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伦理道德
作者简介:张在磊,遵义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田宗远,遵义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5-230-02
影视文学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向来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甚至连一句台词都会引发人们情感和思想上的波动,人们在欣赏影视剧时往往会无意识的深入到故事当中,影视文学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道德教育的效果。“但商业时代的来临,促使影视从传统经典走向时尚、从审美性的精神文学向娱乐性的消费文学转型。”也就是说,影视文学不再侧重于精神层次的追求,而更注重于向娱乐化、商业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形式,高校政工要准确把握传媒商业化语境下影视文学的教育新特点,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的引导,才能及时消除商业化影视文学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传媒商业化语境下影视文学的教育新特点
教育媒介呈现多样性。随着网络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发展,我们随时都可以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通过无线WIFI来观看自己喜欢的影视剧,“以3G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消费阶段,它所搭建的信息平台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化传播时代,各种文化以立体的符号形式存在,为大众提供了分享不同层次影视文化的机会。”人们已经习惯了生活在影视的世界里,每天面对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在商场、电梯、地铁、公交车上都随处可见各类影视广告。
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商业化背景下,影视文学的内容逐步从教化走向娱乐,其主流作品也多是受青少年和都市白领们喜爱的偶像剧和综艺节目,这些影视作品中缺少有针对性的德育因子,这直接弱化了影视文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意义。优秀的影视作品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反映的也都是百姓生活中锅碗瓢盆的琐事,正是这种影视创作中“以小见大”的的真实感,才能打动人心,观众也才会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引发思想上的共鸣。
教育效果存在差异性。所谓教育效果的差异性,这里主要是指不同的影视题材对社会群体所表现出的教育效果的差异性,主要由观众的个人喜好和主观感受来决定。50、60年代出生的人偏好于戏曲和怀旧的影视剧,70后、80后则钟爱于战争和武侠题材的影视剧,而90后的男生更喜欢欧美影视剧,而女生则喜欢看综艺节目和追日、韩剧。不同类型的影视剧,会特定的反映剧中那个国家和时代的主流价值。因此,不同的影视作品对社会群体的教育效果会有差异。
二、传媒商业化语境下影视文学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
影响良好思想行为的养成。商业化时代,许多国外的影片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在我国电影市场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影片中不乏有惊悚、暴力和血腥的打斗场面,大学生是一个心理和思想都很不成熟的社会群体,他们总会有意无意的模仿影片中的人物,在私下里“拉帮结派”,张口闭口也都是“兄弟义气”,这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长此以往,一部分喜欢“我行我素”的大学生,甚至无视国家的法律和校园规章制度,遇到问题总是充满了暴力念头,近年来频发的校园犯罪事件与暴力电影也有一定的关系,暴力电影确实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影响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融于高校德育中, 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有利于德育作用的广泛实现;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德育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使学生形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通过历史剧,大学生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传统道德文化,但当前的一些影视剧创作人员总是随意更改历史,这显然不利于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如《甄?执?》这部剧总会给人一种架空历史的感觉,后宫嫔妃为了得到皇上的宠爱,总是机关算尽、尔虞我诈,这显然与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仁爱”、“性善”、“和为贵”是不相符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理解。
影响健康精神特质的养成。“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包括创作反映这些革命实践活动的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让人们参观学习、考察体验等活动,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向来是宣传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的重要途径,但一些红色影视剧所塑造的英雄人物飞檐走壁、无所不能,缺乏真实感,这类作品往往会被贴上“抗日神剧”的标签,
显然无法达到弘扬爱国精神的目的。而红色影视一旦被人们所诟病,当人们再次选择影视作品欣赏时,红色影视往往会受到冷落。加之,一些都市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缺乏主流价值观的渗透,过度宣扬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部分大学生无意中会染上一些青春文化病,在精神上总是显得颓废,对生活现状总是适应性大于批判性,精神状态也呈现出庸俗化的倾向。
三、传媒商业化语境下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校园对策
(一)结合优秀影片,不断丰富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 影视文学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它是课余生活中娱乐身心、放松自我的最佳方式,但商业化语境下,大学生所喜爱的影视节目对他们思想道德的培养缺乏实效性,这就要求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握住大学生的喜好特点,将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引入到课堂内容中,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加以引导。政治理论课仍然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理论课教师要有敏锐的辨别能力,结合优秀作品不断丰富课教学形式,但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们的喜好而丧失教育意义,也不能只讲道德教育而使课堂氛围过于严肃,要善于从众多的影视作品中选取既紧扣教材,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影视剧。
(二)加强审美教育,不断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情感
如果单纯教育大学生从我们生活中去感知和发现美,往往缺少“抓手”,没有说服力,而影视作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也成为教育大学生感知美和发现美的最好工具。利用影视文化来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高校可以开设影视鉴赏课,组织学生观看艺术性强的影视作品,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影视文化是快餐文化,更直接、更迅速的反映社会现实,影视剧中的真善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任何美的、有个性的的事物总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关注,进而产生心理上的波动和思想上的共鸣,促使他们增强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进而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为维护和创造美好事物而不断努力。
(三)加强伦理道德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认同感
优秀的影视作品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反映时代主题、体现社会主旋律的影视作品,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才能在与西方影视文化抢占舆论阵地时占据优势。西方影视文化多宣扬拜金主义和物质享受,精神层面的内容则相对较少,面对这种情况,教育者要摆脱单纯的理论说教,通过更多新颖的的教育手段,引导大学生要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等,对社会成员要有良好的道德认同感,自觉地认清并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侵害,从而培养正确的道德习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lunlidaode/150795.html上一篇:网络媒体的道德构建
下一篇:仲裁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