简单,员工人数、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各种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企业[1]。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采用低成本生存战略,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许多技术难题依靠技术转让或委托开发的方法解决。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总体规模小,产业层次偏低,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技术结构落后,技术含量低,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2]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将中小企业作为产学研的重点合作对象,是建立在彼此一定同构性深厚之上的现实选择。首先,科研实力高度匹配。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中小企业的科研实力有限,难以寻求与比自身力量强大的对象进行合作,即使找到科研实力强大的合作对象,难免会处于被动地位,建构长期的合作关系难度较大。其次,科研目标高度一致。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开展科研服务的重点领域是以应用技术服务为主,中小企业的科研需求重点是工艺改造、技术革新等,从科研目标来讲,双方高度重合,更容易实现对接和共赢。三是科研优势高度互补。总体上说,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人员相对稳定,研究设施和分析仪器较完备,其瓶颈在于捕捉市场信息能力较弱,科研工作不接地气,成果市场转化率不高。而中小企业的科研优势恰恰在于敏锐地把握市场需求的能力,研发人员实践经验丰富,并有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生产管理制度;不足之处在于基础理论相对欠缺、研发人员流动性大及科研硬件设施不完善。四是发展趋势高度吻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转型发展,为密切校企合作关系提供了契机,中小企业应该成为也必将成为校企长期合作的核心[3]。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势必将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逐步树立品牌意识,加大研发投入。而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只有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牢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把服务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作为发展定位,才是特色培育和水平提升的根本所在。鉴于以上分析,双方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双方合作大有可为。

 

  二、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与中小企业合作中的不协调性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更加注重社会服务作用的发挥,在推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一般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和合作对象,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与中小企业合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诸如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对科研成果的价值导向存在偏差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组建之初就存在拼凑的现象,只是为了课题申报,写论文评职称仍然是最大的内驱动力,将科研成果仅限于实验室和学术期刊,不重视市场的应用性研究需求,缺乏强烈的与企业协同创新的愿望和意识。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往往抓大放小,更看重大型企业联合申报项目等方面的实力,将中小企业视为替补。而在中小企业方面,由于受资金等条件所限,在与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总是倾向于从眼前的现实利益出发,重视短期回报,不愿意承担科研风险,很少有企业将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作为战略发展重点。即使寻求与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合作,也大多是一锤子买卖,对中长期的项目培育缺乏热情。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与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问题探析


  ()信息沟通和反馈渠道不畅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有赖于双方构建起畅通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前者要及时掌握后者的实际需求,在合作过程中,还要根据后者的发展变化,对在研项目作相应的调整;后者要深入了解前者的科研方向、科研条件等情况,在合作全程积极参与并给予监督与评价。但目前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与中小企业合作较松散,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及反馈。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一般对中小企业的产品结构、市场布局、生产管理、发展战略等缺乏整体系统把握,对企业的科研需求分析不足。而中小企业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市场营销等经营管理上,无暇顾及对产学研合作的过程管理。笔者在对浙江省5所高职院校的98个科技创新团队调研时发现,有76个团队将中小企业作为主要合作对象,但仅有45个团队吸纳了企业人员参与,仅有23个团队与企业经常就在研项目开展沟通和协调。

 

  ()缺乏合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往往是自发的,没有政策、法规的保障,产学研合作主要靠关系建立和维系,缺乏持续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4]。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一般没有对产学研合作对象实施精细化管理。高职院校缺乏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顶层设计,对团队建设的支持仅限于资金等方面,没有从更高层面予以统筹协调。大部分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与中小企业合作都是建立在个人关系的基础上,具有零星自发的特点,缺少科研平台依托,没有从学校的层面进行统筹协调,双方合作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笔者通过调研获悉,在浙江省5所高职院校的98个科技创新团队中,有69个团队没有与企业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仅局限于单项目的合作,项目结束即意味着合作关系的终结。

 

  三、加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与中小企业合作互动的对策建议

 

  构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与中小企业良性互动关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的特点,其基本策略包括转变合作观念、强化科研平台建设、完善合作机制等。

 

  ()观念一转天地宽

 

  首先,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要转变观念,从偏重课题申报和职称评审需求出发转变为偏重企业需求出发,从偏爱与大型企业合作出发转变为服务中小企业科研需求为导向,建立以以中小企业为中心和侧重点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管理机制。其次,中小企业要转变观念,不能受短期利益驱动,仅仅满足于发展现状,应制定长远的品牌战略,加大产品创新能力,建立长期的产品研发体系。同时,要善于借势借力,搭船出海,积极寻求与自身科研实力相匹配的高职院校合作,加大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从而实现合作双方的双赢局面。

 

  ()强化科研平台建设

 

  构建科研平台是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加强与中小企业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产品、设备、资金、营销等服务,这样,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选择自身所需要的东西,如创新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可以从这个平台模式中获得研发成果,自身在开发产品时少走一些弯路,同时降低了用于开发新品的成本[5]。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近年来,学校积极参与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省医疗器械药物诊断试剂创制公共服务平台、省医用敷料创制公共服务平台等科研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宁波工作站暨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药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的功能,加快与江南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研究所()等,积极为行业及地方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力量。从2012年至今,学校6个科技创新团队,以多层次的科研服务平台为依托,先后与宁波立华植物提取技术有限公司等10余家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双方联合申报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在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技术升级等科技服务的同时,还为企业解决了中药渣微生物转化利用等一批技术难题。

 

  ()建立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

 

  我国目前大多数产学研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主要是靠关系和信誉。这种机制是产学研合作的最初形式。形式简单,方便灵活,但缺乏稳定性,因此,必须注重构建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6]。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与中小企业的合作也必须牢固建立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首先是要构建互利互惠的利益共同体。校企双方要立足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标,通过合作,不断完善合作组织。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2012年牵头成立了浙江医药职业教育联盟并被推选为理事长单位,该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与交流,有效整合校企资源,探讨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联盟内建立了科技开发合作平台,积极探索联盟内资源共享机制,学校与联盟会员中的160余家中小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30多家中小企业一起组建了科技创新团队。其次是促进校企间人力资源交流互补。人力资源是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与中小企业的合作的根本依靠,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在研究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优势互补之上。近年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从机制和制度上鼓励教师面向行业及地方发展的主战场,参加到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和创新过程中去,鼓励把实验室建在企业,争取企业把项目引入学校以及以学校为平台的专业高校,引入以此为指向的合作攻关团队,努力实现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专业建设与支持产业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近3年来,学校已派出20余专业教师作为访问工程师赴中小企业实践锻炼,跟踪了解企业一线最新技术,参与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同时,学校在专业教师招聘中专门制定了特殊政策,吸引具有研发、生产等企业经验的实用型人才,从而极大促进了双方人员的双向交流,为学校科技创新团队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完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与中小企业的合作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畅通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双方之间应搭建零距离的沟通平台,通过联席会议、科技对接会、校企合作论坛等形式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从2006年开始,学校每年定期召开校地校企合作大会、校企合作恳谈暨科技对接会,科研创新团队借助以上沟通平台,加强双向的信息交流,使科研合作项目的确立更加贴近市场和企业需要,使科研合作项目的过程管理更加精细化和规范化。

 

  ()加强政策引导及扶持

 

  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是整个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体系亟待完善。由于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用于技术创新,造成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7]。所以要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制定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税费减免等举措,逐步形成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在出台扶持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过程中,应统筹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完善评价体系,将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作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在经费投入等方面加大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支持力度。

 

  作者简介:王华锋(1977-),男,河南平顶山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kejilunwen/26572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