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地方政府教育职能与责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政府管理教育职能作出明确规定,政府对学校的管理要转变职能,由行政、直接管理向服务、宏观管理的方向转变。
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积极、全面执行国家与中央关于教育的宏观政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要实事求是,立足于地方教育的发展特点,灵活运用国家的教育政策,因地制宜,不断发现地方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与纠偏,推动当地教育资源完善,提升地方教育质量。
二、地方政府职能缺失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一)城乡资源不均衡,教育公平严重欠缺
一是在硬件方面,农村的教学设施简单、教学配备单一低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在教学设备的运用上,很多农村学校仅仅是摆设,为了应付检查。平时的教学活动、实验课、操作课上,学生很少接触到相关的教学设备,从而仅仅学到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实践操作基本一片空白。
二是在软件方面,农村师资力量薄弱,且不均衡。优秀教师都想向城市发展,农村教师的整体水平偏低,缺乏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教师在教育的发展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教师的缺乏,使得农村教育的发展进步缓慢、提升困难。
(二)政绩观建设重点学校,拉大校际质量差距
地方政府在发展教育的同时,没能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机械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去落实当地的教育,这样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对于当地的教育水平的提升只能是弊大于利。地方政府很多时候片面的追求教育绩效工程,不惜集中大量财力去建设所谓的重点学校,而这些重点学校只能让少数的学生受益,对于大部分普通学生是不利的,他们所在的学校教学基础设施依然简陋,对于地区间的教育公平会逐步拉大,校际质量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三)政府财政分配结构不合理,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城市与农村的义务教育费用均由政府财政拨款。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城市的财政收入远超过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在相应的教育投入上就会产生差距。同时地方政府在农村中小学投入方面,缺乏相应的完善机制。经费的规划、使用上存在太多的随意性、主观性。地方政府在经费的监管上也存在缺失,没有相关的匹配制度进行规范。
三、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地方政府职能缺失的对策
(一)转变政府职能,均衡教育资源
为了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当地政府应当改善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取消重点、名校的建设,同时向落后、偏远的学校提供更多的资金、人才扶持,全面提升偏远学校的教学设施与师资力量。并结合当地学校的发展情况来调整教育投资结构,同时响应国家的“精准扶贫”战略,重点扶持落后地区教育发展,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改善学校办学的硬件设施。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当地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投入的资金、改善办公环境,吸引有志教育事业发展的青年教师来此任教。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可以建立偏远地区教师帮扶项目,每期委派一定量的教师到偏远地区任教,设置2年轮换期,来解决当地偏远地区教师资源稀缺的问题。
(三)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促进办学质量提高
完善评价制度建设,正确评价学校与教师。当地政府与学校、教师共同探讨,设置出科学的评价机制。此外必须建立教学督导评估报告,定期发布学校、老师教学的评估报告。在督导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学生与家长,真实、客观了解教学情况,从而全面、公正评价每个学校的教学绩效,及时纠正教学上存在的偏差与不足。
(四)制定有效措施,关注农村教师成长
当地政府一方面要积极完善教师的工资补贴制度,加大对偏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相应补贴,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教学评价与教学督导,设置绩效工资方案,使得真正工作的教师劳有所得,增强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与竞争感,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当然,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在设置奖金、补贴的标准上要结合本校实情,不可过多加重学校财政负担。
对于农村学校的优秀青年教师,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不仅要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发展规划,还要建立合理、公正的教师晋升渠道,帮助青年教师全面发展,以此推动农村教师队伍的壮大。
四、结语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是政府一直追求的,也是人民长久期盼的。农村的教育水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在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上,当地政府对于教育的关注不可忽视,应当转变固有的思?S模式,全面推动农村教育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1702.html