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概念
广义的“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包括农村留守儿童、城市留守儿童、父母出国的留守儿童及父母外出经商的留守儿童等儿童群体。狭义的“留守儿童”专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1]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成绩不佳。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与父母见面的机会较少,而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也关注的较少,很少对他们的学习加以监督和指导。留守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手段予以正确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成绩逐渐下降。
(二)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安全感。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产生着潜移默化深刻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在成长的关键期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抚慰,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心理上的交流,感情上逐渐疏远。孩子对于亲情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都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很容易形成悲观、内向、孤僻的性格,人际交往的能力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容易感到紧张、焦虑,缺乏安全感。有的留守儿童经常受到同伴或者邻居的欺负,他们无处申诉,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学会了以暴制暴。孤僻内向的性格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对信任的感受和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容易产生对别人不信任。
(三)缺乏道德约束和管教,造成道德品质出现危机。留守儿童大都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而家庭教育的相对弱化使他们缺乏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2]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孩子要么溺爱、要么放任自流的家庭教育方式,导致了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的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他们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道德意志薄弱,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导,误入歧途。
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方面
1、家庭结构不完整,教育功能弱化。父母外出打工使传统的双亲教养的家庭教育模式发生了改变。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或有一方缺位,就出现实质上的家庭不完整。留守儿童在这种家庭结构中所受到的父母言传身教的程度就会减弱,甚至丧失。
2、监护人的素质不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老人,他们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加之要承担农活,没有能力和精力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上、心理上的正确引导。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及思想道德、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3、家长教育管理方式不当。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经济有所好转,出于补偿心理对孩子有求必应,这样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方式偏差,成绩好就给以物质的奖励,成绩不好就是一顿暴打,这样严重的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以自己的主观愿望来要求孩子,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学校方面。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班级规模庞大,严重的影响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3]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教师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而待遇普遍较低,使得广大农村教师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情绪、缺乏责任心,工作的热情和进取精神不够,专业发展意识缺乏,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
(三)社会方面。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由我国国情而引发的独特社会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户籍制度所带来的必然后果。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对劳动力有着巨大的需求,因此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的涌入城市。但由于受城乡户籍的限制,进程务工的农民工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无奈之下他们大多数选择把孩了留在家中,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源。[4]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家庭方面
1、家庭要尽量保持结构完整,提高家庭教育功能。父母外出打工要慎重选择,要考虑孩子,有条件的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照顾。不能带在身边的,要定期和孩子进行交流,及时的了解他们的近况;还可以通过教师和监护人来了解,让孩子在情感上有归依感、安全感。父母还要转变教育的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改变以往出于“愧疚”心理而实施的“物质补偿”的做法,多给孩子心灵上的抚慰和思想上的引导。
2、完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多学习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策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5]监护人要多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使孩子随时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与幸福,为他们创造舒适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情绪情感。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学会关心、尊重别人。
(二)学校方面
1、实行寄宿和留守儿童登记制度。学校应详细的记录留守儿童的情况,以便能够准确的掌握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实行寄宿让留守儿童积极的参与到集体活动来,促进留守儿童的人际交流,培养社交能力。师生之间多交流,让留守儿童能够感觉到家的温暖。
2、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教师要及时的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时的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快乐的学习。
(三)社会方面。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切实改善农村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对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培养,合理的调整师资结构,使教师在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上都能够达到均衡。同时重视公平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形成社会共同参与机制,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积极关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来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积极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1206.html下一篇: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落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