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和重视农村教育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教育发展的方针和政策。早在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两条腿走路”。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精神,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主要基于“三农”问题,把其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重视培养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新经济组织人才,都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县域经济搞上去了,不仅“三农”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而且整个国民经济水平在整体上也能够得到提升。农村开放教育既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类型,又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的开放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农村大力拓展开放教育。
一、办好农村开放教育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全局,必然要求全社会开展针对“三农”的教育,进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解决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以便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并给予智力支持。
首先,农村开放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随着现代化农业不断纵深推进,我国农业产生了许多新的组织,如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到2008年年底,我国有各类经纪人78.31万户,其中领取营业执照的农村经纪人40.24万户。加大培养这些新型组织的从业人员,势在必行。现阶段,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将农民培养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是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的突破口,要高度重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村开放教育的拓展,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民培训规划,多形式、多渠道为农民提供培训的机会,整合农民素质,重塑农民人格,最终使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素质、较强技能的农民,为乡镇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新经济组织人才。从动态方面有效地形成了针对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源存量,转移农村剩余的劳动力,使农民依据市场需求,找到适合个人发展的机会,增强县域经济的发展实力。
其次,农村开放教育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我国广大农民从事着最辛苦的劳动,拿着最低的报酬。农民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积极发展农村开放教育,给农民带来最直接、最实惠的结果就是增加农民的劳动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全身心的投入到各行各业的生产实践,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就业压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二、办好面向农村开放教育的策略
“十二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农村开放教育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作为地方成人教育学校,借助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开放教育涉农专业,如何才能助推县域经济的发展,引发我们不断的思考和探索。
(一)转变观念,端正办学方向
长期以来,社会上对开放教育总是低看一等。农村作为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域,历史文化因素对农民的教育观念影响非常显著,“重道轻技”观根深蒂固,崇尚正规大学高学历的舆论导向愈演愈烈,认为继续接受教育没有必要,既费钱又费力,对开放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将开展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扩大教育开放。通过在农村开展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国家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就是现实。为了转变农民传统的封闭思想,使农民认清当前形势,需要在农村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关于开放教育的宣传工作,纠正片面的农村教育观,引导农民逐步认同和接受开放教育。从长远的战略眼光端正办学方向,明确培养目标,以培养技能型农民为主,以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实践技能、服务县域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变被动为主动,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农民致富做出贡献,开放教育才可能兴旺发达。
(二)政策引导、整合资源、形成办学特色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曾经指出:“整合各种农村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基于开放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需要借助地方党委、政府的力量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从本市近两年的工作实践看效果良好,每年市委组织部下发文件,从村级组织中选调优秀村官接受开放教育涉农专业学习,不仅提升村官学历,更为关键的提升了村官个人素质。
第二,在师资力量、课程专业等方面均应具有鲜明特色。农村开放教育必须以“三农”为立足点,把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和农村经济管理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继续做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工作,同时开展灵活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办学。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远程教学设备,包括教学仪器、实训基地等,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与企业和乡村等建立合作关系,或与农业科研机构联合共建实验基地,农民可以在其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为培养“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真正做到为农民服务,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这也是高校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具体的措施。邓小平说过:“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第三,在师资队伍问题上一定要有所突破,注重选用有实际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建立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师资资源库,根据农民不同的受教育程度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专业,以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需要。农民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家的田园设备、劳动工具进行实习,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家施教,提高办学质量,彻底改变“以教定学”和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重点的传统教育方法,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情况,选定“双师型”教师,以“通用工种”为标准编制专业课程,以优质的教育教学为核心去建立市场信誉。可开设特色专业,如种植、养殖、金融、保险、装潢园艺、农业经济管理等,以种植、养殖为龙头,其他各专业同步发展,扩大生源,努力使农民掌握宽泛的知识,成为“复合型”的劳动者,为第二、三产业培养人才。同时,结合市场需求,采取校企联合、对口培训的办法,经济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培养什么样的人,使开放教育培养的“技能型”农民真正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链条中具有发动机作用的力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三)规范制度,灵活办学模式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制度就存在了。诺斯认为:“制度就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更规范地说,他们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这种制约具有导向作用。
开放教育制度是开发教育系统内部有关要素的具体构成形式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办学和管理模式。农村开放教育应推进终身教育,依据农民自身特点,建立适应县域经济的灵活学习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步完善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开放教育管理体制。这些规则体系以刚性的教育制度导向人们的行为,规定人们行为选择的空间,引导人们朝着共同的价值目标前进,推动开放教育制度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通过制度的规范,规定农村开放教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行为会得到农民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怎样做才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这就指明了农村开放教育的行为方向。
现阶段,可从法律政策入手,重视开放教育的立法,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发展农村开放教育的有关政策,给予农民优惠政策,广泛开展短期农民技术培训,逐步形成科技培训与推广网络教育,重视农业科研成果的开发和推广运用,把培训与提高农民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与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产教结合”模式,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在教育经费中可划出更大比例用于农村开发教育,保障所需的资金和教育资源,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越来越大的可能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适当减免农民的学费,吸引更多的农民投入到培训中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教育体制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按照国务院部署,教育部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农村培养实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农民得到全面的扶助教育与培训,农村开放教育有所发展,“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将成为现实。不同历史时期制度形成的教育体制是不同的,“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发生交往的激励结构”。开放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以规范的制度为载体,利用各种不同的手段调动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培养实用性人才,既推动县域经济得到了发展进步,又满足了社会化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农村开放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城市化的进程,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才能使其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对于一个高职院校来说,利用现有的资源,协调多元的、多层次的利益来整合社会各种力量联合办学,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农民素质,共同推进县域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1542.html下一篇:论农村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